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转两张24/96高清音乐、普通CD的频谱分析,可以看见,我们的耳朵在CD那,听少了多少的东西。
所以,为什么论坛一直提倡玩黑胶,以下一目了然。
24bit-96kHZ 之黑胶-WAV音频:


16bit-44.1kHZ 之CD转换-WAV音频


原文:
http://jimdrp.blog.163.com/blog/static/18036809120111150174788/转帖:jmlcy 认为,可以看出24bit-96kHZ之LP-WAV音频频响明显要宽,高频达到了32kHZ,听音感觉也是如此,CD音频实际上将22kHZ以上的高频截掉了,严格意义上来说,CD音频并不是无损音频。
同时,有位叫Chengl的乐友认为jmlcy 的频谱图,让我们比较直观地了解黑胶转录与CD音频的区别。当年制订CD标准时,认为人的听觉只能到20KHZ,就把22kHZ高频截掉了。现在有研究表明,20kHZ以上的高频耳朵不一定分别出声音,但由于声波压力的存在还是会影响听声音的感觉。
还有乐友评论,jmlcy 发布了这些音频的频谱图,让我们比较直观地了解黑胶转录与CD音频的区别。如果这些频谱图是准确的,黑胶转录受欢迎就找到了科学的根据,而不仅仅主观的感觉了。根据CD唱片制作原理的资料介绍,当年制订CD标准时,认为人的听觉最高只能到20KHZ,就把CD的采样频率定在22kHZ(两声道为 44kHz),实际上就把22kHZ以上的高频截掉了。采样频率是决定数字音频的频响宽度,44kHz格式的只能到22kHZ,96kHz格式可达到48kHz。黑胶转录的24bit-96kHZ音频,可把22kHZ以上的信息记录和播放,22kHZ-48kHz这个频段的信息还是很强烈的。
看完图,大家应该会明白了:为啥在科技突飞的今天,还有那么多朋友回头去玩黑胶;模拟信源高码率格式转制的必要——简而言之,CD就是忽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