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多少人真正听了SACD后觉得比CD声音好? [复制链接]

查看: 30587|回复: 152
71#

回复 59# szlghyj 的帖子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2-6-26 10:01:00 发表
单就数字母带来说,90年代中以前的是16/44.1的,90年代中才有24/96 ,张兄是这个意思吧?

对!90年代中开始有使用24/96来采样,但并不代表全业界也这个时候升级了,很多一直在2000年后才升的。不要说以前,就算现在最顶级的母盘制版机也是24/96的,母盘机做了光盘出来后,这张光盘就是拿去压片厂压碟的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2#

回复 71# 中山张 的帖子

张兄说很多是用44.1/16母带压出来的,我觉得好像没那么严重吧?我买过很多旧录音发行CD的,几乎都是ADD或AAD的,是模拟母带。
TOP
73#

回复 72# szlghyj 的帖子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2-6-26 16:01:00 发表
张兄说很多是用44.1/16母带压出来的,我觉得好像没那么严重吧?我买过很多旧录音发行CD的,几乎都是ADD或AAD的,是模拟母带。

szlghyj 兄!前端是什么也好,中期制作用什么方式来做也好,最终也是要做成16/44.1的数字文件才可以拿去压片厂制碟。就算拿一个24/192采样的母带文件给压片厂,他们也会把这个 24/192采样的母带文件做成16/44.1 后再压碟;问题是通过压片厂来做这个后处理一般也比较马虎,所以大部分的录音公司都是自己做好后处理后,用母盘刻录机做出一张直刻CD 或16/44.1 的WAV 文件再给压片厂压碟。ADD、AAD、DDD也好,只不过是代表其录音和制作过程用什么方式来处理而已,不能代表其品质,同时也离不开最后的一个 D。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4#

回复 73# 中山张 的帖子

张兄说的我都明白,但张兄似乎没明白我的意思,我说的是母带
TOP
75#

回复 68# 中山张 的帖子

哈哈!也许我可能是主观点,因为我七十年代玩黑胶时就是这样的,当时还有78转的黑胶.我的LP是206型唱机.如今黑胶在市面上已不多见了,据我所知国内的黑胶最后一条生产线已在89年停产.如果说没有停产,请问国内在哪还能卖到?您说的"我播放过三、四百次的一张黑胶唱片也没有您说的出现。"我不信!请问唱针在唱片转动时难道说没有磨损?请问黑胶是用什材料做的?(是合金吗?)唱针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在听黑胶时会听咔咔的噪声?难道咔咔的噪声也比CD动听?算了.不要争论了,总之,各有优点.我是从七十年代玩黑胶,八十年玩磁带\九十年代玩CD,如今玩解码.以上我自已的观点,请中山兄不要生气.谢谢中山兄给我上了一课,谢谢!
TOP
76#

回复 74# szlghyj 的帖子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2-6-26 16:54:00 发表
张兄说的我都明白,但张兄似乎没明白我的意思,我说的是母带

前面的帖也说过时代的产物了。例如一个50、60年代的演录,今天有真正的高格SACD,您信吗?

说到母带,什么年代的模拟母带也要通过采样后才能做成CD,什么年代制作的,已代表了什么年代的采样枝术。以前是没有大容量的储存器(如大容量硬盘之类),采样后的数据文件也是用磁带来保存的,同样也是会老化,就算今天有这么高的采样技术,也是无补于事,因至今几十年前的母带已比以前差了很多,用现今的采样技术重新采样也一样是小了很多信息。

其实唱片没什么的,最重要的是前期处理的品质,前期处理得好,最后以什么格式载体来存入信息都是其次的。
信息量在唱片和音乐文件中永远是排第一位的。

现在由于高采样技术和大容量硬盘的出现,新近录音的数字母带文件放多少年后也不会变质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7#

回复 64# 若飞公子 的帖子

去年本地代理组织的一次鉴赏会上听到了大草带来的母盘播放器与玻璃cd,几位朋友一致认为玻璃cd不错,但是哪个价格 嘿嘿。
TOP
78#

回复 76# 中山张 的帖子

张兄这么说我有点头绪了:张兄上说现在发行的很多老录音的CD.不是拿旧母带去最新制作母盘,而是直接拿旧母盘去压CD,这样理解对吗?问题比较多,张兄原谅.
TOP
79#

回复 75# 美貌的阿敏 的帖子

原帖由 美貌的阿敏 于 2012-6-26 17:17:00 发表
哈哈!也许我可能是主观点,因为我七十年代玩黑胶时就是这样的,当时还有78转的黑胶.我的LP是206型唱机.如今黑胶在市面上已不多见了,据我所知国内的黑胶最后一条生产线已在89年停产.如果说没有停产,请问国内在哪还能卖到?您说的"我播放过三、四百次的一张黑胶唱片也没有您说的出现。"我不信!请问唱针在唱片转动时难道说没有磨损?请问黑胶是用什材料做的?(是合金吗?)唱针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在听黑胶时会听咔咔的噪声?难道咔咔的噪声也比CD动听?算了.不要争论了,总之,各有优点.我是从七十年代玩黑胶,八十年玩磁带\九十年代玩CD,如今玩解码.以上我自已的观点,请中山兄不要生气.谢谢中山兄给我上了一课,谢谢!

