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17818819820821822823824» / 97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查看: 2830188|回复: 9777
8201#

钢琴三重奏中,格里格《皮尔 金特》组曲中一段,听到了吗?
TOP
8202#

回复 8153# 蛋黄 的帖子

老哥,在线吗?红茶前辈今晚至今未上线,可能被毒了一下了。
TOP
8203#

你们看图我在听朱晓玫呢







TOP
8204#

回复 8203# 红茶 的帖子

说道前辈,前辈就到,我们看图不影响你,谢谢。
TOP
8205#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11-1 21:27:00 发表
说道前辈,前辈就到,我们看图不影响你,谢谢。

红茶先生宝物多!-)
TOP
8206#

回复 8202# 670707 的帖子

先生;这是我聆听肖邦scherzos,NO,1inBminor,Op,20的资料;
从肖邦开始,谐谑曲被用作独立的器乐曲。肖邦所作四首谐谑曲也象贝多芬的作品一样富于戏剧性,而且类似一种浪漫主义的音诗。肖邦的b小调谐德曲作于1831到1832年间,是在1830年到1881年波兰起义的影响下写作的。谐谑曲的引子,是两个不协和弦,好象一声悲壮激昂的仰天长啸。第一部分用一个向上冲击的音调作为主题核心。这个主题核心象怒涛一样起伏奔腾,表现心潮澎湃、热情激动的形象。第一个段落以充满愤慨的长吁短叹结束。在第二个段落中,这个向上冲击的音调以更大的幅度盘旋而上,从微弱的音响开始,逐渐增强,达到高潮,表现不可遏制的悲愤情绪。第一部分就是由以上两个段落按“一、二、一、二、一”的次序交替而成,表现忧国之情萦回胸怀。第二部分是和平生活的回忆,和两端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速度放慢了,调性由小调变为大调,体裁也起了变化,暂时离开了谐谑曲,变成了摇篮曲。第二部分的第一个段落,是以一首波兰的圣诞歌曲为基础的,这首圣诞歌曲的名字是“睡吧,圣婴”,肖邦根据这首歌曲写成一段明朗安静的音乐,使人想起圣诞节与家人团聚,唱着这首摇篮曲的情景。第二个段落在摇篮曲的节奏基础上,唱出了一个表现感慨和怀念的情绪的曲调。第二部分也象第一部分一样。由以上两个段落,按“一、二、一、二、一”的次序交替而成。表现回忆和怀念之情流连忘返。第二部分的末尾,又一次响起了引子的两个不协和弦,但在每个和弦的后面。摇篮曲的音调还在余音袅袅地响着,好象在睡梦中恍恍惚惚地听到外界的声音一样。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在尾声中,同一个不协和和弦以尖锐强烈的音响落续反复了八次,激昂愤慨的情绪达到了顶点。整个谐谑曲,就在激烈的抗议声中结束。
TOP
8207#

回复 8188# 670707 的帖子

670707兄客气了。
兄台学识渊博且热情有加,在下更要多多学习。
TOP
8208#

Thank you, 670707!
TOP
8209#

回复 8208# 7788 的帖子

各位晚上好!谢谢7788先生的鼓励!


07先生有事离开几日。如不能及时回应,见谅。谢谢!
TOP
8210#

原帖由 蛋黄 于 2011-11-2 19:34:00 发表
各位晚上好!谢谢7788先生的鼓励!


07先生有事离开几日。如不能及时回应,见谅。谢谢!


晚上好!收到07兄寄来的朱晓玫/十二平均律。非常的纯粹,非常的工整,很高的境界,完全是一种数学模式的注入。是一套非常棒的唱片。



最后编辑红茶 最后编辑于 2011-11-02 20:14:0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