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原帖由 jacky70 于 2011-7-22 19:10:00 发表[quote] 原帖由 futewen 于 2011-7-22 17:48:00 发表这些东西合起来要不要一百万?其实值多少钱是不重要的,关键是当家人的音乐素养和是否收获了音乐的那份意境。任何器材毕竟是为了播好音乐的。我一个穷教书的是买不起那些东西。但音乐不薄与我。我买的起也不愿意花钱在器材上,现在甚至软件我都不愿意花钱了(可能得罪某些人了),反到音乐会我经常参加,我收藏的寿山石
当里个当
原帖由 eric 于 2011-7-22 11:54:00 发表之前提到的避震器材架,已经开始有怀疑的声音了,以下所介绍的,如果不是亲耳听过AB对比,更加匪夷所思,它就是法国的AcousticSystem(丽声雷达)。
kennyliang
原帖由 周道 于 2011-7-22 20:02:00 发表 原帖由 无题 于 2011-7-22 16:43:00 发表好像这对喇叭之前周道先生是用单那的30周年,不知在高音上二者区别如何? Ktema高音比30周年不是一般的好,它有类似号角高音的特质,够亮度但不刺激,舒适兼华丽,而且相位特性极佳,定位精准无比。
原帖由 无题 于 2011-7-22 16:43:00 发表好像这对喇叭之前周道先生是用单那的30周年,不知在高音上二者区别如何?
andy
原帖由 Willson 于 2011-7-21 12:24:00 发表[quote]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7-21 11:35:00 发表引起这种声音明显的差异,许多人会联系到器材差异的原因。当然也有一定道理。不知道W版注意到没?个人认为引起这种声音明显的差异,主要原因是来自于听音环境特性差异的贡献。在外地学习,抽空上来看看……顺便顶
无题
原帖由 dd431 于 2011-7-23 1:21:00 发表非常精彩的家访。Hifi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