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议玩黑胶的几个误区 [复制链接]

查看: 131199|回复: 587
21#

回复 208# 小星星 的帖子

在用音响系统完全根据听感调整唱盘时,我个人的经验有几点,看看对你有无作用。
首先第一点是不要急于动手,器材从冷机到完全进入状态时间很长,唱放热机与否声音表现差别很大,晶体管唱放建议长开,胆唱放建议开机2小时候后。
第二点是不要随手拿起一张唱片就以此为依据调整,因为不同唱片公司之间录音和后期制作出入十分大,最好用自己熟悉的,不是“发烧”录音的大公司的经典的古典音乐录音。我自己常用的是PHILLIP的小提琴作品,因为经常反复听,基本上是10秒之内我就能确定系统的平衡度是否合适,大约要求是小提琴高中低音定位,解像,形体一致就代表平衡度合适了。这么说可能有点难理解,大致原理是某一频段凸起,该频段的定位就会前移结像涨大,而一把小提琴在一个正常的古典音乐录音中应该是会保持一个高中低定位,结像相对一致的一个形体,这个是我凭听感快速判断一套系统整体平衡度的窍门。
第三步是用一些公认容易出现失真的唱片进行验收,自己常用是动态比较大的钢琴独奏数字录音,比如说吉列尔斯那张《月光奏鸣曲》,不光是要求没有出现“拆声”失真,还要求每颗音(包含主旋律和伴奏和弦)符颗粒清晰。
如果这两个关通过,那么冲杯茶开始享受优美的音乐,如果不能过关,别放弃,继续努力——用一个失真严重的LP系统听音乐简直是受罪。
TOP
22#

对于线圈,线圈是低通电感,圈数越多,分析力和频宽越低。对于磁铁,磁力越强,达到同样输出电平线圈厄数越少。这样是不是无限增強磁性好?答案是否定,因为会有磁饱和。所以要在线圈厄数和磁铁强度之间达到一个平衡。
一般唱头内阻和厄数正比,唱头说明书上只有输出电压,不会标注厄数。
哪么是不是内阻越低高频越好?答案仍是否定,因为针尖形状,针杆材料,悬挂都会有影响。一只好的唱头是多个因素协调平衡得到的结果。
关于手工唱头精度,现代MC唱头出厂都附有检测图表,图表没做假就代表其精度,通不过检测不能出厂。关于唱头的声音特性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因素评价一个综合结果。
关于出现拆声加针压,如果是新唱头,本人非常反对,因为这其实是牺牲高频和动态,典型的斩脚趾避沙虫做法。唱头老化加大针压只是临时解决,支持不了多久。有些唱头特耐用,一是悬挂设计不同,更多老式唱头是先天高频凹陷。倒是室溫变化大时需要微调针压,系统分析力越高,唱头因室温变化越明显。我的系统以25度为标准,高于30度和低于15度声音改变就很明显。
新唱头不用精调无失真肯定是错的,这说明系统频宽和分析力差音染重而已,这样的系统上CD和LP差异并不大,玩LP是玩心情多过玩音质,享受黑胶过程而非结果。
关于VDH的适应针压,厂家针压参数无不妥,因VDH分析力高,对失真极敏感,在调整未到位时特容易拆声,这时应该重调而不是粗暴地加大针压,这样一方面未能充份发挥唱头实力,另一方面会缩短唱头唱片寿命。
最后编辑Dr kuang 最后编辑于 2012-10-07 01:13:01
TOP
23#

在HiFi论坛讨论技术,以早期套装机标准来要求?
至于让入门玩家简单出好声这确实很有必要,当然前提是保证质素和精度。很多厂家都开始重视和推和这样的产品,基本是厂家把参数都精确设置好,回家打开包裝,简单安装就可正常播放。
TOP
24#

回复 234# 中山张 的帖子

已前是几千元入门级会有预裝唱脣系统,现在已经有万元级到数万元级的预装系统,最近刚好有朋友分别买了ClearAudio和JR的,无论精度和质素都不错,拆包裝到开声不到30分鈡。
TOP
25#

回复 262# 蒋鹏 的帖子

拆声就是循迹误差,但造成循迹误差的原因中,循迹角只是其中之一。转轴唱臂的补偿角和轴距是設计时己固定的,AB点不准其实轴距已经不准了。这么说不好理解的话,看看S型臂唱头的安装说明就知道了。
至于补偿角不准的结果是否很明显,这和唱头唱臂唱放的质素密切相关,低分析力低频宽,动态压缩严重的系统上是不那么明显。要确定的办法也不复杂,不经过功放音箱,播测试碟,用数字录下来,再用软件看频谱就知道了。
TOP
26#

