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55856857858859860861862» / 97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查看: 2825055|回复: 9777
8581#

回复 8579# 红茶 的帖子

我见过一位文化素养很高的前辈烧友,他有二套大器材(高昂的价格),一套是接待客人听的,另一套是自己听的,可是我就是听不惯他喜欢的那一套,后来想明白了,这和他的职业、对声音的理解有关系;他认为优美、活跃的声音不是真,而工整、平稳的声音才是真,当然我不一定认同,但是有了这种交往使我得到积累、长了见识。
TOP
8582#

回复 8580# 670707 的帖子

没问题
TOP
8583#

回复 8581# 670707 的帖子

有道理,我也喜欢真>美,但不影响真诚交流音乐。
TOP
8584#

回复 8583# 红茶 的帖子

前辈,在我有限的认识中,发现音响器材有这样的怪圈,好器材默默无闻,“电子产品”(指器材)充斥市场,高科技产品难以发挥技术特长而发出好声。就我目前的水准认识是:音响器材达到一定级别后更多的因素在于人,而不是器材本身了。
TOP
8585#

回复 8584# 670707 的帖子

音响器材达到一定级别后更多的因素在于人,是的,完全正确!对“声音”懂的越多听到的感受就越多。
TOP
8586#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11-10 13:29:00 发表
音响器材达到一定级别后更多的因素在于人,而不是器材本身了。
顶这句!
TOP
8587#

大家晚上好!



先顶后看。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588#

前者讲过音场形状问题,现实试着阐述声音结像中线条感的凝聚力和音场之中、低频还原与连接问题。
声音结像的基本构架是声音的线条感,如果把唱片信息还原比作一幅画面,我想用水墨画说明它,中国人书画中讲究线条“力透纸背”,在艺术效果上(感官层面)似呼力量传递要把画纸穿破,实际运笔中(采用中锋)等墨迹干燥后在阳光下反面观看,能见到线条内侧平行于线条的两条细线,这就线条本身的力量美,它又暗合了古典音乐中四声部,又是管弦乐作品变现手法的典型。那么声音线条和书画线条关系怎样呢,首先器材还原出现的音场必须有线条,这样定位感随之产生,决定线条质量的是凝聚力,好比墨汁走在普通纸上,线条是干瘦、呆板而在宣纸上却是墨在中间,墨汁中水分渗透进宣纸产生的晕化使线条饱满、鲜活,以此声音的线条必须有润泽度(泛音、余音等等);如墨汁未调整好便会出现涨纸的臃肿感显得缺乏筋骨而无力,声音线条的肥、粗表现为声音散、形体的模糊、质感弱,一句话:有线条没收紧,最终使音场画面密度降低。因此只能感觉王菲刚出道时忽闪着大眼睛张嘴便唱而无法体验现在的王菲如何遮着麦克风用感情唱歌了。
(未完待续)
TOP
8589#

回复 8587# 中山张 的帖子

张先生好,我还在写下篇,请稍等在与你聊,谢谢。
TOP
8590#

晚上好各位!

2011-11-09 22:45 树型| 收藏| 编辑| 删除| 小 中 大 8557 #
回复 8554# xin889 的帖子
明天大盘在2478---2526,看您选那个股?


今天大盘最低在2478!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