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41842843844845846847848» / 97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查看: 2825785|回复: 9777
8441#

回复 8432# 山河 的帖子

这些是理论计算,实际在搭配过程中尚需考虑功放的工作方式因素,比如电子管输出功率即使比晶体管小,可是达到的音量分贝值可能相同。
TOP
8442#

我需要出去一会,请等一下。
TOP
8443#

我记忆中天朗15”出过以下几款:阿登、肯德堡、西敏寺、天朗帝国。
TOP
8444#

回复 8421# 红茶 的帖子

哈哈,红茶老兄您好!!我是天天想您啊。。。。想听一听您的“大刀片子”如何削翻“洋枪洋炮”的。
TOP
8445#

回复 8438# 670707 的帖子

07兄您好!!我用不到8瓦的300B单端机就能听歌剧了!
TOP
8446#

回复 8445# xin889 的帖子

先生此话我信的,正好刚写完一帖,作为多日未见的礼物请勿嫌:
唱片到了,想研究布列兹指挥拉威尔管弦乐作品的魅力所在,有人认为布列兹指挥作品过于冷静、客观,同时众所周知,他是作曲家出生的指挥家,通过他录制的其他管弦乐作品我们发现乐队音响极其透明、音乐织体清晰,这和他长期担任巴黎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分析和从事作曲有关,另外他是20世纪先锋派作曲家,对于现代管弦乐色彩谙熟于胸,故此值得研听一番。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1-11-08 17:04:19
TOP
8447#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1-11-8 12:03:00 发表
对于录音(或者是聆听)来说,距离是一个关键,要举的例子有很多。
我先举一个:我们面对面交谈,都很难听到对方的呼吸声,但在聆听许多小提琴独奏的唱片时,却能清晰地听到独奏者的呼吸,这意味着录音时麦克风所处的位置比现场聆听要近很多。
虽然现在的麦克风技术还不足以收录到现场的所有信息,但他以独到的摆放位置,却能够收录到我们在现场无法听到的细节。
这就形成了听现场无法完全取代听录音(音响),这也是音响
阿杰先生您好!!您说的太好了,我就觉得有时听音响和到现场欣赏音乐是两回事。另外,不同的唱片公司,不同的录音师用不同的录音方式就有不同的音响效果。同一作品,DG的和EMI的,飞利普的和DECCA的,RCA和泰拉克的都不一样,除了演绎不同外,就是录音的方式不一样,音场和舞台的比例完全不同哦。所以,我对于不同的版本唱盘都想听都愿意听,无他音效不同尔。对我而言,没听过的就是最好的。
TOP
8448#

回复 8444# xin889 的帖子

原帖由 xin889 于 2011-11-8 16:52:00 发表
哈哈,红茶老兄您好!!我是天天想您啊。。。。想听一听您的“大刀片子”如何削翻“洋枪洋炮”的。


您好Xin兄!您终于做完“电波小年”了吗?哈哈

请问:什么叫“大刀片子”?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449#

回复 8446# 670707 的帖子

07兄您好!布列兹的作品大都音响性和音乐性结合很好。个人感觉他的作品有点烤机,哈哈。。
TOP
8450#

发重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11-08 17:33:48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