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021222324252627» / 105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清播放器大测评:欧博、莲、艾诗、景丰、OPPO、享声、马兰士、... [复制链接]

查看: 24782617|回复: 10500
231#

先说我的观点:不同的USB线对你想要她发挥的作用是有影响的。

一直在忙着下载收集音频文件了,这个话题我喜欢听,好戏还在后头。
没有调查、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目前要做的是升级宽带速度,购买硬盘,收集文件。至于这里,我先敬候佳音。
TOP
232#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0-11-17 17:10:00 发表
这位marxian兄台的质疑、看法和讨论,无论是对厂家产品的提升、改进和听友对产品的正确认识、理解方面,都有比较极积、正面的意义。
marxian兄不是在无端纠緾、争吵,而是比较清晰、公正的争辨,理应公平支持。


marxian 兄的讨论是应该存在,也引证了存在就是合理这句话,因为讨论不合理的话也不可能继续存在。

但音响的讨论往往是没完没了的,正方要数据、反方认听感,别说 USB 线,就是胆石之争已是音响历史里从来存在的,近代 LP 和 CD 之争也定数据派和听感派没完没了的问题,但引申回「存在就是合理」这句话,讨论什至争论可以按年计的没完没了,正是因为双方都合理:音响是电子产品,电子建基在数据;音响是音乐重播工具,最终是要听的。

既然如此,为了不出现没完没了,我才引用 IT 业内正规工业产品作例:同是 USB2.0 线,有几块钱的随机线、有批发价二百多一米的 PCIWIRE,何解?

如果正规工业产品也存在同一品种有不同材质、结构上的需要,PICWIRE 比几块钱的随机线会有多少分别?

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否定像 PICWIRE 又或其他工业界大品牌的高端 USB 线的存在,才能对 PC-HIFI/CAS 是否该用上好的 USB 线、或 USB 线会否影响音质质疑,因为工业界大品牌的高端 USB 线不是针对音响市场,USB 线就是传数据、电脑收发两端一定有缓冲内存,贵如 PCIWIRE 难道是忽悠?

如果否定不了,就已经引证了高端 USB 线的存在就是合理,如果高端 USB 线的存在就是合理,在 PC-HIFI/CAS 用上高端 USB 线只是 USB 线云云众多的一个「用途」而已,而音质有没有变和档案拷贝有没有出错只是「用途」合理以后的「结果」,先肯定「用途」,才能谈「结果」,我们不可能用错糖当盐却老在讨论菜是否本身已够鲜用不用调味吧?
联城众志志成城;
盟约立誓比天高;
音韵悠扬飘袅袅;
响彻云霄照九州!
【走向国际,努力尊定「中国声」标准!】
TOP
233#

实验报告又来了:讲来讲去,想来想去,不如实际试一试!
我的配置前面讲过了,不再重复。发烧USB线我只有一条,这一次测的是不同U线接外置硬盘播放音频文件,所以只能搞条普通U线接“Monitor 01 USD”了,换过来听音乐一下子还真不习惯。日立1T Neso外置硬盘接HP Probook 4411s。试音我最喜欢用大提琴,网上下的一张俗称“鹅仔”的发烧碟,第二首,埃尔加“任性的女人”大提琴改编版。
先用硬盘原配跟机u线播一遍(我觉得对声音细节的记忆力不够,试音只听前1分钟左右,多了反而记不住),马上换威马u线再听。
结果是:有区别,还不小。
老婆在旁边陪听,她说听到了原来没有的呼吸声,大提琴声音更有感情了。换回跟机线再播,其实呼吸声也在,只不过很细小,要专心找才能发觉,琴声有点发木了,泛音细节明显减弱了。不是心理作用,很明显的,不想再折腾了。
至于科学原理,留给别的强人去研究了。我享受结果就满足了。
同时产生一个想法,通过更好的线性电源给移动硬盘供电,会不会还有改善?要等双休日再搞了。
TOP
234#

请教大侠们,我用千千转换16B\44K的APE成24B\96K的WAV听不出来什么变化,是不是多余了。
TOP
235#

通过更好的线性电源给移动硬盘供电,肯定有改善,PCFI(CAS)搞得彻底的大多用发烧全线性或半发烧线性电源(CPU、硬盘、光驱用发烧线性电源并各部分独立供电)。
TOP
236#

原帖由 stup 于 2010-11-17 21:53:00 发表
通过更好的线性电源给移动硬盘供电,肯定有改善,PCFI(CAS)搞得彻底的大多用发烧全线性或半发烧线性电源(CPU、硬盘、光驱用发烧线性电源并各部分独立供电)。

有朋友说,3.5寸、2.5寸、U盘的声音不同,经过对比,好声的顺序是:3.5、U盘、2.5寸,我自己还没有对比过,供大家参考。
我相信其中的原因可能就是2.5寸是USB供电,而且比同是用USB供电的U盘对电的要求更高。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237#

原帖由 老李飞刀 于 2010-11-17 20:35:00 发表
实验报告又来了:讲来讲去,想来想去,不如实际试一试!

支持这样的实践,毛主席就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
我认为玩hifi的人,不应该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人。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238#

回复 230# glpttlb 的帖子

只会播放进入的部分,且这部分与网站上的相同。

回复 233# Wilmer威馬 的帖子
高档usb线有接口抗磨损强,线体抗弯曲强的优势。在作为供电时,也有理论上的优点。这些在前面已经都说过了,现在探讨是单纯传输数据。

回复 234# 老李飞刀 的帖子
重点在于“盲听”(必须不知道真实播放的是哪一条线)和“多次”,避免心理作用干扰和偶然性。

回复 238# eric 的帖子
实践不是浅尝辄止,更不是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毛主席说“实践”,后面还说“理性认识”。
张三实践有差别,李四实践无差别,又作何解?仅以“木耳朵”来回应?
TOP
239#

原帖由 marxian 于 2010-11-17 23:29:00 发表
回复 233# Wilmer威馬 的帖子
高档usb线有接口抗磨损强,线体抗弯曲强的优势。在作为供电时,也有理论上的优点。这些在前面已经都说过了,现在探讨是单纯传输数据。


我提的 PICWIRE 是工程用圈装散线,跟插头无关,我亦有贴上 PICWIRE 管方 PDF 文档下载网址,所以一样是探讨单纯传输数据问题,并且是单纯讨论线基。
最后编辑Wilmer威馬 最后编辑于 2010-11-18 00:08:14
联城众志志成城;
盟约立誓比天高;
音韵悠扬飘袅袅;
响彻云霄照九州!
【走向国际,努力尊定「中国声」标准!】
TOP
240#

其实要测试USB(接移动硬盘)也不容易啊,除了有敏锐的听力外还有一项是记忆力,这个有别于一般音响测试,要知道,移动硬盘换USB线需要弹出设备,关机或关移动硬盘电源,再换线,再后反方向操作,打开移动硬盘,开机,检测USB设备,扫描移动硬盘里的音乐文件(这个要视乎个机器设计不同,扫描的时间也不同,有些会很长),再进入文件--专辑--测试的音轨,这样一个来回,没有3-5分钟是完成不了的,试想原来的音乐记忆你还记得多少?

我个人是买了发烧USB线的,原来也想测试一下差异,但觉得太麻烦了,就不试了,直接用就OK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