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57# 郴州名门 的帖子
这几天一直很忙没有时间看各位的帖子,就这位发烧友的几个问题做以下回复:
母带这个概念实际是很模糊的,看过E版那篇关于光盘生产的帖子应该大家很明白母盘制作的过程,在唱片公司给光盘厂做母盘的时候都必须向光盘厂提供所要生产的音源,这就是习惯上称作为母带,母带有两种形式一般常规形式是录音文件通过电脑的专业录音软件播放再经过专业的声卡直接1:1刻录到专用的录音CDR上,这个CDR刻录后就是4416的文件,直接可以放CD机试听的,没有问题就寄往光盘厂了,还一种形式是比较先进的“镜像”文件,是将44/96或者24/48的录音文件通过“工作站”把声音的信息转变为“镜像文件”这个问价实际上是声音波形的一个图像文件,只有通过光盘厂专业的设备才能够还原出来,我们拿着是听不到声音的,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就我知道的目前国内能够制作这种文件的工作站只有一套在中央台,其他地方有没有我也不知道,知道的朋友可以指出。而我所知道的能够解码这种镜像文件制作母盘的只有联合和新索,其他的也可能我不知道,这里不作争论。我们一般会在直刻母盘时同时经过工作站生存镜像文件,如果直刻合乎标准就把镜像问价送去联合或者新索生产母盘。其他公司怎么做的我不知道,因为我们的国产版只在联合和新索生产光盘。
从理论上讲1:1直刻会好过玻璃唱片,但是经过多次反复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玻璃唱片声音远远高于1:1直刻,原因是玻璃唱片的特性决定,包括亲自去日本考察过的李小沛老师也为玻璃唱片的音色折服,有参加过白云展听过他讲解的朋友应该明白。东方展他还会到会,大家可以和他探讨。其实道理很简单,乙烯材料压制光盘片基是用乙烯粒子经过高温熔化后进入模具通过液压成型,大家可以找回E版的文章看图片很清晰,乙烯在高温熔化后其分子结构会发生变化,而我们眼睛是看不见的,通过电子显微下比较普通唱片,HQCD、蓝光Bluspec-CD 和玻璃CD,普通乙烯唱片像我们见过的乱河滩,分子结构大小不一,因为分子改变冷却后分子结构变化很大,HQCD和蓝光因为使用另一种新型乙烯材料分子结构变化会小,在显微下像我们见过的柏油路,虽然有些坑坑洼洼但是相对平整,玻璃特性就不多说了,显微下像我们的见过的沙滩,分子均匀平整,这也就是这三种基片造成声音不同的原因。同样的母带用三种材料声音就会大不一样,再者普通唱片一般用铝作为反射层,HQ和蓝光用银作为反射层,玻璃唱片用24K金作为反射层对声音的表现又有不同。大家都清楚普通碟也有24K反射层的,声音区别都会很大。
至于CD和LP本身就是两个阵营,我觉得不做比较。那是个人爱好问题,我也见过从不听唱片只听LP的发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