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就这样入了黑社会:把玩 amari LP10 记 [复制链接]

查看: 377209|回复: 954
31#

回复 211# xzm 的帖子

原帖由 xzm 于 2012-4-12 19:29:00 发表
中山兄:是多蕊线来,比原来的好点吧,这个盘如果全部换最好的,“妹仔大个主人婆”了,不如另外买个盘。

您好XZM兄!多谢解惑!

“ 这个盘如果全部换最好的,“妹仔大个主人婆”了,不如另外买个盘。”
=====================================================
在一套黑胶系统里是很难定义那个环节是主人婆、那个环节是妹仔的;原因是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效果将会受制于这个环节的了;与此同时,就算系统再高级,如果一旦调教不良也是会完蛋的。

至于,另外再买过套更高级的唱盘,结果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折腾档次的不同而已!!!!

我有位朋友也是用这个盘 + 臂的,后来换了线、头、唱放,再加上精良的调教后,现在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2#

回复 222# 食古轩主 的帖子

原帖由 食古轩主 于 2012-4-13 15:22:00 发表
张兄,我综合各方面意见,决定放弃使用此cardas线!
但问题是原来的线已无法复原,只能干等。。干等VDH线!现在就开始找。。。

这样吧古兄,既然 cardas 这条线您也已经买回了,就把它做成一对唱臂至唱放的信号线,再买一小段 VDH 的臂管线放在唱臂上,这样的话一不会浪费现在的,二也可以一定情度上提升效果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3#

回复 225# xzm 的帖子

不用客气!

“ 看来LZ改好后,这个盘的粉丝又开始新的折腾了……”
===========================
估计是有很大可能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4#

回复 226# 食古轩主 的帖子

原帖由 食古轩主 于 2012-4-13 16:36:00 发表
超感谢 中山张 兄的鼎力支持。。。。

古兄不用客气!
另外,如希望唱盘播放唱片时,呈现更稳定、流畅、瞬变和张力更好,就要加个片压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5#

回复 175# dickhk838 的帖子

原帖由 dickhk838 于 2012-4-12 1:27:00 发表
中山張先生你好,這裡hifi的朋友玩得好認真,我都一樣。
以前我家的濕度去不到40%,開了冷氣後是50-60%,40%要等秋冬天才見到。上年買了一部金章牌抽濕机 (2千元),宣稱可到35%。實際經驗,冷气機加抽濕機,開機3小時,由60%去到40%,再長些時間,可到38-39%。抽濕機都幾靜。
還有1部負離子臭氧機,淘寶買的,80元,幾好聲。
我有1位燒壞腦的朋友,他用了8部。巳經失去理志啦!  

您好dickhk838先生!

是啊!这里的交流气氛很好,大家交流得很开心,同时互相学习了不少。

湿度会直接影响音箱的箱体谐振点、单元盘腔的动平衡传动性、瞬变速度和声波在空气中运动的速度和方式,这涉及到物理学与声学的结合体;故此湿度对整体播放效果影响非常大,日常谈到这点的也比较少。

因为以前调教系统和音箱与听音环境斜率时,我选定的温度是25℃、湿度是65;所以在我这里,通赏我只会用冷气开到室温25~28 ℃左右,相对湿度60~65之间,声音效果最为合理。然而湿度太高就会出现蒙、慢、张力和信息量不足的现象;湿度太低(低于45以下)声音就会单薄、高频声学相位会向前倾小小,综合空间斜率会不正确。所以听音时湿度、温度的取点要视系统声音特性和调教系统时的温、湿度而定的。

如果一定要低湿度,用抽湿机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如果相对湿度太低(小于40)的话,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听几个小时音乐后,身体是会感到很不舒服的。所以个人觉得湿度调节在65左右比较合适一些。

另外,请教dickhk838先生!臭氧机是什么一个玩儿,起什么作用的。谢谢!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6#

