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清音频,想说爱你不容易...... [复制链接]

41#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4-1 12:31:00 发表
我用绳子量好了脚去买鞋,但忘了带绳子所以没买成。
我用公式听音响,所以神马器材都是浮云,我只相信用眼睛听音响。


楼主请原谅

怎么说呢,我也帮朋友去买音响,我的宗旨就是带着耳朵收货,当然最好要带着自己熟悉的唱片......但是这是对于自己熟知的范围,对于超音频部分,还是像我说的,在不确定设备能够完整播放24192文件的情况下,妄谈听感,就有些不严谨了......
TOP
42#

由于CD格式的先天缺陷,导致有可能每次播放CD的结果都不同,因此我已经不再刻录CD来听音乐了...当然如果是为了与原版比较就另说了。
另外,对于2496或24192之类的音频,最好不要重采样到44.1K,因为不是正数比关系,容易劣化,实在没办法降到48K就行了.....
TOP
43#

谈不上什么精神,这辈子做什么事儿都是死认真,玩儿音响也不例外...您认为换电源线能有所表现的系统是好系统吗?我认为恰恰相反,真正设计合理的系统是不会挑剔电源线的......说老实话,我们用的高级仪器比CD机不知精妙多少倍,价格也比高档CD贵得多,没有一台挑剔电源线的......
TOP
44#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11-4-2 7:46:00 发表
原帖由 Friday007 于 2011-4-1 14:39:00 发表
由于CD格式的先天缺陷,导致有可能每次播放CD的结果都不同,因此我已经不再刻录CD来听音乐了...当然如果是为了与原版比较就另说了。
另外,对于2496或24192之类的音频,最好不要重采样到44.1K,因为不是正数比关系,容易劣化,实在没办法降到48K就行了.....


转一篇文章您看看就知道了......
http://acdc2000.dyndns.org/bbs/viewthread.php?tid=366&extra=page%3D1
TOP
45#

原帖由 艺术用家 于 2011-4-2 0:13:00 发表
原帖由 Friday007 于 2011-3-31 22:40:00 发表
原帖由 艺术用家 于 2011-3-31 21:09:00 发表原来如此,楼主听不出电源线的区别。
是啊!让您见笑了,嘿嘿...
没有嘲笑的意思,只是觉得你的听音经验比较少而已。我佩服您独立思考的精神,这里从来没有人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关于关于电源线,你既然能

我喜欢大家各抒己见的氛围,只要不涉及商家利益,大家再怎么争吵一般也不会恶语中伤,发烧友享受音乐与器材带来的快乐,泡发烧论坛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呵呵......
我个人认为我其实算不上发烧友,早年探究音响的高保真重放,是因为当年的音响(或者说我们买得起的音响)实在太差了,不能够满足基本的高保真听音要求,因此俺当年自己动手装了一些自己听得过去的东西,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商品化的音响(或者说我们买的起的音响)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我的听音要求,于是买了几样自己喜欢的器材,一听就是十多年,基本就没怎么更新,正如您所说“听音经验比较少”,其实,音乐没少听,顶级器材一般都是到别人家听听,自己把玩的很少...
虽然不是特别热衷于器材发烧,但是,有些事情还是尝试过的,比如最早争论数字复制CD有没有损失的问题,我们就组织盲听测试,结果证明数字复制CD是有可闻的差别的,然后就是求证其原理,直到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方才截止。换线也是一样,信号线,电源线也都测试过,或许参与测试的器材不够档次吧(其实我并不同意这个观点),之前号称能够感知电源线差异的,都没通过盲听测试,因此,我认为品评电源线音质差异的心理的因素多一些,因为,毕竟自己花上千元购置的电源线,从心理上就很期待它的表现,而实际感觉也“确有差别”,因此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而真正的进行盲听时,就真的难以分辨了......记得当年测试的是功放的电源线,换CD的电源线已经感觉很不靠谱的,这回又听说换LP电源线依然能带来可闻的差异,就更是匪夷所思了......
TOP
46#

回复 122# luss 的帖子

洗耳恭听......
TOP
47#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4-1 17:21:00 发表
楼主精神可嘉,赞一个。
不过为了听不到的超高如此执着真的意义不大,即使全套器材支持也意义不大的。因为唱片公司提供的高格式绝大部份其实都不是真正的高格式,只是把用于制作CD的十六比特母带作升频处理,道理很简单,和各大唱片公司死抱过时的CD格式同样的道理。能把CD播好的系統播高格式肯定效果更好的,如果连换电源线都听不出差别的系统无论放什么效果都不会好的。

还是您说的对,这是网友推荐的2496数字母盘的高清音频,不但没有22KHz以上的音频,上面还有高频噪声...
He never memtioned love.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4/2 21:20:06 上传)

