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倡议:要注意培养发烧新生代 [复制链接]

查看: 8852|回复: 56
21#

现在年轻人都被3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了,玩音响也只建议玩耳机系统。
TOP
22#

回复 1# 合肥云 的帖子

听音乐需要做些功课,为此可以将孩子作为倾述和表达对象,将一首爵士乐、歌剧咏叹调、艺术歌曲翻译成中文,对着乐谱、原文、中文,一起欣赏,这样主题、副歌、主旋律、节奏重心都一目了然,孩子有时会问我,这首歌为何他唱得比别人慢、节奏快慢更自由、强弱对比更鲜明,我会说:他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理解以产生强烈共鸣而为之,譬如这六个节拍作为一个分句,延长旋律线为了刻画主人公的生活艰辛和困苦,后者出现小跳跃性的节奏是为了表达作者在领悟人生苦短,死是生命的转换后,珍惜现时的每一刻,这便是音乐中感悟人生之理。
TOP
23#

回复 1# 合肥云 的帖子

楼主先生,可能你我都有生不逢时之感,我们不能教育、培养他人,但是可以从我做起,耐心于骨肉,让他(她)们知道:知识是为了生存,文化成为大写之人!
TOP
24#

青黄不接,这是事实,单纯的两声道,越来越难,大家都去看AV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TOP
25#

前者就音响发烧培养音乐兴趣和聆听能力进行谈论,考虑本版块是HIFI乐趣,不说音响性难免“单薄”,简单说一句:最近订购了一套肯佩指挥科文特花园歌剧院演奏的《尼伯龙根指环》,原因就是偶然听过他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演奏的舒伯特第九交响曲,如果音响器材不够水准,只会听到“隆隆”的节奏变化,然而事实却绝非如此,他是如何演绎这部作品的,我已在别处专门述说,不再重复;由此我便能得出结论:他的《指环》风格肯定不同于以往我们听过的任何一个版本,虽然该唱片尚在送往的路途中。
TOP
26#

其实,单就古典音乐而言,今天的孩子们应该远比我们的幸福。论物质条件,钢琴小提琴学习考级以比较普片,孩子的特长渐渐地不在成为未来找工作的敲门砖;论环境,社会家庭音乐文化氛围日益浓厚(特别是城市里),李斯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的乐曲不在是小众独享的特供品,照理说孩子们应是如鱼得水,如沐春风啊,但是有几个孩子是因对古典音乐的痴迷去学琴的,不多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找到乐趣,如果把HIFI听音引人古典音乐学习,大人加以引导,家人在一起定期搞搞听音晚会,小型钢琴小提琴音乐会,借以增加氛围,既学习了古典音乐,又HIFI发烧,岂不是两全其美。
TOP
27#

         人的兴趣五花百门,不同年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群体熏陶就会有不一样的修养,千种玩意可升华,万物着迷叫(发烧),低烧可宜情养性;中烧会心烦意乱;高烧能玩物丧志!玩音响以欣赏音乐为依归,不要做器材的奴隶,才不会烧坏头脑袋,以音乐陶冶情操,用音响广交知己,给音韵舒缓减压、人生一乐也!惜心引导年轻发烧苗子要从心态开始,兴趣可立体角度,更不能拔苗助长!我们的努力可能会成为后世音响玩赏的原始动力!
数码刘
TOP
28#

中国的教育制度使孩子几乎没有机会接触这些个西方人文的东西,现在的孩子都被奥数,英语,写作压的喘不过气,所以他们只要一个爱疯4加个耳机就可以发泄下心里的无奈的怨恨和不满。
http://jd-bbs.com/thread-3560178-1-2.html
TOP
29#

身教重于言传。多播放古典音乐作背景音乐即可。潜移默化,无需刻意培养。
TOP
30#

发烧种类多了,不必强求

九十年代电器商店,组合音响是放在最显著的位置,新婚家庭必有一套。
现在各类都有发烧友,音响只是其中之一。摄影发烧起来不比音响低,收藏、集邮、集烟花、……。
许多年轻人忙事业、生计,没有时间投入音响发烧中。少年儿童忙学业,少有时间欣赏音乐。只有中年以后,有些家资才开始追求“文化”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