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正确认识适合自己的发烧规模 [复制链接]

查看: 73644|回复: 353
11#

LZ非常理性,但发烧的实质就是发“痴”也就是不够理智了。所以这个贴对我等初烧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TOP
12#

在谈小空间的好处之前,试图回答一下07兄的问题“为什么发烧”,说实话这个命题太大了,我如果能够将这个问题回答的个个网友都信服、满意,恐怕国内所有的音响杂志和网站都要聘请我做顾问了。我只能勉为其难谈谈我个人的一点肤浅的理解吧。
首先,我始终认为不应该孤立地谈发烧,发烧是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一个有追求的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当然他对发烧的态度也是对生活的态度。发烧友的组成,大富大贵的不多,致贫至贱的没有,大多集中在相对于国外的中产阶级这个阶层,事业上没有达到顶峰,对品质有所要求,特别是对于音乐有自己的理解方式,音乐可以说是他们思考人生另外一种方式,更是逃避世俗的一片净土。注意,这里我谈的是真正的发烧友,自我标榜、附庸风雅的不在其列。
由此看来,对于发烧的态度首先取决于他对人生的态度。他对人生是积极的,那么对发烧也是积极的,他对人生的态度是宽容的,对发烧的态度一定也是宽容的,反之,他对人生的态度是矫情的,那么在发烧上面表现出来一定也是矫情的。这个有点跟“字如其人”“酒品如人品”等等一个道理。当然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可能一开始就完善的、完美的,总是通过来自于父母、师长、书本的教诲,以及一些事件的发生所反馈的信息不断地积累和修正我们的观念,其中包括音乐在内的一些艺术形式是净化改造我们灵魂的重要方式。
这样不得不谈一些题外话,我国的历史号称上下五千年,上三代由于历史久远,我们以及无从了解到一些详细的情况。真正的中华文明的主导思想体系基本形成与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跨度达500年,所形成的学术流派号称百家争鸣,经过碰撞、洗礼、选择之后所形成的主流价值观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虽然1842年鸦片战争以来西风渐进,各种学术思潮不断冲击、洗刷着我们的固有的传统文化核心,表面上看去,好像已是换了人间,其实,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却发现两千五百年前思想启蒙的那一点灯光所投射下来的阴影巨大到足以依然笼罩着我们当下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政治),每一个自诩为读书人的中国人无不自觉和不自觉的与那些远在2500年前的哲人进行着心灵的隔空对话。这个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的根源。
那么我们就要了解到我们的文化根源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如果全部展开,恐怕三个月也讲不光。我仅就与音乐有关的谈一谈吧。稍后,有点事情,待会回来。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13#

回复 12# 白了头一夜间 的帖子

楼主您好!!
您的发烧感悟很有深度!
佩服!
呵呵,非常期待一篇好文能引领我步入发烧最高圣地。
TOP
14#

为什么要发烧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把数学物理学科应用到制箱方法中,将她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TOP
15#

如把音响器材作为学习音乐、聆听演绎和诠释方式的工具,你会走得很长、很远。
TOP
16#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8-11 22:01:00 发表
很不幸,至今未见志同道合的观点,请问您将音响器材视为享受工具还是学习工具?我可以肯定楼主是选择前者。

学习本来就是一种享受.
TOP
17#

有道理!

呵呵,“热点”不同,“热度”有高有低,各有精彩,因人而异。
TOP
18#

一种生活习惯!
自在、自我、自怡自乐的享受。
TOP
19#

原帖由 强悍制箱 于 2012-8-11 22:50:00 发表
1.追求好的东西,好听的歌曲,音乐。好的音响器材,也叫做人的占有欲吧
2.探求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3.展示自己的能力,财力
发烧友无非以上几种起因而发烧

刚刚应老婆要求,烤了一炉喷香的香草曲奇。呵呵
这样的观点的确代表很多人的心态,但是我不是,或者说曾经短暂是过,现在不是。这个三个观点很有特点,基本可以代表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的观点,可惜我信奉的是儒家的价值观。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是百家争鸣,但是最后真正在政治领域进入到核心阶层的也只有少数几家。法家,儒家,道家,墨家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几家,后来一些所谓兵家,刑名家,纵横家等等虽然有所演化发展,大多不能脱离前几家的根本理论根本,而且其中一些人物也大多出自前几家的门下。道家尊崇黄老之术,清静无为,与修身养性是最为适宜,与经世致用来说未免太过于言之无物,非一般人物可以登堂入室的。魏国是战国时期第一个崛起的国家,前后70年,到第三代梁惠王时已经式微,所以庄子与梁惠王也只能谈谈庖丁解牛了。看过墨攻的朋友可能都了解墨家倒是信徒众多,组织严密,但是多少有点早期黑社会的性质,这个是任何一个合法政府都想利用又都不能容忍的组织,所以在进入到核心领域的竞争当中自然这两家都失败了,那么现在只剩下法家和儒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了。
首先看不管法、儒、道、墨等等这些人,在那个历史时期,他们都属于一个特殊的阶层---“士”,士既不是传统的贵族,也不等同于平民、奴隶。他们有自由,有知识,有见地,有追求,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但是离他们的真正诉求的距离还是很大的。之所以我一定要拿这一段历史来谈,因为在我的心目当中一个真正的好发烧友与“士”是非常接近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于艺术向来有“技”“艺”的高下之分。记得二十多年前我痴迷于金石,每每有好石必倾囊相购,对于前辈名家的作品也爱不释手。经过几年的刻苦练习,觉得自己的技艺已经非同一般,精心临摹了两方邓石如的篆刻,找到当时江苏很有名气的书画金石前辈,请他指教。当时在我看来,几乎可与原作乱真。老先生给了我四个字的评语“匠气太重”。当时我非常不服气,但是这一句话我却深深的记在脑海里了,当年以后,虽然我已经好长时间不拿刀了,但是回过头来,拿出这两方篆刻再看的时候,已然能够领悟到老前辈的评语是何其准确、公正。
所以说,单纯为了音乐而发烧甚至是为了音响而发烧都是小乘,只能称为术。我们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怎么能够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呢?
最后编辑白了头一夜间 最后编辑于 2012-08-12 00:15:37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20#

哦,这个命题太庞大了,也太庄严了,庞大庄严的我已经有点驾驭不了。想要通过简短的语言就能够表达我全部真实的看法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07先生,我被你带到沟里了,呵呵。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