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11-29 9:13:00 发表老烧友常说:听威尔金森的音场,听范恩的细节。我们在琴房里听老师指导学生说:这几小节是作曲家对亲密的恋人内心表白,按键必须富有歌唱性和倾述性,琴声是柔和清晰的;我们实际听到的是触键颗粒感和琴腔共鸣以及钢琴发声在琴房里形成的残响,这就是音场和细节的展现。这里尚未涉及演奏风格和诠释方式问题。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11-29 14:47:00 发表我认为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是作曲家在特殊时期的一部钢琴协奏曲,首先作曲家的音乐语汇和性格特征在这部作品中集中体现,其次如何演绎这部作品对于钢琴家和指挥都是巨大的考验,年轻者往往流于技巧展示达到血脉膨胀的“震响”感官刺激,老年者体能无以应对“高强度体操运动”,即前者力到心不到,后者心到力不到,诸多因素迫使许多钢琴家对此望而却步,是为明智。故此这部艰深的钢琴协奏曲优秀版本未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