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5456457458459460461462» / 97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查看: 2614227|回复: 9777
4581#

回复 4581# 时光车间 的帖子

时光兄请问:“昔归最明显”,这是什么意思,我不明白??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582#

有野山菌的特殊香味!昔归茶煮来喝最明显!
茶样里应该有昔归呀!
在我的经验里,如果说班章是“茶皇”,那昔归就是“茶后”了。
TOP
4583#

唯心的说法:好友、好茶、好酒、好心情……也是好声的环节。
TOP
4584#

回复 4584# 时光车间 的帖子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1-7-29 16:03:00 发表
有野山菌的特殊香味!昔归茶煮来喝最明显!
茶样里应该有昔归呀!
在我的经验里,如果说班章是“茶皇”,那昔归就是“茶后”了。


原来老兄讲的是茶种名称。"昔归"这种茶在我这里没见过。今天又学习了。今晚回去研究一下这个东西。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31 12:53:14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585#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1-7-29 16:09:00 发表
唯心的说法:好友、好茶、好酒、好心情……也是好声的环节。


时光兄对哲学也比较有认识呢。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586#

回复 4578# 中山张 的帖子

时光兄,请问:昔归这茶应一开始煮,还是泡淡后才煮呢?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587#

品茶与品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TOP
4588#

回复 4589# 聆听之乐 的帖子

听一朋友说,某一位资深发烧曰:听过古典音乐2000张唱片,再谈古典音乐问题。对于这句话,我想发表一下个人意见:
1.        从数量上讲,这个观点有失偏颇,原因是:
1.1专业音乐工作者,可能也没有听过这个数量级别的古典音乐,可是人家却能把这碗饭吃好,有的成为名人,有的过上富裕的生活;
1.2没有乐理知识基础,即使听到该数量,也是有量少质,那么这个量就会打折扣;
1.3我们将这个数量经行时间计算;除去音响器材升级带来的相同唱片重复聆听所耗去的时间,我们假定一个人从三十岁拥有一套高级器材并陪伴到五十岁,因为人生该段时期是上升期伴随的工作、生活、学习、社交等必然占去我们相当长时间,以此我们就按每天听完一张唱片计算,那么完成这项工程耗时是五年半,如果每天听完1/2张唱片,则应该是十一年;也将是说发烧友需要苦读5.5~11年才能毕业年龄是36~41岁,才有说话权,我们试想一下可能吗?
2.从质量上讨论,这个观点有片面之处,理由是:
2.1音乐爱好者,不应有门第和音乐种类划分,古典音乐崇拜者需要在其他音乐领域吸收养份,古典音乐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来自各民族、各国家、民间、宫廷等等,并且随着前者的发展而升华,所以我们涉足流行、民族、爵士音乐是必要的,此观点成立那么数量需在前者基础上做加法;
2.2音乐爱好者之道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这条崎岖道路有很多同好走向迷途,片面在器材、软件版本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以至于不可自拔,在此我想引用那位老师“人生短暂”一语,正确的音乐爱好者之道,是器材升级建立在在软件聆听积累基础之上,并且到60岁退休年龄完成5000张唱片的读听,届时可做减法了;同好们,人生能做完成此浩瀚工程不易啊,我列出一道时间计算公式:5000张唱片(小时)=5000小时/(180天*8小时可支配时间*30年)=?%。
但愿这些肺腑之言能引起同好们关注,谢谢。
TOP
4589#

数字是理性的,数字是客观的,数字是正确的;我的工作就是以数字说明事实,就是用理性引发他人的感性认识,就是用数字诱发人们想象的翅膀在高空翱翔。
TOP
4590#

呵呵,天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