He never memtioned love.jpg

TOP
48#

原帖由 szchengl 于 2011-4-3 7:23:00 发表
讨论的很热烈,看起来大家对高清音频很关注。
关于22k以上声波对人的听感的影响早有定论,否则就不会有"后CD时代"的SACD、DVD-Audio出现。22k以上超声波是在自然声音中存在的,也是有物理能量的声波,不能忽视它。当年制定CD标准受到技术条件限制,只能记录22k频宽的信息。后来解决CD缺陷提高音质的办法有二个方向,一是提高采样频率和深度(数位),也就是SACD、DVD

首先,我不同意自然界声音中存在的,也有物理量能的就不能忽视它,人类的听觉与视觉一样在浩瀚的频谱范围中只是极其狭窄的一小部分而已,正因如此,我们才发明很多的仪器设备帮助我们感知那些我们听觉与视觉之外的频谱,早期CD机的音质不如人意,并非是频谱不足造成的,最近俺下载了很多所谓高清音频,从频谱分析可以看出(不是听出来的),大部分高清音频并不包含22Khz以上的成分,而很多人却趋之若鹜,用一个G的空间存放本该200M就能放下的东西,我有时候真的很奇怪,有的朋友为了提高音质都研究到换电源线了,居然没兴趣了解一下自己听的是什么......
其实我的主贴不是挑战人耳听力的,而是问高格式的文件一定含有高格式的内容吗?您的设备能够真正重放那些高格式的内容吗?如果不是的话,那些听感是从何而来的呢???
TOP
49#

原帖由 lens1663 于 2011-4-6 13:1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Friday007 于 2011-4-6 10:3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zchengl 于 2011-4-3 7:23:00 发表
讨论的很热烈,看起来大家对高清音频很关注。
关于22k以上声波对人的听感的影响早有定论,否则就不会有"后CD时代"的SACD、DVD-Audio出现。22k以上超声波是在

我的感觉而言,24bit量化精度比16bit来的精细一些,实际感觉也有可闻的区别,至于22KHz以上的频响,真的意义不大,因此,或许24bit/48KHz量化参数相对合理些,当然了,如果资源无限,不用白不用,那就怎么大怎么招呼呗,谁怕谁啊,嘿嘿......
TOP
50#

原帖由 我爱T330D 于 2011-4-9 21:20:00 发表
不能这样理解的

愿闻其祥......
TOP
51#

原帖由 szchengl 于 2011-4-14 14:31:00 发表
大家都知道,太阳光除了可见光外,还有红外线和紫外线光。不含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人造光与自然的阳光就会有很大区别。声音也是一样是道理。

您可以说是无知无畏!
首先,强烈的紫外线是可以使人致癌的,因此过度照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无益,另外,人体对紫外线的反应也只限于生病(如皮肤癌)等不良反应,人眼却对紫外线没有响应,正如用照相机拍摄大家肉眼看到的蔚蓝的天空会有灰雾的感觉,是因为底片能够对紫外线曝光而人眼不能,因此拍摄时必须加上UV镜,也就是紫外线滤除镜,才与人眼的观感相同......
最后编辑Friday007 最后编辑于 2011-04-15 13:27:18
TOP
52#

回复 146# 远去的村庄 的帖子

显然,重放20KHz到100Khz频段是需要特殊设备的,而没有用这些设备都能听出感觉来的,不能不让人怀疑是心理作用......
TOP
53#

原帖由 远去的村庄 于 2011-4-14 15:35:00 发表
看完有个小问题也不解,顺便轻轻问句高人们:
30KHZ的信号经过超高出来,在屋里反弹再反弹,N次谐振后还是30KHZ吗?
拉小提琴......

俺有一篇论述也是用小提琴举例的......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88510.aspx
TOP
54#

原帖由 神农 于 2011-4-15 12:25:00 发表
紫外线曝光出来是什么效果?

灰白色的像雾一样的感觉......
TOP
55#

回复 153# 远去的村庄 的帖子

怎么说呢,搞技术的人就是不够浪漫,往往难以体会真实世界以外的东西......
而恰好又是这些貌似不食烟火的人,发明,设计了音响设备的硬件......
但是,如果没有那些富含浪漫情怀的音乐大师的作品,这些硬件也没什么用处......

其实,再好的音响也难以再现演奏现场的气氛,更何况录音棚里往往搞一些分时的录音,出来的唱片也就更没有什么气氛了,再加上,录音本身也就是听起来像而已...因此,对于听录音来说,也就没必要那么吹毛求疵了。
TOP
56#

回复 160# 远去的村庄 的帖子

就像我之前所述,我感觉给我们好感的可能不是超音频部分,而是24bit对比16bit带来的提升......
TOP
57#

回复 158# luss 的帖子

说得不错!再补充一点,声音在房间或共鸣腔里多次反射会产生延迟叠加,再加上幅度的衰减,所以叠加起来感觉有复音的效果,听感丰富,这个就像卡拉OK机加混响一样......
最后编辑Friday007 最后编辑于 2011-04-17 11:03:42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