原帖由 zui 于 2014-8-16 20:34:00 发表 此外室内声学最重要的考评指标是:累积频谱图,脉冲响应,能量曲线分析,最不重要的恰恰是发烧友们所斤斤计较的频响曲线和混响时间RT60,比较小的空间共振本身比较多,无论如何摆位也无法避免。那些追求完美频响曲线的发烧友,其实是外行。小空间的特性决定根本不可能有完美平直的频响曲线 |
另外,冒昧问一句,您在回帖拍砖的时候,确认看过我的帖子吗?- 我早在55楼已经说过,“几年来,镁声带着XTZ上门家访和测试,积累了数十家的数据。购买了专业声学软件和大量扩散板、吸音板来diy声学装修,在自己的听音室试验了几十种不同吸收扩散比例的调整和测试,结果发现,房间频响曲线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和实际听感效果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声学装修的目标只是是把频响曲线拉直,这基本是错误的方向,甚至得不偿失。 人耳的听觉特性和声学仪器的拾音器不同,不光有哈斯效应、掩蔽效应,还有鸡尾酒效应,耳廓效应,这些智能化的功能可以自动平滑频响的峰谷。而声学拾音器等效一个圆孔,只能测出空间某个点的声压,对于直达声、早期反射声、混响声基本不能加以区别,至于声系统的相位和群延迟失真更是用仪器无法测出的,而这,才是影响人耳听感的更重要的因素。”
您拍了这么多砖,除了加了几个室内声学的词汇,怎么看着和我的观点是一致的呢?我们应该握个手才对呀。
-
镁声虽然老了,但室内声学理论,也是学了一点的。别说老烧友不懂科学。您“正中申明”的“非扩散音场和扩散音场的研究领域完事两码事”其实是一个常识。我的反射控制的方法正是有利于把小房间的非扩散声场向扩散声场的方向调整。另外玩音响,除了室内声学,还要学学音乐(乐器)声学和心理声学,才能融会贯通,并通过反复实践形成自己的方法。否则,专业词汇学了一大堆,具体到怎么调整,会出什么效果,依然没有头绪。
-
希望您拍砖之余,能多发点具体的实践帖子,会有更多人为您鼓掌,镁声也一定会继续学习和捧场。
-、
其实大家有缘,因为镁声现在的房间尺寸和您的一样,也是3.1*4.5,一些心得、方法和资料都可以共享的。镁声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理论的争论上,希望有实测图和具体的调整方法。我想这也是看帖网友们的希望。也不排除某些ID是来看吵架的,呵呵,咱们可不要让他们得逞。
——
[attachimg]476871[/attachimg]
[attachimg]476872[/attachimg]
[attachimg]476873[/attach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