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清音源多种玩法是可以狂扁高级转盘(WAV格式)的 [复制链接]

查看: 16365|回复: 71
21#

原帖由 38度5 于 2011-3-11 11:31:00 发表
顺便说过,weiss一点不生硬,过年前试听过int 202,是目前综合实力最好的数字界面。  大部分的pc hifi生硬不好,是因为 pc的 电源线用一条鸡线,随便插入国标墙插导致的。

这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
但笔记本用电池驱动,依然无法解决情感细腻宛转的表达问题。令人费解。
所以我用pc-hifi的时候,就把整个系统的线材统统换上西电的。这样强化的结果是有得有失。
最后编辑yavis 最后编辑于 2011-03-11 12:29:41
除却西电不是线!http://shop34851791.taobao.com/
TOP
22#

原帖由 yavis 于 2011-3-11 12:28:00 发表
但笔记本用电池驱动,依然无法解决情感细腻宛转的表达问题。令人费解。


这个问题几年前我就做过实验,也在168谈过。

好的交流电源声音比本本电池要好得多。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23#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11-3-11 12:35:00 发表
原帖由 yavis 于 2011-3-11 12:28:00 发表
但笔记本用电池驱动,依然无法解决情感细腻宛转的表达问题。令人费解。

这个问题几年前我就做过实验,也在168谈过。
好的交流电源声音比本本电池要好得多。

老兄再把你那帖子发一次吧,找不到了。
除却西电不是线!http://shop34851791.taobao.com/
TOP
24#

原帖由 yavis 于 2011-3-11 13:02:00 发表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11-3-11 12:35:00 发表
原帖由 yavis 于 2011-3-11 12:28:00 发表
但笔记本用电池驱动,依然无法解决情感细腻宛转的表达问题。令人费解。

这个问题几年前我就做过实验,也在168谈过。
好的交流电源声音比本本电池要好得多。

老兄再把


是去吹水公家中玩的帖子。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25#

原帖由 yavis 于 2011-3-11 12:28:00 发表
原帖由 38度5 于 2011-3-11 11:31:00 发表
顺便说过,weiss一点不生硬,过年前试听过int 202,是目前综合实力最好的数字界面。  大部分的pc hifi生硬不好,是因为 pc的 电源线用一条鸡线,随便插入国标墙插导致的。

这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
但笔记本用电池驱动,依然无法解决情感细腻宛转的表达问题。令人费解。


笔记本里面的电源稳压还是用的开关器件,所以还是对声音有非常大的影响。
闲时行摄,忙时听音
TOP
26#

原帖由 ray_ji 于 2011-3-10 22:56:00 发表
在人们讨伐CD,鼓吹LP的优越性的时候,LP被CD边缘。

现在是历史的重演,只是这次是CD被鼓吹优越性,音频播放器将在一片讨伐声中统一河山。

pc hifi最终在音质上取代CD(某些非音质因素可能导致CD在某一范围内短期存活下去)的原因是更高的数据格式带来更加丰富的细节和更贴近自然的声音。本质上,pchifi和cd都是数字文件,本质一样的东西。科技进步在这方面是非常明显的。一首歌原来10M,现在做到300M,能听不出区别吗?
CD/pchifi和LP/开盘完全属于不同的东西,模拟音源在人耳最敏感区域对声音的真实还原还是大多数数码系统做不到的,至少我目前没有听到过能够完全胜过LP/开盘的数码系统,虽然都是一些非常昂贵的数码系统。前者取代后者应该也是时间问题,但是目前还不能轻易达到。
类似的事情在摄影领域内也是一样,现在的数码相机一定比2年以前的好很多,而且便宜很多。(类似现在的高清pchifi一定比普通CD格式要强)但是要在成像质量上完全取代胶片,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用正片随便拍一张风景,拿观片器一看就知道我再说什么了。
CD还暂时可以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还有一大批软件,总需要机器来播放吧?
TOP
27#

LP是细节放得好,整体上几乎放不好。CD是整体上容易放得好,细节放不好。
逗你玩儿
TOP
28#

所谓高级的CD播放器能出味就是很好的了,能出神韵的可是少之又少(神韵和味是两码子事),神韵是更高一级的境界,系统也如此,35a的味道不错,DCs的味道也不错等等,但缺的是神韵。
  现在录音设备进步明显,连神韵都可以拾取,但是我们许多的系统是不能还原出足够的细节而造成失韵,在“自己”的系统上会说“今不如昔”,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系统是没有足够的解像力,被否定的只能新的格式设备,实在是可悲,因为这否定了时代的发展进步,也否定了科学家和专家的努力。
  旧格式的设备(大部分)其实缺的就是神韵,新设备的进步优势体现不出来往往是系统的还原能力问题
TOP
29#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11-3-11 13:08:00 发表
是去吹水公家中玩的帖子。

搜索半天,没找到。。。。。。。。。。
除却西电不是线!http://shop34851791.taobao.com/
TOP
30#

搜索半天,没找到。。。。。。。。。。 [/quote]
-------------------------------------------------------------------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57602.aspx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