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清音频,想说爱你不容易...... [复制链接]

21#

回复 44# HZSHZS 的帖子

您说得问题其实不难解释,以最高频率为22Khz的CD格式来说,的确无法不失真的复原7Khz的方波,LP也不行,但是这并比影响听音,因为人耳不能听到超过20Khz的声音,换句话说,高于两万赫兹的那些谐波分量人耳根本不能响应,其实人耳就是一个带通滤波器,你如果将7KHz的方波通过一个20Hz到20KHz的带通滤波器的话,你会发现方波已经变圆了,也就是失真了......对了,虽然激励的是方波而你听到的已经是失真的波形了,这个失真是人耳先天的滤波特性决定的,而CD的标准也就是将人耳听不到的部分滤除了,他的确不能重现7Khz方波了,但是人耳听起来却没区别,因为方波进入人耳就是失真的......
TOP
22#

回复 28# 老浦东 的帖子

俺不能同意您的说法啊,什么是失真啊?这个“真”是什么呢?如果进入放大器的是正弦波,出来的也只正弦波是不失真,如果进入放大器的是三角波呢?那么出来的必须是三角波才叫不失真嘛,进来的是三角波出去的是正弦波,那就是大大的失真啊,嘿嘿......由于正弦波(或者余弦波)是基础波,所以一般都采用正弦波来检验放大器(或通道)的线性度,线性好的失真比较小,但是真正在工作状态的放大器又有多少机会放大的是正弦波呢?
TOP
23#

回复 60# 老浦东 的帖子

您如果用示波器看看各种乐器的波形,就明白您听的不是正弦波了,否则就无法区别各个乐器的音色了...
TOP
24#

回复 59# HZSHZS 的帖子

不知怎么了,我的浏览器不能“引用”回复,否则就提示回复内容是空的...所以只能这样回复了。

我认为人们对高清音频的好感往往来自于24bit量化精度对16bit量化精度的优势,而非频响的延展...
TOP
25#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1-3-30 10:08:00 发表
Friday007兄不要忽略了,应用这条定理是有前提条件的.

您是说理想低通?这的确是个问题,这也是当年第一代CD的音质大受诟病的原因,因为为了防止频率混叠,第一代CD采用了高阶低通滤波器,从而破坏了拐点高频端的相位特性,使听感变差,后来由于采用“倍频解码”的技术,就是将44.1K的数字流通过DSP倍频到88.2Khz甚至更高,由于采样频点远离音频,因此,低通滤波器就可以做得很平缓了,其相位特性也大大提高,这才使CD真正进入实用阶段...
TOP
26#

原帖由 lens1663 于 2011-3-30 10:41:00 发表
优势总得有个外在的体现,不是频响延伸是什么呢?


体现在量化噪声降低,动态范围大!听感上就是感觉声音更“密实”,细节丰富,动态宽广...
TOP
27#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1-3-30 10:57:00 发表
取样点-----是在0点?正,负峰值?1/2π1/4π1/8π1/16π?

记得是在正负峰值上的......
TOP
28#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3-29 23:09:00 发表
从理论分析是这样,不过用支持24/192的顶级专业解码在同一套器材上对比过同一录音的24/96和24/192规格文件,24/192格式的细节和动态表现都比24/96的好。文件是LL公司提供的,这个现象要么说明24/192比24/96多出来的信息通过音响系统能被人的听觉系统感知,要么说明唱片公司刻意做了手脚。
关于超高频信号的人耳听感问题,我觉得可能用纯音信号测试听不出,并不代表把这些信号加入到人

我其实非常尊重忙听的结论的,不过我依然怀疑人耳能够分辨截止频率为48Khz与96Khz音频的区别...
第一,如非特制,现有音响器材极少有能够将频响做到100Khz的。
第二,即便放大器能做到100Khz,音箱似乎也没有,见过有能到50Khz的音箱,幸运的是俺的音箱是带式高音,能到40KHz,嘿嘿...
第三,即便能器材能达到100Khz,人耳也听不到啊,像我等40岁往上的,很多人连电视机的15625Hz的行频都听不到,更别提什么20Khz以上的声音了。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做一些不同截止频率的音频大家试试,我以前做过类似试验,没有人能分辨出截止频率是15Khz与25Khz,40Khz的区别......条件是要忙听!
TOP
29#

