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补充一张
148. Hans Zimmer 太阳之泪
这部电影反应了非洲种族屠杀,(不知道人家国家会不说:干涉内政等的话),而且反应得非常真实。虽然电影没有就种族屠杀的根源进行追根,但是让人感动而且令人深思。音乐更是其中的亮点,全篇里有相当地道的非洲风格的鼓点、人声,也有相当内省,让人感伤的音乐。
(转)在每一场战争当中,真正能体验个中滋味的,除了手握真枪实弹的士兵,就是那些饱受涂炭的无辜百姓。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那些挑起战争的人无疑都是最可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无法掩埋良心的力量。
影片《Tears of The Sun》(太阳的眼泪),讲的就是一个原本顽固的军人,在惨烈的战斗中唤醒内心良知的故事。在看到这部影片之前,我有幸先听到了它的原声,曾经以《The Lion King》(狮子王)一片夺得“学院奖”的Hans Zimmer,用非洲音乐元素作为基调,恢弘壮阔的旋律中再次触发悲天悯人的人性良知。
在这部影片的原声碟正式推出前,有关方面就曾经声称它将是Hans Zimmer近年来最有野心的作品之一,制作班底就是当年让Hans成功摘取小金人的《The Lion King》中的老搭档Lebo M.。
和《The Lion King》一样,《Tears of The Sun》中的配乐,人声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尤其是专门为影片创作的《The Journey/Kopano Part III》(旅程/科帕诺第三乐章)这段结尾组曲,堪称完整流畅的灵魂诗篇。充满生命脉动的节奏中,雄浑的大合唱勾勒出一览无余的非洲原野,Lebo M.愤懑中蕴涵着伤感的呐喊,充满了撕扯的力量,从中可以听到主人公的良知在哭泣。电影中,音乐原本是为视觉服务的,但是这段曲子即便是单独抽离出来,也是一段完整的人性悲歌,让人禁不住感叹,原来活在没有战火的世界竟然是如此幸运。
但是战争的挑起者,恐怕并不这么看,在他们的世界里,可以充满了金钱的奢华和**的诱惑,而根本不去理会那是在一堆堆战争的白骨中构筑起来。影片《Tears of The Sun》并不是纯粹的艺术片,所以,大量的战争动作场面必不可少。而Hans Zimmer创立的“视觉音乐”也在这部影片再度被派上了用场,最典型的要数《The Jablonsky 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HZ/Cameroon Border Post》(汉斯季默创作的主题杀戮变奏/喀麦隆边境哨)这段组曲,当凌厉的电子合成器与壮阔的管弦乐融合成一片听觉霹雳的时候,你已经身在子弹横飞,生死一线的战场,奇怪的如此激烈的听觉轰炸,也无法Lebo M.嘹亮的歌声,预示着人性的良知是任何武器无法摧毁的。
Hans Zimmer在为这部影片创作音乐的时候,在展现人性良知的同时,也不忘直面那些人性中丑恶的阴暗面。从主题旋律到每段旋律,调子始终在阴郁的区域徘徊。在《Small Piece For Doumbek And Strings/Kopano Part 1》(小段针线/科帕诺第一乐章)这段同样以主题旋律也中轴衍生的段落中,Hans加大了管乐的比重,低沉浑厚的音色,犹如在心头压上了一块大石,几乎到了让人窒息的地步。这种心灵上的煎熬,恐怕要比任何一种肉体上的伤痛更让人难以忍受,基于这个原因,我认为这段音乐并适宜经常聆听。
关于Hans Zimmer已经谈得太多了。不可否认,他的创作为这部影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在我个人看来,真正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大都是来自Lebo M.的和声。正是他编写的这些人声段落,为原本充满杀气和阴郁色彩的音乐增加了人性的亮色。这一点在专集开篇的《Yekeleni Part 1/Mia‘s Lullabye》(耶克里尼第一乐章/米亚的催眠曲),就得到了印证。非洲土著的打击乐器在贝斯的配合下,轻盈而不失稳重,Lebo M.的歌声也要温柔了许多,就象晨曦中洒下的第一缕阳光,清凉中渗透出丝丝的暖意。
为什么这种希望之音永远都有?可以说都是人们的良知在发挥着它的力量。也许有一天,真的能没有战争,而在这一天到达之前,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人,用他们手头的音乐去唤醒沉睡在心灵深处的声音,“我要安宁……”
-
-
调整大小 thumb324342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23 1:27:23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