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758596061626364» / 97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查看: 2819272|回复: 9777
601#

回复 599# xin889 的帖子

我在网上搜索一圈未见,回家后发给你。需注意该片对于器材要求还是较高的。
TOP
602#

回复 601# 670707 的帖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TOP
603#

古典音乐基本常识

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舞剧:
一.〈天鹅湖〉 二.〈胡桃夹〉 三.〈睡美人〉

莫扎特的三大交响曲:
一.〈第三十九交响曲〉 (降E大调)
二.〈第四十交响曲〉 (g小调)
三.〈第四十一“丘比特”交响曲〉(C大调)

莫扎特的三大歌剧: 一.〈费加罗的婚礼〉 二.〈魔笛〉 三.〈唐璜〉

普契尼的三大歌剧:一.〈托斯卡〉 二.〈蝴蝶夫人〉 三.〈艺术家的生涯〉

威尔弟的四大歌剧:一.〈弄臣〉 二.〈阿依达〉 三.〈茶花女〉 四.〈游吟诗人〉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一.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二.门德氽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三.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四.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五大钢琴协奏曲
一.贝多芬的<“皇帝”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
二.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三.拉赫玛尼诺夫的《C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四.舒曼的《e小调钢琴协奏曲》
TOP
604#

续上

五.李斯特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六大交响曲:
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
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第六交响曲)
三,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b小调交响曲)
四,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九交响曲)
五,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第六交响曲)
六,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
TOP
605#

普通演奏人数在10人以内,演奏古典音乐均称室内乐。每一乐器各担负一个声部演奏时,两件乐器独奏的称二重奏,三件乐器合奏的称三重奏......八件乐器合奏的称八重奏,但以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及钢琴五重奏最盛行。编制在十人以上者,称为室内管弦乐。大规模的器乐演奏称为管弦乐,近代管弦乐团又称交响乐团和交响管弦乐团。古典交响乐团的编制在30人以上,有时可多达100人或150人。演奏轻音乐及爵士音乐的乐队,通称为小爵士乐队,正常人数较多,但轻音乐队也有超过30人以上编制的。现代伴舞乐队不使用弦乐器而单纯以铜管和木管乐器为主要旋律乐器,与维也缴圆舞曲乐队截然不同。

    大型管弦乐团的配置,弦乐器的人数约占60%,木管乐器的人数约占15%,铜管乐器的人数约占15%,打击乐器的人数约占10%。通常左前边是小提琴,中音提琴在两头偏右,右前边是大提琴,最右是倍大提琴。弦乐器后点是木管乐器组,定音鼓在后排核心地位。大小军鼓、钹等其它击击乐器在定音鼓左侧。铜管乐器组在定音鼓右侧。竖琴、钢琴在左中部。

管弦乐团有4个主要的声部:    

(1)弦乐器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倍司)。

(2)木管乐器

    长笛(横笛)、短笛、单簧管(英国管)、单簧管(竖笛、乌管)、低音管(大管、巴松管)。

(3)铜管乐器  

    小号、长号(拉管)、圆号(法国号)、大号。  

(4)打击乐器

    定音鼓、大鼓、小鼓、钹、三角铁、铃、铜锣、木琴、钢片琴等。  

音乐的元素是音,作曲家不能像文字般明白表白情感,只能用声音的表示来引讫人们的情绪。音乐的四个根本因素是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节奏使人们联想到形体动作,旋律使人们联想起精力情绪。音乐以旋律的差异,节奏的钝缓,声音的高下强弱,和声的变更,以及音色的不等同方式去表现其感情。比方以大调表示高兴、雄浑,小调表示悲痛、愁闷;缓和而急促的节奏表现发奋激怒,和慢而悠久的节奏表现悠扬柔和,音高且强为热忱,音低而弱为沉寂;不协和音表现斗争争执,协和音表示和平安静;小号表现战斗,双簧管表现田园等等。
最后编辑xin889 最后编辑于 2011-04-16 18:45:14
TOP
606#

(1)美感  

    听音乐纯粹是对音乐的乐趣,只供悦耳,仅是知觉的欣赏,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思考,仅由音乐的感染力将自我带进一个理想的境界。如干某件事时,将音响打开,心不在焉地沉迷在音乐中。这时单凭音乐的感染力就把人带到一种无意识然而又有魅力的心情中去。