回复 266# 蒋鹏 的帖子

减少针压不是"增加"分析力,而是阻尼对线圈活动阻制少了,这样针的灵敏度增加,但阻尼太低,大动态时线圈活动范围会超过正常工作区间,这样就造成失真,简单理解就好比一部汽车没有剎车。另一方面,减轻针压,如果不重调,VTA会升高,这样会增加高音,减少低音,造成"分析力高"的错觉。
要确定的办法很简单,播放一段粉噪,不要通过音箱,直接数字录制后用软件看图表。对于黑胶系统,在一套未精确调试的民用系统上"用耳收货广是最不可靠的调整方法。如果嫌电脑麻烦,用耳机监听也远比音箱精确得多。
TOP
27#

线圈厄数和磁力強度是相关的一组结构的话,悬挂和阻尼则是唱头的另一组结构,而这一组结构除了负责唱针拾取坑纹的运动外,还要负责完成带动唱臂随坑纹的移动。关于唱臂参数的设置就和这一组密切相关了,针压,偏压,阻尼系数的设定都由这一组来决定,一支设计完善的唱臂除了可以精确循迹,保证唱针和坑纹保持同步,还要提供让线圈灵敏活动于线性范围和准确位置。
这样回过头考虑,针压还是不是可以随意调节?显然不能,因为每只唱头在特定温度下只有在一个特定针压下才能保证针杆的角度使线圈处于磁场的最佳位置,让线圈正好垂直切割磁力线,发挥最隹效率和达到最好的左右声道分离度。
第二个是偏压,只要有补偿角存在,内侧滑力就存在,抗侧滑力就是用来抵消内側滑力。而这一组平衡抵消的作用力除了保证唱针对两侧声道的循迹力外,客观上还起到唱臂阻尼的作用。当针压很轻,内侧滑力也轻,而唱臂又有另外的阻尼机构时,不加偏压也是可行的,比如1.3克针压的VDH在带阻尼油槽的SME V号臂上。但如果是在只有偏压这单一阻尼机构的唱臂上,必需加偏压,否则就会拆声。那么多少偏压合适?最准是播测试碟,数字录音看图。没条件的用耳机听一些类似大合唱或钢琴,右声道坼声是偏压不足,左声道是过大。
一支设计完善的唱臂最好是从轻针压到重针压唱头都能匹配,所以应该具有可调阻尼系数,只有单一阻尼的适应范围相对狭窄。
TOP
28#

不是我严谨,而是不调准的话播大合唱,钢琴独奏之类会拆声,没办法的事。"耳朵收货"本身没问题,但前题是先要有一套"准确"的音响,所以我很反对用LP系统作单一声源,主张先把数码播好声了再玩黑胶。现在很多友烧友是因为系统声音不好,就把责任推给CD,然后寄希望于LP能使自己的系统起死回生,但这些年的经验是播不好CD的系统上LP结果会更差。
TOP
29#

回复 301# 蒋鹏 的帖子

如果唱头是固定不动的,您这个“唱头输出的大小只与唱纹带给针尖的振幅有关,而针尖的这个振幅基本与针压无关,施不施加偏压,只要保证垂直循迹角的正确,就不会影响到声道的平衡!”的论点或许可以成立,问题在于唱针通过悬挂与阻尼与唱头壳联动,唱头壳固定在唱臂上,唱臂本身是活动的。当针尖摆动的时候,除了线圈动作,还会带动唱臂。
形象点解说一下:一侧有内侧滑力,不加偏压以平衡,就好比汽车处于两侧悬挂不平衡的状态,行使的稳定性和汽车的操控性能不受影响吗?所以,在没有平衡内侧滑力的状态下,遇到大动态时必定拆声。出现拆声不是去平衡两侧受力,而是加大针压,好比在左右悬挂不平衡引起汽车颠簸厉害的时候,加大汽车载重量,还是有问题就干脆加到超载。这个是解决之道吗?汽车和路面的损耗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无影响?
还是建议不要通过音染严重的音箱系统去调整唱臂,再凭完全依赖主观的听感去调整,能达到准确的可能性很低,既然是从事产品开发,一张测试碟,一部AD,测试碟会提供偏压,天顶角,VTA等很全面的测试讯号。录下测试信号进电脑,然后看看软件图表。(测试碟大约300元,AD高级的精度当然更好,最便宜可以用光头损坏的二手CD录音机,软件可以下载。)
最后编辑Dr kuang 最后编辑于 2012-10-11 21:39:33
TOP
30#

回复 306# 蒋鹏 的帖子

转轴唱臂和正切臂分开讨论吧?气浮是正切啊,正切调准之后就没有补偿角,何来内侧滑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