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415161718192021» / 5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议玩黑胶的几个误区 [复制链接]

查看: 131029|回复: 587
171#

至今还没有见到任何一篇有说服力的、能能证明抗侧滑装置有存在必要的论据。
喜欢音响和音乐而不发烧。
TOP
172#

原帖由 天藏 于 2012-10-4 0:4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2-10-3 22:58: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天藏 于 2012-10-3 15:47:00 发表
[table][tr][td][/td][td]天藏 2012-10-03 15:47
侧滑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唱臂与切线之间的夹角(我这里说的唱臂简化为唱臂轴心到正切点的直线)。

天藏兄可以做个实验:唱臂与切线之间的夹角=0即没有这个‘夹角’时,也即唱针正好处于正切点使唱针包括唱臂与轴向成(90度)垂直时,看看在没有这个‘夹角’的时候,侧滑力是否就消失了呢?(我这里说的同样指唱臂简化为唱臂轴心到正切点的直线)。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73#

有人认为正切臂不存在‘侧滑力’,事实上是这样吗?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74#

牛仔,还未想到内侧两次调的关键,可否说说

1,我是先调好针尖与全弧段重合(原厂尺规给出很大弧段,超距也在这OK了)
2,再用AB两点复核微动(1完成度高时,2肯定对的),再重复1完成的。
这是否包括了A分两次????
请说说...............................................




.
最后编辑cj 最后编辑于 2012-10-04 08:07:09
TOP
17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牛仔 最后编辑于 2012-10-04 10:55:58
TOP
17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77#

我也吹两句

读了这贴也得益一点:
1、将原用的垃圾橡胶唱盘垫改为用卡纸,真的生色不少,起码感觉多了许多细致、场感也好了。
2、取消了侧滑力,这不赞同。经实验,取消侧滑力之后,初听感觉更细致、线条更好。但听的时间长一点就觉得中低频也少了,明显觉得琴腔的共鸣声少了很多,吹管号的厚度感觉没了。所以还是选择回相应的侧滑力,具体多少是自己感觉,总结出来就是侧滑力越少,高频更好好、场感好、线条细致,侧滑力大,中低频量感足、肉感、厚度多。原则性就是侧滑力不能超出针压,因侧滑力过大,长期使用会造成唱针变形。
说得不对请指教,这只是我自己实际使用的心得。
TOP
178#

回复 177# 小星星 的帖子

这个听惑变化是阻尼系数改变引起,每个唱头都有个适配的阻尼。
TOP
179#

再请教:唱臂支架的中心点如何确定??
你的意思:要精确到唱头装在唱头架的最合理位置??
TOP
18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