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查看: 2623899|回复: 9777
21#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0 14:48:00 发表
我发现有些同好喜欢看绝对物理与技术指标,而轻视了实践;就拿功放来说,箱子的灵敏度、输入功率是厂家建议指标,不可盲目照抄照搬,其实影响箱子输入功率有多种因素,例如:单元选择、箱体设计、分频器采用等等,可用试着接听来检验;许多难推的箱子不是采用蛮力解决而是巧力,大功率过猛就把箱子推死不活了,就好像一拳300磅打在孩子身上,人都飞起来还会反弹吗,箱子单元何尝不是如此呢?


对,是有这种情况。但整套系统都是平衡线路放大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了,不平衡线路可能性就大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20 15:35:57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2#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0 15:30:00 发表
请问先生目前的前后级是使用胆机玩法吗?


NO,我是绝对不会用胆机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3#

回复 3967# 670707 的帖子

这只是系统的问题。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4#

回复 3970# 670707 的帖子

好的。小见到有兄这样知识的人。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20 16:02:17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5#

回复 3971# 670707 的帖子

FM总觉得它太维美了,在维美中又好象小了点真实性。所以我个人就不是太喜欢FM。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6#

回复 3974# 670707 的帖子

我只觉得真实才是最美。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7#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1-7-20 15:32: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7-20 15:20:00 发表
“ 堂音”很难用文说清内意。兄可找个机会去一下大型音乐厅,坐在音乐厅中间位置听一队大型乐队在演奏,闭目感觉一下身边三维空间情景和认真注意聆听音乐厅内发出的一切景象。之后您应明白我说的“堂音”内意了。

1、堂音是现场录音的唱片才会有的吗?或者说在特定的场所内录制的现场录音才有的吗?录音室内录制的唱片有堂音吗?
2、堂音是唱片里本身就有的音频信息?还是要靠器材重播来产生的现象?来自于唱片?器材?还是决定于空间条件?


堂音是现场录音的唱片才会有的?或者说在特定的场所内录制的现场录音才有的?对没错。
录音室内录制的唱片有堂音吗?没见过,几乎不可能有。混响就有。
堂音是唱片里本身就有的音频信息?对。
还要靠器材重播来产生的现象?对。
来自于唱片?器材?还是决定于空间条件?全部都要具备。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31 07:07:37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8#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0 15:43:00 发表
举个例子,当播放强而快节奏的或具有强烈冲击性爆棚乐曲时,我发现有些箱子低音单元不作活塞式运动了,此时的低音是模糊而没有层次感,整个音场是呆板没有活鲜感了。



冲击性、爆棚不是真正底的底音(算底音的话只属小莱一碟),只是中底居多。连续性并且是高速输出的底音才要命。兄想试底音的话我就推介您用这张试了,但一定要用头版黑胶,因这张头版CD是蒙的。这张集合了全世界西乐器里最底音的两件了,用一个管风琴和一把倍底音大提琴来演奏鸣曲。这张能播好(质、型体、速度、线条、两件乐器的空间层次距离)整套系统的底音就一定没问题。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31 07:07:5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9#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0 16:21:00 发表
我听古典音乐要求声音的客观还原性,同好中有不少玩高级声音的,听人声真是一绝啊;没办法“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哈哈。。。


兄,我对此就有不同意见了。播好古典,如歌剧,其它就不成问题了,里面什么东西都有,唱的也有。难道播这么丰富复杂的都没问题,播首歌仔就出问题,这是不可能的事。但大多烧友都是听华语较多,并且大多华语录音、制作不良。有很多爱听华语歌仔的烧友,本身唱片的录音和制作已一塌糊涂,拿着这样的唱片在调试系统,结果就一定出问题的了。一套好的系统播放什么类型都不是问题的。兄讲的现象“人声”OK其它不行,他们的系统已出了很大的问题。肯定在调教系统时不是以真实性为出发点,而是以自己喜欢的声音来调教为主,所以就会产生兄的讲法了。一套好的系统是无色无味的,最终出来效果如何就是看唱片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20 17:16:11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0#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0 16:12:00 发表
先生夸奖我啦,先生不嫌来我们帖子互相学习、探讨问题是本帖的荣幸。


我较喜欢有水平的人和地方。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20 17:34:1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