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05906907908909910911912» / 97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查看: 2816474|回复: 9777
9081#

回复 9080# 670707 的帖子

各位周末好!先生好!
先顶,后看。
TOP
9082#

回复 9081# 蛋黄 的帖子

老哥,得知你本周辛苦工作,我也至今未回上海呢?哈哈。。。
TOP
9083#

回复 9082# 670707 的帖子

先生,我是抽空从70公里外回来一趟;看一眼,顶一下。好!-)
再会。
TOP
9084#

celi和gould虽然在表象上不同,一个喜欢现场,一个喜欢录音,但是两者都是想把音乐的那个瞬间抓住。celi相信现场感情自发并且认为那个特殊时刻不能复制,然而gould为了捕捉那种瞬间感可以花上数年时间录制一段音乐来寻找这一特殊时刻。

虽然我同意不少67的意见,但是这个帖子的确已经酸腐难闻了。大可不必引用“一条河流”古希腊哲学论题,把celi的音乐理念搞得莫名其妙的高深化。那段关于论语的帖子更是让人看得“心惊肉跳”,莫非67已经把自己的一些音乐心得上升到论语的地位?还有一个建议就是请67把引用文字的出处指点一下,那段关于borodin演奏老肖(斯大林)的文字我用谷歌查了一下,部分是berkshire eagle报在 2003年8月6日出版的。全文没有查到,但是我想cd的册子里面应该会有,以后67还不如直接把自己要介绍的乐片的册子扫描上传,让大家直接阅读。这些册子提供的音乐知识是非常好看的。
TOP
9085#

回复 9084# imzadi 的帖子

阅读先生此贴深感荣幸,您言及切利和古尔达都想抓住音乐表达的瞬间感受或艺术光芒,我极其认同。他们为了追求艺术的纯美境界而付诸的精力、时间,使我们后人为此流下感动的泪水。
“一条河流”的比喻是为了证明不必把切利神秘化和高不可攀。
《论语》之语是为了告知好心提醒我的朋友说:168没人关心这些东西;故而有这些话语。
包罗丁四重奏中的评语,是我平时在网络上阅读载录的,目的能在唱片聆听中真实的找到这些体会和感受,因为他人的文字记载就像史书描述,我要亲耳“寻觅它”并有自己的感悟。
预感与先生交流将是越快而受益之事,如先生不嫌请多关照此贴;谢谢
TOP
9086#

回复 9085# 670707 的帖子

o7先生早上好!各位大侠高上好:一,
TOP
9087#

。。
最后编辑imzadi 最后编辑于 2011-11-27 10:46:27
TOP
9088#

回复 9085# 670707 的帖子

168上的确是没多少人要看这种帖子了。器材板块中介绍音乐,目标观众不对。如果移到音乐板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乐喜好和观点,谁都不会买账。何况网上信息那么多,67一人之力哪里可以相比?67口称自己听乐历史有高人启蒙,这种故事我也有耳闻。我妄猜一下,如有错误事先道歉。往往这些高人出身于资本阶层家住上海租界某地,有一定文化音乐修养,于是吸引了一批出身相似年龄比较轻的簇拥者。在当年信息匮乏闭塞的时候,这种聚会往往让旁人觉得有文化感和高不可攀感。那些学徒弟子参加这种聚会多数是附庸风雅或者是想经历那种逝去的阶层生活,很少有人能够把兴趣坚持至今。他们需要的不是真正的知识,而是谈话的资本。就像现在上海还有人会说,自己以前家住淮海路一带,因为他们认为这么一说就能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

这贴是67堆起,苦心可以看出,然而当今时代有心之人只要有谷歌百度相伴,何必再需口口相传。
TOP
9089#

想起了,那些风度翩翩的老头被称作老克勒。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9090#

这是一地鸡毛,口水吐沫,没有鸟意思。。。还是谈点音乐与音响的话题。。有人看无人看暂且不说,还是要注意素质滴。各位说说对不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