回复 232# 我爱LP 的帖子

好的,谢谢!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7#

回复 239# kevinlove 的帖子

原帖由 kevinlove 于 2012-4-14 12:18:00 发表
请推荐二手唱放,万元以下,或略超万元都可以。
希望平衡大气的声音。

试试德国 MADISON 的 ANALOHGONE 唱放吧。
据说:是德国 AudioNet 其中一位工程师开发出来的,声音有 AudioNet 唱放的影子。是一台性价比很好,声音不错的唱放。品相好的,二手价约9K左右。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8#

回复 234# dickhk838 的帖子

原帖由 dickhk838 于 2012-4-13 22:18:00 发表
中山張先生你好,
中山張先生你好,
永遠支持理性的经驗交流。
濕度的探討: 這個話題好少人講,但觀察就好簡單,只要1個温濕度計。在本人的hifi朋友中,注意濕度的人真的不多,認為好大應响就更少。
我的经驗是: 濕度低(37-40%)是特別好声,分析力增加,高頻毛燥感減少,空間感增加。以上改善,當声庒大的時候尤其明顯 (我喜歡聽交响樂)。

您好 dickhk838 先生!
是的,我也永遠支持理性的经驗交流。

湿度多少,对系统声音影响有多大和有何不同的表现形式?
这是要视系统的声底特性和调教系统时温、湿度多少而定的,不同的系统组合和听音环境,会对应不同的最佳湿度范围。
故此,要因地制宜,视情况而定。
但如果处于一个太低湿度的环境里听长时间的音乐,身体是接受不了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9#

回复 266# 食古轩主 的帖子

原帖由 食古轩主 于 2012-4-16 15:24: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4-13 17:34:00 发表
原帖由 食古轩主 于 2012-4-13 16:36:00 发表
超感谢 中山张 兄的鼎力支持。。。。

古兄不用客气!
另外,如希望唱盘播放唱片时,呈现更稳定、流畅、瞬变和张力更好,就要加个片压了。

张兄好。片压 有何推荐呢?当然不能是天价,要求便宜又有效果的!!


您好古兄!明白您的要求。

首先,好的一个片压器最起码要起到以下这两个作用:

一、增加唱片中心的压力,使唱片与转盘间的同步性更强,从而大大降低因唱针的阻力使唱片出现高速瞬间打滑的现象几乎是零(效果视片压的重量而定),故此使播放唱片时,音乐的表现更平稳、更流畅和更连贯;同时使转盘转动时更稳定。效果明显的片压器,一般不应小于500克以下, 片压太轻意义不大,甚至会反效果。

二、从力学方面考虑。日常不加片压时,抵消唱片播放时唱针的那个阻力,是在唱针与唱片摩擦点下面的唱片与转盘间的接触位置发生的;然而,加了片压后,这个抵消力会通过唱片直指向转盘中心处转轴的附近,并且是通过唱针与唱片的摩擦点至盘中心的这段距离,产生杠杆效应把这个力和唱针摩擦时产生的谐振,数倍级放大后直指向唱盘中心。所以,这时片压器吸收和抵消谐振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

其次,片压器应用多重,这要视唱盘的轴心和轴承设计而定(请把下图红色箭头下的轴套底部、轴承和唱盘盘底分别拍个照片上来);您这个盘,如果可以承受重片压器的话,推荐您用日本铁三角的一个600克片压,效果很明显。这种: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9503424168&_u=gb35tpmcafa

另外,最好加多一块唱片垫。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4-16 17:50:58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0#

回复 263# 食古轩主 的帖子

原帖由 食古轩主 于 2012-4-16 14:40:00 发表
这就是转盘陶瓷轴、铜轴套:
请指导如何上油??

您现在的轴上已有发黄、发黑的油泥了,原来的油品不要再用了。

请把轴套内部拍个照片上来。(下图红色剪头下面的轴套内)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4-16 17:43:54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