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系统调试心得——新增听音室的声学调整 [复制链接]

121#

原帖由 zui 于 2014-8-16 20:34:00 发表
此外室内声学最重要的考评指标是:累积频谱图,脉冲响应,能量曲线分析,最不重要的恰恰是发烧友们所斤斤计较的频响曲线和混响时间RT60,比较小的空间共振本身比较多,无论如何摆位也无法避免。那些追求完美频响曲线的发烧友,其实是外行。小空间的特性决定根本不可能有完美平直的频响曲线



      
      另外,冒昧问一句,您在回帖拍砖的时候,确认看过我的帖子吗?
-
      我早在55楼已经说过,“几年来,镁声带着XTZ上门家访和测试,积累了数十家的数据。购买了专业声学软件和大量扩散板、吸音板来diy声学装修,在自己的听音室试验了几十种不同吸收扩散比例的调整和测试,结果发现,房间频响曲线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和实际听感效果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声学装修的目标只是是把频响曲线拉直,这基本是错误的方向,甚至得不偿失。


    人耳的听觉特性和声学仪器的拾音器不同,不光有哈斯效应、掩蔽效应,还有鸡尾酒效应,耳廓效应,这些智能化的功能可以自动平滑频响的峰谷。而声学拾音器等效一个圆孔,只能测出空间某个点的声压,对于直达声、早期反射声、混响声基本不能加以区别,至于声系统的相位和群延迟失真更是用仪器无法测出的,而这,才是影响人耳听感的更重要的因素。

        

        您拍了这么多砖,除了加了几个室内声学的词汇,怎么看着和我的观点是一致的呢?我们应该握个手才对呀。

-

        镁声虽然老了,但室内声学理论,也是学了一点的。别说老烧友不懂科学。您“正中申明”的“非扩散音场和扩散音场的研究领域完事两码事”其实是一个常识。我的反射控制的方法正是有利于把小房间的非扩散声场向扩散声场的方向调整。另外玩音响,除了室内声学,还要学学音乐(乐器)声学和心理声学,才能融会贯通,并通过反复实践形成自己的方法。否则,专业词汇学了一大堆,具体到怎么调整,会出什么效果,依然没有头绪。

-

        希望您拍砖之余,能多发点具体的实践帖子,会有更多人为您鼓掌,镁声也一定会继续学习和捧场。

-、  

        其实大家有缘,因为镁声现在的房间尺寸和您的一样,也是3.1*4.5,一些心得、方法和资料都可以共享的。镁声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理论的争论上,希望有实测图和具体的调整方法。我想这也是看帖网友们的希望。也不排除某些ID是来看吵架的,呵呵,咱们可不要让他们得逞。

——

[attachimg]476871[/attachimg]

[attachimg]476872[/attachimg]



[attachimg]476873[/attachimg]












最后编辑镁声绕梁 最后编辑于 2015-12-15 23:39:07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22#

人耳的听觉特性和声学仪器的拾音器不同,不光有哈斯效应、掩蔽效应,还有鸡尾酒效应,耳廓效应,这些智能化的功能可以自动平滑频响的峰谷。而声学拾音器等效一个圆孔,只能测出空间某个点的声压,对于直达声、早期反射声、混响声基本不能加以区别,至于声系统的相位和群延迟失真更是用仪器无法测出的,而这,才是影响人耳听感的更重要的因素。”


       掩着效应恰恰是反应在共振上面,因为共振的叠加能量过高,或相反的相位的驻波叠加导致听不见。频响曲线是不会自动平衡的,声学测量完全可以测出声音的延时,既能量曲线、脉冲响应,相位也能测出来,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测量,无论是做喇叭的,还是做室内声学测量。此外混响时间RT60这个指标是用在大厅堂的低频能够扩散的封闭空间内,而我们小空间由于驻波干扰的影响,RT60的结果的是不准确的,我一般都是看RT30.既30dB内衰减时间,在由RT30计算准确的RT60.XTZ也有光谱图可以表示驻波的衰减时间。不过我个人不建议用XTZ,它的功能有限。国外的声学道具厂家如REALTRAPS ASC、RPG一般会采用ETF、ARTA或REW,这些软件的功能都可以测量我说的那些指标。


