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637383940414243» / 97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查看: 2816759|回复: 9777
391#

回复 390# xin889 的帖子

先生对于音乐软件方面如此用心让人敬佩,我已将联系方式发送与你,考虑前几日有一帖引起不小波动,我想慎重期间能私下交流一下,免得引起别人误会;你所说的DECCA的莫扎特钢协(维格、希夫版)到引起我想起DECCA也有一版是莫扎特小协(韦勒、藤川舞美),该版如果同你介绍的是同一录音师、制作人的话,那就是双壁争辉了,其原因是我在录音方面比较过以下全集版:
1.PHILIPS的格鲁米欧、考林.戴维斯版;
2.DG的克莱默、哈农考特版;
3.DG的帕尔曼、列文版;
4.RCA的苏克、赫拉瓦切克版;
5.EMI的奥义斯特拉赫版;
以上各版在演绎、录音等方面各具特色,但是就录音的模拟温暖性、丰富的堂音及空间感上,莫扎特小协(韦勒、藤川舞美)可谓独领风骚。
TOP
392#

回复 376# 聆听之乐 的帖子

lz先生,你好,前贴中写道莫扎特第27钢琴协奏曲一贴(未完待续),后文已完成过半,同时发觉对于该曲第一乐章表达主题存在着各位大师理解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以何种方式演绎,他们的琴声、触键、踏板的运用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故此我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修改未发表的文章,至少自己能过得去才能上传,为此需耽搁数日。
TOP
393#

回复 391# 670707 的帖子

先生能不能谈谈,您对莫扎特的作品的评价,我就觉得听他的作品很美!
TOP
394#

回复 393# xin889 的帖子

可以,我对莫扎特是情有独钟的,不怕人笑,我有时会把他的乐谱片段描成曲线进行欣赏、把玩,奇妙无比!
TOP
395#

回复 382# xin889 的帖子

      完美谈不上,男人粗枝大叶比较舒服。
      但对于音响还须有个客观认真的态度,如能把握主要方面。发现主要问题并加以解决,才不枉玩一遭。理顺细枝末梢就不难了。
      为什么要多瞄准高档天价器材进行比对参照呢?绝无商业攻击的意思。只因其有相当的公信度,并代表当今音响业的技术水平。他们的问题同样具有代表性。
      直接了当的说;他们都存在声音不够通透、自然的毛病。真声会与你气息相通,电声则产生隔阂。久听会愈感发闷。仔细感受,不难发现。只是由于太过习惯而不以为然了,甚至会因敬畏赞做厚声。
     须知这正是一个原理误区造成的后果。
TOP
396#

回复 382# xin889 的帖子

说得太好了!高指标的器材用钱可买到,是否好声没有深厚的功力只有当器材的奴隶,更不用说享受音乐了。
TOP
397#

       如 xin889 所说,大家通常的认知来自于A/B对比,但是由于商品属同类,有B无A那里比呢?于是就需摸清原理,自己造一个参照物了。
       技术产品是需要物理原理作为支撑的,原理错误必入歧途。所以本人力求以物理高保真为宗旨,对音响问题尽量争取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将盲目实验归于理性。
TOP
398#

我的一些感想。                                                            作曲家或作词家他们各有各自的历史背景,人生经历,在音乐上或天才或勤奋。创作出一首首作品,这里寄托着作者感情,有的灵感一动激情四射,有的因事因情有感而发。演奏家演绎这些或经典或伟大的作品时,也是通过理解作者用意感情的来展现给听众。我们听高保真系统重发出的音乐时,能感受到作品的感情,这是首要的。久听不燥,百听不腻,应该是系统重放的标准吧。能与音乐作品共鸣是我们欣赏音乐的快乐。也是我们能继续发烧的动力和源泉。
TOP
399#

回复 397# znd06 的帖子

先生您好!!能谈一谈您玩音响的心得体会吗?发烧重在交流,还请您说说:物理高保真,具体指啥?能试举一例说明一下吗?期待!!!
TOP
400#

贴篇旧文略表拙见

可爱的失真

长期以来由于对驱动问题认识不到位,致使HIFI音响在传统理论框架下不能令人满意。于是只好脱离物理高保真宗旨,反以各种失真为美谈,可谓一错带百错。如此这般,却倒也不失百花齐放的丰盛场面。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既然做不到物理高保真,喜爱或追求某种失真就成情理之中的事了。这里对各派高手并无不敬之意,各位的唯美追求也是值得赞赏的。我不过是以物理高保真的立场聊聊而已。从玩的角度看,其实无对错,喜欢就好。

为了玩的明白,能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更好。了解机理则可想啥来啥。尽管本人只趋同物理高保真。

以当今具有理想电气指标的功放直推音箱,会出现尾音快收,瞬态小信号弱化,总体声音显紧、硬,不自然,声像带有笼罩感的结果。就是标榜较高指标的监听级别音箱更是如此。这类失真让人反感。然而,与之对应的另一类失真却是很多人所欢迎的。

被追捧的大户当然是电子管类失真,此类失真的特点是谐波份量的添加。其效果是使声音柔化,高音更纤细、低频余音变长,但声音质感同时软化。此种宽松很能愉悦胆机爱好者。该效果用场效应管或某种晶体管电路亦可得到,甚至可有过之。这就看对谐波成分的添加量了。比如有人用两台胆前级串联,使谐波成分倍增,喜爱者也倍感愉悦。

还需指出的是胆机(功放)普遍存在瞬时大电流驱动能力弱的问题,致使声音较平缓,就像声音躺下了,立不起来。缺乏深沉有力。喜爱者会赞美作很模拟。或叫做音乐味。

另一类特讨好人的是号角型喇叭。众所周知,号角的高效是胆机适宜的搭档。而号角的染色也能给拥趸以激励与美感。号角的染色加胆类的染色,会创造出一种伪泛音,及伪堂音。实际也必然有些质感的损失。听惯直接声的,会敏感的发现号角自身的音染,不管是超大型的低音号角,还是中高音号角,都不可避免。无疑这也是一种对原信号的更改。

还有一些被广泛接受的失真出自喇叭单元本身,种类较多,如厚声,金属味等,就不一一列举了。由音箱箱体带来的音染也常被称颂,这类往往出自世界名箱。多表现在对中音的渲染上。常被奉为调音经典之作。其作用会强化中频“厚度”,如人声鼻音加重,提琴箱音突出等。

当前的数字功放还有缺憾,乍一听清爽透彻,细一比,缺乏丰满度,厚实度。推崇者可能对传统功放的毛病已有发现,于是以此对应,其问题是反馈并非实时连贯,会有损失。

本人做过多种尝试,最终仍选择的是物理高保真。也就是尽可能忠实于录音信号,令电声转换过程中添加或减少等走样越小、越少越好。尽管有些是可爱的失真。

有人说素面太直白,化妆了才更美。我要说您可能还没见到过真正的原貌,而在一个沾满污泥的脸上画,怎能美呢。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1-04-07 16:27:4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