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6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黑胶之路>>欢迎你加入吹水 [复制链接]

查看: 97140|回复: 674
21#

正切臂拾取黑胶唱片坑纹内的信息是最准确的。刻纹机刻钢模时也是用正切方式的,并且正切臂在播放黑胶唱片时不存在抗滑力和补偿角等问题;几乎与刻纹机运动顺乘达到一至。这就是正切臂最大的优点。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2#

回复 20# 八先生 的帖子

八先生:财多学讲!敬佩!
TOP
23#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9-20 1:11:00 发表
正切臂拾取黑胶唱片坑纹内的信息是最准确的。刻纹机刻钢模时也是用正切方式的,并且正切臂在播放黑胶唱片时不存在抗滑力和补偿角等问题;几乎与刻纹机运动顺乘达到一至。这就是正切臂最大的优点。


中山张:言之理!!!
TOP
24#

水公支唱臂和。
瑞宝 Dirondo Player + Dichrono Hi-Dac
前级 后级: 德国之声RG3 + RG7
箱音: 德国亚卡贝拉Acapella high-violin
微博http://weibo.com/2066022132/profile?leftnav=1&wvr=3.6
TOP
25#



最新款的Clearaudio TT2 正切臂。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9-20 13:11:0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6#

只要有类似圆周的运动,就会有向心力。只要有接触,就会有摩擦力。

唱头针尖与唱片接触,就产生了摩擦力;唱片作圆周运动,就产生了向心力。这两个力的“合”就是我们说的侧滑力。侧滑力使唱针内侧(指向圆心方向)摩擦力大于唱针外侧,为了平衡这个力,使唱针内侧外侧摩擦力平衡读取坑纹信息,就要给他施加一个向外的力去平衡指向圆心方向的侧滑力,施加的这个力就是我们说的“抗侧滑力”或简称“抗滑力”。

正切臂的唱头唱针也与唱片有接触,唱片也是进行圆周运动,因此正切臂【也会存在侧滑力】,同样需要施加一个向外的力去平衡指向圆心方向的侧滑力,不过正切臂(唱臂)播放唱片时需要不断地慢慢向内移动,而正切臂(唱臂)向内移动也需要一个力去“推动”克服唱臂架的摩擦阻力才能运动,且唱臂架摩擦阻力力的方向与侧滑力正好相反,可相互抵消。

如果正切臂(唱臂)向内移动的“阻力”正好【约等于】或【小于】唱头上获得的侧滑力,这个侧滑力就能推动唱臂向内不断移动;如果正切臂(唱臂)向内移动的“阻力”明显大于唱头上获得的侧滑力,唱针就会“跳槽”,唱臂不能向内正常移动。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正切臂(唱臂)向内移动的“阻力”刚好等于唱头上获得的侧滑力,这时候侧滑力就正好被抵消,唱针才会处于最佳读取坑纹信息的状态。可要保持这个状态,的确有些难度…………。原因很简单,内外圈坑纹线速度不一样,唱针获得的摩擦力就不一样;唱针摩擦力不一样时,唱头获得的侧滑力也不一样…………。正切臂(唱臂)向内移动的“阻力”能【动态跟踪】这个侧滑力的变化吗?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7#

正切臂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存在“补偿角”误差(调整准确时),这个优势不能小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8#

欣赏好音乐,品味好茶,又是一乐意。
TOP
29#

看着唱盘转动、唱针一轨一轨向中间滑动,品着美茶,赏着妙乐,人生快事,莫过于此!
TOP
30#

不过,看了诸位前辈的贴子,发现大家聊的最多还是唱臂、唱盘之类的,很少聊及升压牛和唱放等,不如也赐教一番?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