    美感在音乐中占领十分重要的位置,但不应让它占功多位置。即便在这个聆听音乐的低级阶段,也应采用更有意义的凝听方法。  

(2)抒发

    所有音乐都有表达能力,音符后面总具有某种涵义,这种涵义构成作品的内容,能唤起情感,这是情绪的欣赏。

(3)纯音乐

    音乐除了令人愉快的音响和所表达的感情外,还存在于音符和对音符的处置之中。为了追随作曲家的思路,有意识地探究乐曲的结构、主题的变化及作曲家技巧的运用,这是理智的欣赏,也是欣赏音乐的高等阶段。

    大多数听者并不能充分意识到这第3方面。理智的聆听者必需预备增强自己对音乐素材及其发展情形的意识。他必须更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尤为重要的是,跟随作曲家的思路,理解一些音乐曲式的原理。

    幻想的聆听者是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的人,他一面品评音乐,一面欣赏音乐,一直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要对音乐加以理解,独一的方法就是倾听,只有从头至尾地重复当真地倾听,直到熟习,才能加深心得  当你听到一个旋律,能把它识别出来时,你就具备了欣赏音乐的前提。若能听出不同演奏家演奏同一首曲子时表现方法的差别,并懂得作曲家的要表答之意,那你已经踩入欣赏音乐的大门。

    音乐都有表达能力,从而具有某种涵义,但无奈用语言说明白,也没有必要去找适当的言词来表达音乐的涵义。
最后编辑xin889 最后编辑于 2011-04-16 19:10:37
TOP
607#

续上

音乐的表现方法大抵可分为杂音乐(absolute music)和标题音乐(programme music)两类。以音乐原身为目标的音乐,称为纯音乐,它只以音和形式来构成,是与音乐本身以外任何事物无明确联系的音乐。尽大全体器乐曲,如交响曲和奏鸣曲即属此范围。把文学、思维、画画等内容以详细性的标题暗示的音乐,总称为标题音乐。


奏鸣曲(Sonata)  是包括4个独立乐章的器乐大曲,各乐章都具有独立的结构与风格,由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分辨演奏。钢琴演奏时称钢琴奏鸣曲,小提琴演奏称小提琴奏鸣曲,大提琴演奏称大提琴奏鸣曲,室内乐所奏者、亦为奏鸣曲。

    协奏曲(Concerto)  是独吹打器取管弦乐队以同等位置结合吹奏的器乐大曲。协奏曲通常以小提琴、钢琴、大提琴或长笛为合奏乐器。  

    交响曲(Symphony)  是由管弦乐联合演奏的奏鸣曲型器乐大曲,通常它分为4个乐章,音色之庞杂、颜色之丰盛为所有乐曲之冠。  

    组曲(Suite)  是由若干短曲连为一体的管弦乐或钢琴套曲,其中各曲绝对独坐。

    序曲(Overture)  原指歌剧、清唱剧或戏剧配乐等终场前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器乐大曲,但近代有为音乐调演奏而作的单乐章管弦乐序曲。