       结果发现,房间频响曲线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和实际听感效果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您的这个发现是对的,频响曲线只是静态指标,而播放音乐时音阶是瞬态变化的。因为挪动mic一点点,频响曲线就会改变。这是因为MIC放置的位置,决定了触发哪个房间模式,对于小空间来说,是没有一个位置是可以让频响平衡的。因为驻波的特性是具有一定带宽的连续频率,并非单一频率,开玩笑的说,房间内满屋子都是地雷,踩哪里都不可能安全。我前面回的帖子恰恰是想说明这一点。找出房间的共振频率范围,是声学处理的第一步。


       我看过的书不多,我也有几本国内的声学书籍,不过讲的东西不是很对路,专家们仍然是讲大空间声学。我只有这三本书。


第一本是Peter antonio和J.COX合作编写的,Peter antonio是我最崇敬的大师,小空间声学理论最成功的应用大师,这本书讲到了世界上80%的吸音与扩散结构,其中我自己diy试验的就可以摆满15平米了。可是大师对自家的专利产品技术一个字也没在书中提,太对不起这本的高昂售价。这么多年来我就目标就是破解RPG的声学产品。


第二本是floyd toole的,基本上小空间声学理论的奠基人。这本书对房间模式以及波的模态行为理论阐述,特别是完整的解答测量指标与实际的听感的对比。


第三本是Kuttruff的ROOM ACOUSITICS这本书我也完全看不懂,整书全都是推倒公式,但是我知道Kuttruff的混响时间理论是继塞宾和伊林之后,第三个人修正小空间混响时间计算方法的。我只能在各大测量软件中找到kuttruff曲线的字样。
至于电脑内的资料,我的不会比兄的少,但多数内容也都是从这三本书中摘录的。所以就不show show了。


镁声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理论的争论上
我也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理论上,但是理论一定要正确和完善,懂了一点盲目试验只会让自己走火入魔。好比我自己的听音室,拆了好几次。最后还是回到理论,继续完善理论才不会导致出错。


关于测量,我觉得要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测量方法不是把MIC放在听音位就完事。如果是这样的测量结果,将很难有参考性。


下面是我的房间有低频阻尼前后的结果,注意55Hz是我房间的宽度模式,63Hz是高度方向的驻波。只能先凑合看,这个测量电平有些低,所以30Hz受到环境噪声影响比较大。







很久不测量了,抱歉只能翻到这些,其实这些都是国外相当常见的测试手法,随便google就可以找到。
最后编辑zui 最后编辑于 2014-08-17 10:20:06
TOP
12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24#

抱歉我还是看了下兄的文章,您的最后一条“其实在我的影音室,墙角反而是驻波比较少的区域。”这句话是完全错误的,墙角恰恰是所有共振模式聚集的地方,你把黑白颜色的说明看反了。前面我也有提示过,只是兄没有仔细看。另外我ps一张你的122Hz模式图,这张图只是个示意图,实际情况是房间加入阻尼后,模式会改变,也就说虽然填平了122Hz的谷,但是其他频率会凹下去,这是很那计算的,也就是大家说的加入吸音后声音变差了。
最后编辑zui 最后编辑于 2014-08-17 11:07:11
TOP
125#

你们这些所畏的专家们,是要发烧友考个博士回来才能玩音响。什么室內声学,脉冲响应,哈斯效视应,鸡尾酒效应等等,发烧友累不累。能不能实在一点,简单一点,轻松一点,什么嚣材好一点,性价比高一点,线材怎样搭配好一点,怎样调音,怎样摆位,这些实实在在,发烧友都能理解都能做到的。现在很多的烧友都在客厅听音乐。怎样利用好客厅,专家们研究一下吧!
TOP
126#