不用客气!您的观点要 Upday 一下啦。

不过看了您这个回帖使我彻底地晕倒了,还是: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啊!!!!!!不要想象,快快实践一下吧!!!

您怎可能用70年代当时的事情来衡量今天啊?以前 78 转唱片的唱针好象钉子一样大,加上没有怎样调整好唱机和唱针,不要说一张 LP 唱十来次啦,能唱几次也不变质已很不错了。

(据我所知国内的黑胶最后一条生产线已在89年停产.如果说没有停产,请问国内在哪还能卖到?)
================================
您怎能以国内的黑胶生产来衡量全球啊,人地外国至今也一直有生产黑胶,据2000年英国权威机构统计,至2000年全球一共发行过1700万辑黑胶左右(还有很多没有统计在内)。您说没有黑胶卖,在附近的广州、九江、大沥、香港,什么花款,10元 ~ 20多W元一张的黑胶唱片也有;估计单广州的新淘街就可能有几万张黑胶唱片给您买了,您说有没有得卖呢?!

(您说的"我播放过三、四百次的一张黑胶唱片也没有您说的出现。"我不信!请问唱针在唱片转动时难道说没有磨损?请问黑胶是用什材料做的?(是合金吗?)唱针又是用什么材料)
=============================
您这个问题实在太 Outday 了,你老是用几十年前的个人经历来衡量现今。以前你用的唱针就像一个牙签这么大的钉子来播放黑胶,唱片怎样不死定啦,现时最细的针尖只有 2 X 85 微米这么大,针压只有1. 4g ,且经用心调教好的唱头和唱臂后,磨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经我手播过3、4百次的这张60年代唱片,在别人给我前他也播过最小一百几十次,再在他之前,N 手的几十年时间里一共播过多少次就真是无法知道了,但我可答您:这张唱片在我和在我的朋友处播放过加起来最少不会小过400次之下,再之前的就不计了。

(唱针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
现在好些的针尖已是用钻石来做,针杆是用高硬度的錋,更高级的针杆是用宝石做的。

(为什么在听黑胶时会听咔咔的噪声?难道咔咔的噪声也比CD动听?算了.不要争论了,总之,各有优点.我是从七十年代玩黑胶,八十年玩磁带\九十年代玩CD,如今玩解码 )
===========================
黑胶就一定会有咔咔声的噪声吗?黑胶有集声是与唱片的品相成色 和 是否调教好黑胶系统有关,并非黑胶就一定有咔咔声的集声。您说的咔咔声集声在我的黑胶系统里从来没有出现过。所以我也不知道什么叫咔咔声的集声。在黑胶系统上出现咔咔声就真系太恐怖了。哈哈

阿敏兄得闲过来中山,给您听没有咔咔声集声的 5、60 年代唱片。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6-27 14:12:11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0#

回复 78# szlghyj 的帖子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2-6-26 17:31:00 发表
张兄这么说我有点头绪了:张兄上说现在发行的很多老录音的CD.不是拿旧母带去最新制作母盘,而是直接拿旧母盘去压CD,这样理解对吗?问题比较多,张兄原谅.

不用客气!
对,可以这样来理解。

为什么以前每一次再版的唱片都比前一版要差,这就体现了母带的老化情况了;故此后发行的唱片为了解决一些已丢失的信息就再次混音和加味精进去,使其好听小小;因此又产生另一个问题出来了,就是音乐的实体象真度差了;再聪明的也是找张首版黑胶或CD来再版。上几个月在朋友的录音栅里听了几十个70年代时期录音的模拟母带,在一套这么顶班的系统里播放也象我们以前看黑白电视时代粤语长片的声音类似,难听到不得了。您想想如果用这样的原装模拟母带再用现今的高格来采样,其音质也不是一样这么差,问题就是这样了。以前的首版LP和CD,日后很可能变成母带资源了,因为以前的母带很多已老化到连一张首版CD和LP也不如。等于邓丽君的部分录音,现在以前的母带没有了或坏了,现在首版CD和LP已是等于母带,再版的唱片只能拿以前的首版来当母带再版。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