    前奏曲(Prelude)  多为短小的管弦乐曲,常用于大型乐曲及影剧的前奏。

    间奏曲(Intermezzo)  是戏剧或歌剧各幕之间演奏的音乐,存在暗示局面与转换听众氛围的作用,亦有独破形式的作品,它的形式比教自由,篇幅较为短小。

    托卡塔(Toccata)  是一种形式自由能展现各种富丽技能的键盘乐曲。

    小夜曲(Serenade)  是一种于傍晚或夜晚在户外演奏的合唱或器乐曲,音乐情绪缠绵委婉。

    夜曲(Nocturn)  是一种格调文雅、充斥浪漫色彩的乐曲,旋律富于歌颂性,返去有精巧的装潢音,陪奏用琶音或和弦。它是小夜曲的一个分支。

    即兴曲(1mpromptu)  是一种即兴创作的器乐小品。

    叙事曲(Ballade)  原有叙述故事象征,是一种具抒情浪漫性格的器乐曲。

训练曲(Study)  是用于进步器乐演奏技巧的乐曲。

滑稽曲(Scherzo)  又称谐谑曲,是一种速度较快,节奏活跃明确,常出现突发性强弱对比的器乐曲。

滑稽曲(Humoresque)  洒脱而自由、具有风趣与幻想特点的曲目。

随想曲(Capriccio)  作曲家凭空想创作的乐曲的通称,是一种以自由形式表现出富于变化的乐曲。

狂想曲(Rhapsody)  是作曲家为具好汉气势题材、民族题材或情辞并茂的题材而作的器乐曲。

幻想曲(Fantasia)  是拥有幻想和自由奔抬特点的器乐曲,是一种含有浪漫色彩而无固定曲式的器乐短曲。

    田园曲(Pastoral)  曲调柔和,是模拟牧羊人所用的乐器发展而成的田园音乐。

    舟歌(Gondoliera)  迟缓而撼荡的音乐,旋律精美流利。
最后编辑xin889 最后编辑于 2011-04-16 19:16:14
TOP
608#

续上

  变奏曲(Variation)  是依据某一主题为底本,应用各种不同办法陆续变化奏出的器乐曲  交响诗(Symphonicpoem)  又称音诗,李斯特开创,通常表现诗情绘意等文学性内容,只有一个乐章,结构上可自由施展,音乐形式不限,是较交响曲要短得多的交响性作品。

    进行曲(March)  是用以随同群体后退的音乐,多为四拍子,凸起强拍。通常用管乐演奏,常用于部队,使行列整洁并鼓励士气。还有婚礼、丧礼、凯旋庆贺等进行曲。

    摇篮曲(Berceuse)  亦称催眠曲,形式简略,快速疾徐,主旋律柔婉抒情,节奏摇荡,以模仿摇篮晃动的节奏使婴儿入睡。

    圣咏曲(Chorus)  原为德国民谣和基督学夸奖歌,后变成器乐曲。

    舞曲  分为6种。①圆舞曲(Waltz)也有译作华尔兹的,是一种每大节一个重拍的三拍子舞曲,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其伴奏由低音的第一拍与低音和弦的第二、第三拍组成。主旋律流畅伸展,和声和曲式结构简单清晰。②加沃特舞曲(Gavotte),一种法国舞曲,2/2拍子布满活跃气氛。⑧小步舞曲 (Minuet),原为法领土风舞曲,中速3/4拍子,是速度徐缓、风格典雅的舞曲。④马祖卡舞曲(Mazurka),一种中速到倏地的三拍子的波兰民间舞曲,淌行于乡村。⑤波洛奈兹舞曲(Polonaise),与马祖卡舞曲同为波兰的代表性舞曲,风行于贵族社会,在热闹的气氛中透着强大华美感,节奏为奇特的三拍子,快慢适中,稳重的节奏始末如一。又译作波兰舞曲。⑥波尔卡舞曲(Polka),19世纪风行于波希米亚的快速二拍子舞曲。

    嬉游曲(Divertimento)  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组曲。    

    浪漫曲(Romance)  原为以传奇叙事诗为歌词的某些抒怀歌曲、器乐曲。
TOP
609#

续上

序曲是最古老的器乐体裁之一,它对其他一些器乐体裁的发展,特别是交响曲和交响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顾名思义,序曲可以比作一部作品的序言或绪论,它在音乐中最初是指歌剧、清唱剧、大独唱、舞剧或其余戏剧作品上演之前的一段前奏式的器乐曲,即主要是一种闹场性质的音乐。但是,这种早期的闹场音乐异常简单,实际上只是几声洪亮的号声罢了,相当于现昔剧场演出之前的三遍铃声。最古老的民间市集戏台或木偶戏演出就是这样,甚至十七世纪初在意大利歌剧中,像受特威尔第(Monteverdi,1567-1643)的歌剧作品,有时也还是这样。
    十七世纪末,启始涌现两种不同类型的戏剧前奏——法国序曲和意大利序曲。所谓法国序曲,是法国民族歌剧的奠基者吕面(1632—1687)所创立的。这种序曲从一段雄伟、壮严、缓慢,而且往往是进行曲式的引子开端,中间接上疾速、活泼的一段音乐,多半用复调的作风写成,最后反复开头那段慢速度的音乐,或用慢速度的小步舞曲作为停止。法国的这种歌剧序曲具备“慢-快-慢”的结构。意大利序曲则相反,它也可以分成显明的三段,然而它的扫尾一段速度疾快、活跃而有力,当中则拔出一段缓慢如歌的旋律,最后又是快速度的舞曲性段降,而且时常运用意大利民间的塔兰台拉舞曲或基格舞曲的节奏。这样,意大利序曲形成的是“快-慢-快”的结构。这种意大利的歌剧序曲主要是由意大利作曲家阿·斯卡拉蒂(A.Scarlatti,1660-1725)创建的,这种序曲可以说就是在一个世纪之后呈现的多乐章交响曲的雏型。因为后来的法国歌剧主要用于波旁王朝的节日庆典,而意大利歌剧却难有更宽大的观众,因此很天然地,意大利歌剧序曲在风格和内容方面都不如法国序曲那般“雍容高尚”。不过,十七至十八世纪的这二种歌剧序曲,同歌剧本身的内容和情绪并没有深入的联系。因为应时轻佻的观众在角色出台之前,老是忙于寒暄他们的故人,戏院秩序宁静不下来,而作曲家也晓得观众从不留神序曲的演奏,因而也不想在这方面多花工夫。这样一来,一首歌剧序曲屡次被用于不同的歌剧,已经司空睹惯,无论是作者或是听众,谁也不在意。
    序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成为戏剧中的主要组成局部,初于十八世纪下半叶。这时,德国歌剧作曲野格鲁克在进行歌剧改造时,曾为序曲定出一条划时代的准则—— 他在本人的歌剧《阿尔刻提斯》的绪言中写讲:“尔以为,序曲应当暗示该作品的宗旨,为观众行将欣赏的戏剧先在情感上预先筹备”。格鲁克的歌剧《伊菲革涅亚在奥害斯》序曲,就是过后这种歌剧序曲的优良典范之一。由格鲁克始创的这种古曲歌剧序曲,直到十八世纪终才最后定型,基础上采取奏鸣曲情势的构造,莫扎特的歌剧序曲多半属于这一类。