原帖由 ray_ji 于 2011-3-30 12:19:00 发表
高规格音频文件是不容易爱。但楼主这理论水准也太。。。。哈哈

望您不吝赐教,帮我提高一下理论水平啊!
TOP
30#

回复 74# szlghyj 的帖子

呵呵...我不认为照抄奈奎斯特定理是“天真烂漫”的行为,“该定理是1928年由美国电信工程师H.奈奎斯特首先提出来的,因此称为奈奎斯特采样定理。1933年由苏联工程师科捷利尼科夫首次用公式严格地表述这一定理,因此在苏联文献中称为科捷利尼科夫采样定理。1948年信息论的创始人C.E.香农对这一定理加以明确地说明并正式作为定理引用,因此在许多文献中又称为香农采样定理。”以上这段也是从百度抄来的,但是,在这些定理还没被推翻之前“我本人并非搞理论研究的,也自认为没能力推翻”认真学习并应用于指导实践,应该不是什么天真的的行为吧?
如果您的聆听频率上限是18Khz的话,我确保您不能分辨18KHz的正弦波与方波抑或是三角波...我自己亲自试过,但是,我一直标榜自己是木耳朵(虽然上限可以听到19Khz的声音),我的聆听体验是不能代表您的,所以最好您自己亲自试试...对于聆听极限的音频,听起来就是若隐若现了,说白了,最多也就是将将听到,根本谈不上分辨什么音色的问题,人耳的衰减特性虽不是锐截止特性,但是,对于临界频率的分辨能力已经很差了,换句话说,超过15Khz已经大幅度衰减了(还是那句话,听15625Hz电视行频就是一个标志,连这个都听不到,其他的就免谈了),除了若隐若现的丝丝声,还能分辨什么呢?
TOP
31#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3-30 14:17:00 发表
听纯音听不到不等于没影响,人耳不是仪器,所以仪器不能取代人耳。如果超高音对整体音效没影响,您当初为什么买铝带高音的音箱?加了超高的音箱和没加的还一样吗?明明听得出2496和24192的分别,然后告诉自己理论上没分别?
至于您用44,96,192听同一文件没分别,我觉得先要确认源文件是否真是192格式。而且建议用监听级别耳机系统来对比,家居民用系统的效果千变万化的很不靠谱。

这个问题吧,其实也挺诡异的,而且不论多认真的测试论证,最终都是无果而终!
其实我在此并非想再次挑战人耳听高频的能力的话题(是知难而退),就像您说的,既然听不到干嘛买带式高音呢?这其实是玩儿器材的一种情节吧,我能否听出来是我的问题,但是要求它至少要能给我把声音发出来!嘿嘿...正因如此,我才研究,我们的器材是否真的能够将24192的声音发出来,这个其实是比较容易跟踪的,虽然听不到,但是我们有仪器可以测量啊!至少我要看见那些所谓24192的播放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它的编解码/ 放大通道是可以让100Khz的信号通过的,而且截止到扬声器之前都要达到这一通带指标,否则就是忽悠人的,您说是不?
TOP
32#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1-3-30 15:52: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Friday007 于 2011-3-30 14:30:00 发表
呵呵...我不认为照抄奈奎斯特定理是“天真烂漫”的行为,“该定理是1928年由美国电信工程师H.奈奎斯特首先提出来的,因此称为奈奎斯特采样定理。1933年由苏联工程师科捷利尼科夫首次用公式严格地表述这一定理,因此在苏联文献中称为科捷利尼科夫采样定理。1948年信息论的创始人C.E.香农对这一

您提出的问题,应该早有解释了,因为我清晰的记得在俺学习的教科书里就有您描述的情景,就是在正弦波(余弦波)上有左右偏移的取样点,具体怎么解释的俺早就就饭吃了,您可以自己查一下相关的书籍,应该不难找到答案的。
关于试听问题,您可以下载Cooledit软件,这个软件可以生成任意频率的正弦波与方波而且可以通过声卡输出,您找一副好些的耳机就可以简单试听一下,应该不难的。
对于24192文件内容是否充实(还是两万赫兹以上被一刀切了),我都是下载下来用软件看看是否真的有超音频内容,一般国内网友自己录制的大都是一刀切的文件,国外下载的,基本都有内容,尤其是数字母盘文件基本都是货真价实的。我觉得如果没有内容就没必要用高规格记录了吧,除了占字节,应该没别的什么作用的。
TOP
33#

回复 80# daniel115 的帖子

没错,我也是看到了这些频谱才有种要听到这些声音的冲动,只是我不确定我们的播放系统能够把我们看到的频谱播放出来......
TOP
34#

原帖由 daniel115 于 2011-3-30 16:40:00 发表
重播20k以上信号,功放(基本没问题),音箱(不少高档音箱能上30k或以上),关键问题在于播放器上(麦景图、linn之类高清音频播放器绝无问题),普通dac要看具体参数了。pc hifi经微软api的基本被判死刑了,专业声卡应该可以输出毕竟它又专门的api不需微软的支持。


我查过WM8731与WM8776的Datasheet,人家所有指标都是基于20Khz以下信号测试的,换句话说,即便DAC支持24192解码,其他的电路跟不上,因此也是白搭......还有的是将高清音频降频到44.1K输出,那也叫听高清音频?
TOP
35#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11-3-31 13:00:00 发表
现代人都迷信技术指标,挺搞笑。

50K,100K的音频已经能“辐射”了,玄学派就吹嘘说这些频率虽然人耳听不见,但皮肤能感觉到-------

如此说来,今后听“高清音频”时最好脱光光,方能充分享受“超高”。

如果以后有这样的音响聚会、又有PLMM,别忘了通知老浦东哦!!!

