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4241# mxtq 的帖子
我外出参观、拜访不过问他人音响器材,但是会询问此人是否热爱音乐,我善于把音乐作为生命中一部分的同好交往;对于音乐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音响器材作为商品却又高价与廉价区别,我们不能按后者标准而划分前者类别,如此则本末倒置;音乐家在作曲时没有名贵的斯特拉迪瓦里和雄浑的斯坦威,相反,是因为有了这些不朽名作才产生流芳百世的经典乐器;我们知道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不仅是为了在小提琴上演奏,它同时也是一部宏伟巨轵,其思想性、纯音乐性、虔诚的宗教性都为以后音乐家作为独立职业奠定了基础;“缪斯之子”莫扎特凭借上帝赋予的才华用无穷的旋律告诉达官贵人们:“人,生而平等、自由”,他以神秘、摄人魂魄的断剑之作—《D小调安魂曲》而悄然离开人间;我们不要迷信于拔高的宣传说:贝多芬在世时就是公认的作曲大师,他在世时就取得了崇高的地位,这是政治需要;“乐圣”是后人因其音乐伟大性而冠之,他的伟大不在于人格而在于音乐崇高性、深刻思想性,具体表现为:
1.将古典音乐从古典时期带入浪漫主意时期,他是开创性人物;
诸位是否想过:浪漫主义作为当时欧洲思潮,音乐领域为何浪漫注意不诞生在法国却在德国呢?虽然我没有专题研究该问题,但我的理由是(没有专利和知识产权,喜欢者拿去):
1.1当时的德国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家的学术性、思想性高于当时欧洲别国;
1.1.1该时期的哲学家有:
(1)康德(1724—1804),相关著作可参见《康德哲学著作选集》(人民大学出版社);
(2)费希特(17621814),康德的学生,在思辨哲学领域中某些课题(深度)发展了其师思想,相关著作可参见《费希特著作选集》(商务印书馆出版);
(3)黑格尔(1770-1831),德国古典主意哲学集大成者,甚至在美学领域也是独树一帜,其继承者鲍桑魁著有《美学史》;黑格尔相关著作可参见由贺霖、王太庆等编译的《哲学史讲演录》、《美学史》、《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大小逻辑学)、《法哲学原理》等(商务印书馆出版)。
1.1.2该时期的文艺家有:
(1)歌德(1749-1832),《少年维特之烦恼》(我定名为:青春期的哀伤),《浮士德》、《对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
(2)席勒(1759—1805),《席勒诗歌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2 当时的德奥体系音乐家的正统性;
我们翻开西洋古典历史便会发现,在贝多芬同时期的音乐家,因为地理位置(交通)限制、信息共享性受局限,欧洲许多国家的音乐家还在戏院里混或糊口饭,贝多芬虽然经济不富裕(与同时期肥而油的罗西尼无可比,穿着花衣开着门襟进出于上流社会)而人格却是独立的,他秉承了巴赫、海顿、莫扎特这些大师严格的作曲手法。
2.开创了古典音乐表现形式和手法(简略):奏鸣曲中加入诙谐曲与和声的交响性,第九交响曲加入人声的合唱部分;弦乐四重奏中曲式的随意变化性(庖丁解牛,不见全牛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