原帖由 223388OK 于 2014-8-17 11:37:00 发表
你们这些所畏的专家们,是要发烧友考个博士回来才能玩音响。什么室內声学,脉冲响应,哈斯效视应,鸡尾酒效应等等,发烧友累不累。能不能实在一点,简单一点,轻松一点,什么嚣材好一点,性价比高一点,线材怎样搭配好一点,怎样调音,怎样摆位,这些实实在在,发烧友都能理解都能做到的。现在很多的烧友都在客厅听音乐。怎样利用好客厅,专家们研究一下吧!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没有知识的积累何来收获,现在国内的大多数发烧友就是想一口气吃个胖子,所以什么膏药什么神棍之类才大行其道。我写过许多专业性的文章,但是看得懂的少,大家确实没办法交流。就算嘴巴说烂了,也未能理解。而听感与测量指标之间的关系就在其中,当你懂了,自然就没什么玄学,要是模棱两可的就只能用玄学的世界观是看待问题。


对待声学知识,一定要自己了解清楚,你才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关键是国内的知识环境内让我感到心凉凉,百度搜了一堆错误的东西,我只是去国外学习,或者是谁翻译过的文章。
TOP
127#

原帖由 zui 于 2014-8-17 9:28:00 发表
我前面回的帖子恰恰是想说明这一点。找出房间的共振频率范围,是声学处理的第一步。

然后下一步怎么做呢?请接着讲!
个人觉得,真正的专家应该是把最空洞难懂道理用简单好理解的方式给一般的听众讲清楚。
CD Emmlabs SACD CDSA
Pre-amplifier, Classic 877
Power Amplifier, 211
Speaker, Dynaudio Contour S5.4
TOP
128#

怎么?向高深莫测进发了!?
不如通俗易懂地说说好。
TOP
129#

学习了。
TOP
130#

静等楼主实践心得,学习!
TOP
131#

原帖由 ningjy12 于 2014-8-19 7:51:00 发表
原帖由 zui 于 2014-8-17 9:28:00 发表
我前面回的帖子恰恰是想说明这一点。找出房间的共振频率范围,是声学处理的第一步。

然后下一步怎么做呢?请接着讲!
个人觉得,真正的专家应该是把最空洞难懂道理用简单好理解的方式给一般的听众讲清楚。



别着急,理论并不空洞,只是你没吾进去而已,我到觉得声学实验比音响好玩多了,意义更大。我在等楼主的回复,才能进行一下步的交流。

另外,发烧友就不存在什么声学专家,能把常识搞清楚就不错了。
TOP
132#

很好的帖子,可说说调整前后,声音的变化,调整的预期是什么,调整后是否达成。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或比较,会更形象化些。
TOP
133#

拜读了,感谢“镁声绕梁”和“zui”两位大师的辩论,受益了。
TOP
134#

期待更多这样的大师出现
因为爱乐,所以发烧
TOP
135#

回复 14# 镁声绕梁 的帖子

梁哥加qq845578734。
TOP
136#

原帖由 镁声绕梁 于 2014-8-11 17:07:00 发表
    对于不打算大兴土木重新装修听音室的烧友,镁声有以下声学调整心得:

    首先要确定音箱的摆位。短边摆法音箱距离后墙调整余地比较大,音场比较深,


好贴,您提到对后墙要求不高,大大鼓励了我
想请教,我的房间客厅宽4米,客厅单独长度6.8米,单身客厅还连着个3米的跃层餐厅
如果后墙是个跃层的餐厅,前墙是窗户+玻璃,能够摆短边吗?
TOP
137#

学习......
TOP
13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需要的是理论指导实际,支持楼主!可惜歇火了!
TOP
139#

回复 52# 镁声绕梁 的帖子

高手啊!
TOP
140#

回复 139# guoguo 的帖子

我是"吸声派"的,从理论上认为录音已经收录所有信息,重放就是直达声,再次混响就是失真,看来是只知其一啊!按您的讲解,调声只能一事一议,借助先进手段最后耳朵收货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