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758596061626364» / 6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黑胶之路>>欢迎你加入吹水 [复制链接]

查看: 97286|回复: 674
601#

在来一张。可别说,没有什么文字说明,不知道什么意思啊。
TOP
602#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10-6 1:57: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10-6 1:25:00 发表

上面两个图只是图片压缩了一下,幅值没有任何变化。不要糊弄人了!好不好??

亏你讲得出口,你知道正弦波的幅值1是什么意思吗?

我只知道你把它无限压缩大家看上去就是一条直线,然后什么针尖去读取它就完全一样了,你不就是要这个结论吗?哈哈哈!!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03#

回复 599# markh 的帖子

“我记得RCA当时卖6.99,水星卖3.99.碟基当然是RCA要好,但水星更抵食夹大件,很多唱片为保证动态,内圈基本用尽(很贴近LABEL了)。这点正反映了英国、美国听音的口味,比较LONDON和DECCA的唱片,相同曲目录音,LONDON坑纹要粗,播放面积更大。不求收藏价值,我更喜欢LONDON的风格。”
我对数字的记忆越来越差,但我依稀觉得好像是RCA2.99美元,MERCURY1.75美元?
关于英国版和美国版风格上的差异,除开原产地和母带母盘版次问题,通常美国版动态或者电平会大一些但声音听感会粗燥些,大致相当于JBL和天朗这两个最老资格的英美品牌风格差异。不过如果只是讨论底噪和讯噪比问题,英国版唱片所用碟基材料是会比美国版表现好一些。
如果只是讨论底噪,最安静,讯噪比表现最好的是日本“可乐胶”唱片。其中原因据说是大约在70年前后,欧美禁止在唱片原材料中添加某种鲸鱼(或者鲨鱼?)的提取物,所以在这个时期后,欧美唱片公司的片基质量有所下降,而日本唱片片基的质量得以保持。时至今日,日本JVC公司制作的黑胶唱片碟基仍是比欧美公司的质量要更好,不但外观更有光泽,更少变形的情况,实际听感上讯噪比和防静电能力都更强。
TOP
604#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10-6 3:15:00 发表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10-6 1:57: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10-6 1:25:00 发表

上面两个图只是图片压缩了一下,幅值没有任何变化。不要糊弄人了!好不好??

亏你讲得出口,你知道正弦波的幅值1是什么意思吗?

我只知道你把它无限压缩大家看上去就是一条直线,然后什么针尖去读取它就完全一样了,你不就是要这个结论吗?哈哈哈!!  

说明你不动脑子,前面不是说过,振幅和唱针半径的比例是1:180吗,按这个比例画有何不对?
最后编辑开心果 最后编辑于 2011-10-06 11:19:01
TOP
605#

原帖由 牛仔 于 2011-10-3 21:20:00 发表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10-3 20:46:00 发表
比较正确的图纸比例应该是多少呢?这个得估算一下,再以天龙103R动圈唱头为例,它的针尖半径取18微米(有的资料是16.5)。再看高频坑纹幅度值,这个复杂些,首先确定高频信号的频率。取20千赫兹,并刻录在半径较小的里面圈,线速度取20厘米/秒,相应的坑纹波长是10微米。由于不同时期各唱片厂的标准刻录电平不
这两天学习有点效果。
再给你一点提示,年代和RIAA中的AMPLITUDE IN DECIBELS。

我只是想把一个常见的,不合乎比例的图,解释一下。不想再进一步的追究,毕竟它们原理是一样的。
TOP
606#

[quote]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10-6 11:01:00 发表
回复 599# markh 的帖子“我记得RCA当时卖6.99,水星卖3.99.碟基当然是RCA要好,但水星更抵食夹大件,很多唱片为保证动态,内圈基本用尽(很贴近LABEL了)。这点正反映了英国、美国听音的口味,比较LONDON和DECCA的唱片,相同曲目录音,LONDON坑纹要粗,播放面积更大。不求收藏价值,我更喜欢LONDON的风格。”
我对数字的记忆越来越差,但我依稀觉得好像是RCA2.99美元,MERCURY1.75美元?
关于英国版和美国版风格上的差异,除开原产地和母带母盘版次问题,通常美国版动态或者电平会大一些但声音听感会粗燥些,大致相当于JBL和天朗这两个最老资格的英美品牌风格差异。不过如果只是讨论底噪和讯噪比问题,英国版唱片所用碟基材料是会比美国版表现好一些。
如果只是讨论底噪,最安静,讯噪比表现最好的是日本“可乐胶”唱片。其中原因据说是大约在70年前后,欧美禁止在唱片原材料中添加某种鲸鱼(或者鲨鱼?)的提取物,所以在这个时期后,欧美唱片公司的片基质量有所下降,而日本唱片片基的质量得以保持。时至今日,日本JVC公司制作的黑胶唱片碟基仍是比欧美公司的质量要更好,不但外观更有光泽,更少变形的情况,实际听感上讯噪比和防静电能力都更强。



讲到唱片底噪事实上,英系DECCA等优于美系RCA等,这2个都是黑胶唱片顶级的代表,无论在它的黄金制作年代、录音、曲目、音乐家、演译水准等来讲,我认为黑胶唱片用家们:可以对那正常的微量底噪声应忽略不计了!例如:MERCURY的谢林小提琴作品
lp 003.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0/6 13:41:33 上传)

lp 003.jpg

最后编辑LP 最后编辑于 2011-10-06 13:41:33
我最喜欢:用LP摸似系统播放黑胶唱片欣赏音乐。用胶片老镜摄影相片!
TOP
607#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608#

听唱片不可能不接受底噪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替苍生说人话!
鸟声、虫声、核桃声轻声入耳,
花事、鱼事、葫芦事诸事关心。
lp-33@hotmail.com
TOP
609#

原帖由 LP 于 2011-10-6 11:3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10-6 11:01:00 发表
回复 599# markh 的帖子“我记得RCA当时卖6.99,水星卖3.99.碟基当然是RCA要好,但水星更抵食夹大件,很多唱片为保证动态,内圈基本用尽(很贴近LABEL了)。这点正反映了英国、美国听音的口味,比较LONDON和DECCA的唱片,相


LP兄讲的太好啦,有些底噪的确是可以接受的.例如我就接受卡萨尔斯的巴赫大无的底噪.
TOP
610#

原帖由 初爱黑胶 于 2011-10-6 0:14:00 发表
原帖由 LP 于 2011-10-5 23:4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初爱黑胶 于 2011-10-5 20:5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10-5 20:55:00 发表
您好初爱黑胶兄!
老兄太抬举了,小弟只是略知一二而已。


老兄谦虚了。对了,请问您玩过o


在唱头上增加重量尝试下,未必花钱重新买唱头.

用铜制硬币,例如欧元.在钱币上钻两个和唱头固定一样的两个孔,盖在唱头盖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