歌剧序曲要同歌剧自身坚持有机的联系,再简即不外的方法,就是直接用歌剧中同剧中倒退关系最亲密的片断或最能体现歌剧配角的性情的旋律(如咏叹调等) 作为主题。莫扎特的歌剧《唐-璜》序曲和格林卡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皆是这方面的范例。但有的序曲同歌剧本身并无主题上的接洽,例如莫扎特的歌剧《费添罗的婚姻》序曲和罗西僧的歌剧《塞维勒的理领师》序曲等。
    贝多芬的序曲在音乐史上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他在序曲这种范围不大的文体中,用朴素简练和高度概括的音乐形象,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内容;他的戏剧序曲已经远远超过个别的“绪言”作用,而变成了整部戏剧作品的中央内容的集中体现。
    然而,贝多芬的才干究竟仍是集中反应在交响曲方面,序曲的发展终于落到他的年青的同时代人、德国浪漫主义歌剧之父——威柏身上。威柏的歌剧序曲无论是音乐主题,或者是情绪色彩,都同歌剧本身密切相干,成为一种精细的音画,把听者引入歌剧的情绪气氛之中。威柏的歌剧《自由射手》、《奥布朗》和《优兰蒂》序曲,都是这类作品中的杰作。
    十九世纪上半叶是浪漫主义歌剧序曲的黄金时代,随后,序曲的影响便显著消退了。这方面有两个起因:第一,十九世纪下半叶有些作曲家,例如瓦格纳,认为歌剧本身已经阐明戏剧故事的情节,序曲毋庸再波及故事的内容,因此,许多作曲家偏向于紧缩序曲的规模。情愿改用前奏曲这种比较简短的体裁,只限于在幕前酝酿一种情绪;第二,当时抒情剧院的新观众,一般都是实心来望演出的,而且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因此也没有必要用很响的音乐去延迟揭幕的时刻。成果是:像十九世纪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波希米亚人》,简直只有几个小节的引子,便即时转入歌剧的第一幕。
    除了歌剧序曲之外,十九世纪很多作曲家还暖衷于创作一种并非起“序言”作用的新型序曲,这种序曲并不附属于任何戏剧作品,但它往往带有标题,同必定的诗意内容、如古典文学或民间创作的形象和情节以及官间生活的画面有联系。这种独立的题目性序曲鸣作音乐会序曲,它的开创者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第一首专为音乐会演奏而写的这种序曲,就是他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标题性音乐会序曲的数目良多,如门德尔松的《芬格尔的山洞》序曲、格林卡的《西班牙序曲》、柴科妇斯基的《一八一二年》肃穆序曲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等,这类序曲有的理论上是标题性交响曲或交响诗的一个变种。
最后编辑xin889 最后编辑于 2011-04-16 20:07:56
TOP
610#

回复 609# xin889 的帖子

切利比达克指挥莫扎特《安魂曲》EMI07243 5 57847 2 8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