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黑胶之路>>欢迎你加入吹水 [复制链接]

查看: 97264|回复: 674
21#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11-9-20 23:35:00 发表
阿杰兄,不争也罢~~~~~有点意思,曾经玩过几年的REVOX伺服动力正切臂,最近也有机会调整过与楼主唱机一样的清澈盘和TQ-1轨道正切臂,虽然我现在用的已经不是正切了,但不得不说,正切臂虽然是理论上是最理想的唱盘回放方式,但是无论是伺服动力正切还是滑道正切,都会有不同的失真。

正切臂有短臂正切和长臂正切,短臂正切的典范有REVOX、Souther以及后来买了Souther专利的Clear A


h兄:读文可知你对正切臂的认识和了解,我也赞成。你在2点中提到唱针会有左右摇摆的现象,我观点是正常的,如不左右摇摆非正常了。因为针尖行的是一个开环,而不是闭合的园。多谢交流。你的听音系统较好,胆机配天朗舒服的声音吧。
最后编辑LP 最后编辑于 2011-09-21 00:18:42
TOP
22#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9-22 17:31:00 发表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玩唱片,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和市场条件限制,当时收藏的黑胶唱片大多数是国产单声道唱片(薄膜唱片是主打),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收藏了几张欧美及港台立体声,但当时还没有立体声唱头,偶尔也只当单声道听听,睡梦都想拥有一套立体声系统……。现在收藏的唱片绝大多数都是近几年在二手市场买的,不少二手唱片(约1/2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外圈前几分钟磨损都较明显,音质明显相对较差


我看到松香味兄此帖提及薄膜唱片又称33转胶碟,回想起趣事:周六我很高兴的,因为又可以将学校的唱机(中华牌)借回家烧一番了,下周一广播体操前原位就可以,我用的唱针是铁做的,用钝了用一磨刀石上磨尖再唱,有时不知是没磨好还是放针位置不正,把胶碟好似车床般地车出一丝多圈胶丝,见状,死了!真怕弄坏唱片,结果重放时又不易发觉,当时单声道只能有声就好,谈不上音质,后来老师也没发觉,我才放下心头大石。松香味兄:可见你是用心之人 。



TOP
23#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9-22 23:08:00 发表
薄膜唱片的确是很难谈得上什么音质,记得有资料说频响上限只有7~8KHz(-10dB),由于当时的唱针(中华牌唱头)基本上都是“人造宝石”(酒石酸甲钠晶体)针尖,很粗燥不耐磨,使用几十小时音质就明显变差了,因此实际播放读取到的高频上限往往还达不到7~8KHz(-10dB),放大器也就常使用RC、LC电路对5~6KHz以上高频进行补偿提示,至使整体声音失真非常明显。哈哈!不过当时仍然是


你说得对!那时只有就是那程度,有声便是良了,也是一种启蒙的过程。后来工作了,我买的第一台辈翠牌唱机,唱头是三角牌压电陶瓷,那很了不起,也有香港33转中英歌曲音乐黑胶唱片,12寸的山水曰本喇叭单元,也是一种享受。真是黑胶之路!!!
TOP
24#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9-23 18:37:00 发表
上演科幻片。黑胶系统运用洗衣机原理!!好耶........

饮番杯茶先!!



这个好茶呀!我不客气了。还有那白胎青花瓷幸福茶杯我也喜欢!
最后编辑LP 最后编辑于 2011-09-23 20:11:27
TOP
25#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1-9-23 16:48: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9-23 0:30:00 发表

您好LP兄!
请问:当时您用这种唱机时,还记得是那一

那时候的翡翠牌唱机应该是在中山六路粤华街口附近购买的,大概是85年左右的事。
当年我也在超波买了一台中华206唱机,唱头是压电陶瓷的,为此还托香港的亲戚买了一只audio-technica的AT11 MM唱头换上去。
算算


二兄:阿杰确是老手来的,那时有个AT11 MM唱头好了不起,真是的!!!。我是在你讲的店买的,时间是84年,现还保存该机的说明书,那机在2000年才送人了,是我妈一直保留着,她说:我留着是你的心血成果。那是组合机,全是我自装的,有黑胶唱盘,双卡磁带,立体收音机,灯光的等,还留有可放50张黑胶唱片的格,2个12寸底音三路分音音箱,整机为落地式。
最后编辑LP 最后编辑于 2011-09-23 20:08:27
TOP
26#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9-22 22:53:00 发表
近年发现,支点臂也一直在发展当中,并非停滞不前,有些我们认为支点臂无法克服的缺点,随着新型材料和更精巧的工业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当然,如果从理性数据去分析,一些经典的古董器材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甚至是一些致命的缺陷,但不能否认的是音响除了技术性指标外,审美取向也有很大因素。另外,我们听音乐,玩音响都是图个心情,一套器材,只要能让自己心情好的自然就是耳中的HIEND。除了器材的声音品质与


我认直线臂、支点臂、多点臂、单点臂又好。目的都是播放音乐时的还原,再加上自己的主观因素,即加 Dr kuang上述宗合的刚领性文献。
TOP
27#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11-9-27 15:23:00 发表
或许,与其都在天马行空的研究原理,不如我们从实际出发,研究一下怎么能让黑胶更好声吧?

比如玩过那么多盘,那么多臂,那么多唱头,那么多唱放。你认为在你玩过或者听过的组合里,如何搭配最好声音?



这个意见非常好!最好讲下你的经历和你的黑胶系统。欢迎!
TOP
28#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9-27 14:44:00 发表
在广州还没找到代理,配的不是TQ-I,是TT2。


我认为:CLEAR AUDIO TT2 正切臂是现世界上最好、又平又靓、十分超值之臂。这是由于这十多年一直以来,CLEAR AUDIO公司不断去究研发展,特别是在直臂方面,它沿用了臂祖SOUTHER先生理念,例:单刀抽承等,再加上不断地改进,例:臂线、唱头的唱杆、臂支架,落地式的机座设计等,德国人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到了现在可称臻世界级水平。
TOP
29#

CLEAR AUDIO 正切臂

CLEAR AUDIO 正切臂:它没有动力,也没有因动力而产生的各种同步伺服校正传感器,它只是靠唱针在唱片沟槽中循轨的自然力,而要靠这微小的力量向唱盘园心即向内移,先决的条件:很滑的滑轨和滑轮。它不会产生其它支点臂的什么抗滑力等,唱头也没有作园周运动,更不会所产生的向心力、离心力、超距等的误差。所以由上述可见:CLEAR AUDIO 正切臂是世界构造最筒的正切臂!真是很优秀的正切臂。
最后编辑LP 最后编辑于 2011-09-27 21:43:34
TOP
30#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9-27 22:18:00 发表
本来是想看看台上黑胶大烧分享自己多年的发烧心得,学点经验也好,总结点教训也好,结果我们一帮听众却在台下旁若无人的争论,无奈并感到很佩服楼主的涵养。

Dr kuang :本坛是各舒己见的大舞台,你不是己有收获了吗?再讲学习是广泛的,这样的舞台更真实、更有内涵、更生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