唉!不是现代人都迷信技术指标,而是搞技术的一般都迷信技术指标,因为无数次的经验证明技术指标还是蛮靠谱的...
俺也是因为相信技术指标才确定人类不能听到超音频的,嘿嘿......
TOP
36#

原帖由 siliverline 于 2011-3-31 13:49:00 发表
人耳不能听到20K HZ以上的频率这是真的,但我们不要忽视这些高于20K HZ讯号的谐波所起的作用,这些谐波会进入我们的听域之内,从而对听感产生影响。而高清文件更宽阔的高频延伸,正是可以产生更丰富的谐波,从而令音乐更生动。很多发烧友发现加了超高音之后,不仅高音改善了,甚至连中频、低频听起来都有所不同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高格式音乐文件通过更密集的采样点和更多位数的精度描述,自然可以使它的波形更接近与

讨论这些话题容易得罪人,因此,俺在此先恕个罪,有言语不周之处请多多海涵......
玩儿音响的谈及听音感受的时候,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所谓心理作用......在心理作用的驱使(暗示?)下才有可能听出CD机电源线对音质的影响......
我曾经说了,我不想挑战人耳听音极限的问题,因为不会有结果,但是我还是有我的看法...
在医院测试听力的时候能听到就是1听不到就是0,如果有人问一个聋子对声音的感受,一般人都不可理解,因为聋子除了认为听不见声音之外,应该没有其他的感受......其实,超音频对于正常听力的人来说就是不可感知的,换句话说,对于那个频段的“声音”,我们就是聋子,可是,这里每天都有人谈论对那个听不到的“声音”的感受,坦承没感觉的反而是另类...这不跟皇帝的新装的故事一样了吗?
其实,俺也是不愿意就此接受听不到超音频这个现实的,因此,俺的音箱配了频响达到四万赫兹的带式高音,俺还在一步一步的落实让俺的系统能够真正的将数字母盘的超音频从俺的带式高音里播放出来...我发现其实这并不容易(或者说代价不菲),但是俺还在探索廉价的解决方案...因为俺发现现有的设备(电脑声卡到扬声器)大都是截止于20KHz左右的,所以,那些下载了高清音频文件并通过一般电脑或相关设备享受到高清音频带来的频响延伸的,不能不说是心理作用吧......
因此,从技术指标来讲,真正符合播放24192音频的设备,是应该经过测试其整体系统(从电脑声卡到扬声器)都能够达到15Hz到100Khz频响范围,在咱论坛俺就觉得版主那篇“非常发烧之旅 之 G 网友家访:PC HIFI和50万元扬声器的魅力”所谈及的设备才够这个水平,所以俺在不确定俺的设备能够完全播放出24192声音的时候是不敢妄谈感受的啊......
TOP
37#

原帖由 功夫茶65 于 2011-3-31 21:34:00 发表
问一下楼主,LP唱机更换电源线会不会影响声音?

说老实话,没换过,感觉也没必要,LP电源根本就是给马达提供电力,与音质何干啊?
TOP
38#

原帖由 艺术用家 于 2011-3-31 21:09:00 发表
原来如此,楼主听不出电源线的区别。


是啊!让您见笑了,嘿嘿...
TOP
39#

原帖由 siliverline 于 2011-3-31 22:50:00 发表
原帖由 Friday007 于 2011-3-31 22:40:00 发表
原帖由 艺术用家 于 2011-3-31 21:09:00 发表
原来如此,楼主听不出电源线的区别。


是啊!让您见笑了,嘿嘿...

电源线的区别都听不出来,那确实没有必要听什么高清文件了,反正鱼翅、粉丝一个味。

虽然俺听不出换电源线的区别,但是正如俺之前所说,俺依然在脚踏实地的研究高清音频的播放方案......
关于电源线的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从发电厂到您家的CD,电源线少说也有上千公里,这最后一米的区别能带来可闻的差异真是匪夷所思啊,况且,真正设计良好的电源,是不会让一条合格的电源线对音响设备本身产生可闻的差异的......我手下的电源设计团队是按照国际标准设计测试电源的,很多指标设置是非常严格(包括EMC,以及一些传导辐射指标),但是,还没有出现过(合格的)电源线对测试结果有任何影响的......
类似的我还看到过说什么水电站比火电站发的电听起来更清爽,火电比较燥等等...哦对了,现在最时髦的应该是听核电站的电的音效了吧......呵呵......
TOP
40#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1-4-1 11:06:00 发表
还是回到LZ发本帖的主题吧!我认为用192K非常有必要,而且在硬件技术许可的前提下,是越高越好,因为......(我懒得码字)

历史的车轮是不能被阻挡的,无论人耳能否听到,也无论人眼能否分辨得出,高清视频与高清音频迟早都是要普及的,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实现高清的代价就很低了,说白了,不用白不用,我只是想说明的就是,既然用了24192格式的文件,就要真正的把声音放出来,才能享受到高清带来的愉悦...好比早期的AC97规范的声卡,你给它多高清的文件,它都会降格到16/48格式输出,而有人居然通过其感受到了高清的效果,这不是笑话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