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清播放器大测评:欧博、莲、艾诗、景丰、OPPO、享声、马兰士、... [复制链接]

21#

回复 863# Lilybaba 的帖子




1978年,西崎崇子与林克昌及日本名古屋爱乐乐团合作录制《梁祝》,多年来一直被誉为这首作品的优秀唱片录音版本之一。这张《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唱片是具里程碑意义的版本,这张唱片不但赢得了当时的香港金唱片奖,更以惊人的翻版数量风行两岸三地,直至1986年,唱片销量已超过100000张。此片最初是由当时的“香港唱片(H.K.Record)”首版发行,美国RCA唱片公司于1986年将《黄河》与之结集出版。英国〈留声机〉杂志也都大力推荐这张唱片。

http://u.115.com/file/t4f05f5c7f
最后编辑carry 最后编辑于 2011-03-29 17:13:26
TOP
22#

《梁祝》的封面

最后编辑carry 最后编辑于 2011-03-02 13:41:08
TOP
23#

回复 881# szchengl 的帖子

哈哈,不谢,应该的。
这张梁祝录音是我的一个朋友录的,总体不错。关于您说的音场窄的感觉,我的看法是CD录音音场宽但纵深小,而LP正好相反。我比较过很多录音都是如此。正如我先前所说,黑胶转录是一个录音再创作过程,好坏取决于周边很多因素。我的这个朋友用的是Linn12唱盘,唱头是BenzMicro Scheo。音色和我先前分享的录音完全不同。
最后编辑carry 最后编辑于 2011-03-02 13:26:24
TOP
24#

回复 898# lens1663 的帖子

要想让大家玩好高清,软件是最重要的,所谓软硬兼施么,非常感谢E版开这个栏目,我觉得大家分享的都是音乐中的精品,想当年我刚刚工作的时候才拿150块钱,一个月只能花65元买一张自己喜欢的CD,常常到了月底连饭钱都没有了,看到一些好的唱片又买不了,口水都不知道咽了多少缸啦。忆苦思甜,今天我再放一张天碟:

意大利著名音乐家罗西尼少年时的经典之作《String Sonatas 1-6》的绝佳版本,Neville Marriner指挥,英国圣马丁乐团演奏。这个版本被许多发烧音乐杂志奉为经典,卓越的录音效果更是使它成为了发烧友所热衷的试音碟。
http://u.115.com/file/t731208da
http://u.115.com/file/t78f89a956
最后编辑carry 最后编辑于 2011-03-04 15:33:52
TOP
25#

分享 - 弗雷德曼炫技


看到这张LP封面可能有些陌生



大家接触最多的是这张几乎人手一张的试音天碟CD
此次上传的就是这张CD的头版LP唱片!

母带录制于1962-1963年间,是典型的黄金年代名盘。这张由米尔斯坦和海菲兹的嫡传弟子弗雷德曼演奏的小提琴炫技作品,被称为小提琴演奏录音典范中的典范。由于本专辑采用的是较近麦克风的录音方式,这样使弗雷德曼高超的演奏技巧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小提琴音色听来线条粗犷,非常苍劲。小提琴的低吟浅唱和管弦乐伴奏的直接和丰润,如泣如诉时也同样透发出应有的力度,那种绝美的琴腔共鸣令人深为震撼。

下载链接

http://u.115.com/file/t439225151
最后编辑carry 最后编辑于 2011-03-11 15:18:06
TOP
26#

今天放一张很有意思的唱片,大家耳熟能详的贝多芬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806年,没想到这首被后人誉为世界五大小提琴协奏曲的优秀作品,首演后却反响平平,当时人们并没有如今天这样对这首作品的追捧。同年,贝多芬结识了当时名气比贝多芬还要响的钢琴家克莱门蒂,在克莱门蒂的建议下,贝多芬着手将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改编成为钢琴协奏曲,并由克莱门蒂负责将其在英国出版。贝多芬还预收了稿费。
  这首改编曲被一些人称为《第六钢琴协奏曲》,编号为OP.61a。此曲小提琴独奏声部以钢琴重新编曲,管弦乐部分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改编曲最大特点在装饰音的加强和低音域效果的加强。作品改编完成后,于1808年由维也纳因都斯特利社出版,题献给布劳宁夫人。出乎意料的是,改编后的作品在当时评价反而高于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钢琴兼指挥: 巴伦博依姆(Daniel Barenboim)
  乐队: 英国室内管弦乐队(english chamber )
http://u.115.com/file/t4eaedbfca
http://u.115.com/file/t42ee77532
最后编辑carry 最后编辑于 2011-03-17 17:44:01
TOP
27#

回复 1067# iron 的帖子

因为115盘空间有限,为了继续分享新的文件,故删了老文件。明天再传上去,再保留一段时间。
TOP
28#

回复 1072# iron 的帖子

又上传《梁祝》http://u.115.com/file/t4f05f5c7f
TOP
29#

原帖由 wangquan_081 于 2011-3-15 15:33:00 发表
原帖由 Lilybaba 于 2011-3-13 13:20:00 发表








这套赛尔指挥美国克里弗兰交响乐团演绎的德沃夏克第7,8,9交响曲,还是不错的。从图片看唱片版本一般,头版是CBS两只眼。

有机会要找多南伊的这版,经典。



多南依的德九

终于找到她了-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今天先放最好听的
第二乐章 Largo
  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 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 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恋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 旋律优美绝伦, 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http://u.115.com/file/t412d16885
第一乐章
 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


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

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
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
http://u.115.com/file/t836156bee
第三乐章
  谐谑曲,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音乐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带有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清丽、明快,富有五声音阶特色;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
乐章的中间部分主题悠长而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
http://u.115.com/file/t8b47607a7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
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

http://u.115.com/file/t888e7aa5e
最后编辑carry 最后编辑于 2011-03-22 18:49:58
TOP
30#

利用上班又上传了德九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

  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
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

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
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

http://u.115.com/file/t836156bee
最后编辑carry 最后编辑于 2011-03-21 17:23:43
TOP
31#

德九终于上传完毕

第三乐章
  谐谑曲,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音乐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带有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清丽、明快,富有五声音阶特色;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
乐章的中间部分主题悠长而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
http://u.115.com/file/t8b47607a7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
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

http://u.115.com/file/t888e7aa5e
TOP
32#

重新上传









《音乐之声》原是百老汇舞台上作为保留节目的音乐剧,从一九五九年公演后一直盛况空前。该剧取
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纳粹时斯奥地利的一位修女在一户富家当家庭教师。由于他们看不惯纳粹的所作
所为,逃到美国并组成了"特拉普家庭合唱团",在各地巡回演出,事迹十分感人。这些真实人物事件都
被移植到影片里。
   这是一部影史上传颂最广的长青家庭电影,十分适合亲子同乐。有趣的故事、悦耳的歌曲、美丽的山
河、活泼的孩子、可爱的修女、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构成了这部曾打破影史上最高卖座纪录
的歌舞片,并曾获最佳影片等5项奥斯卡金像奖。茱丽·安德鲁丝Julie Andrews扮演真有其人的奥国修女
玛莉亚,她到鳏居军官家中照顾他的七个孩子,后来还成为他们的继母。在德军纳粹占领奥地利之后,
他们全家利用一次公开表演的机会逃出了魔掌。导演罗伯特·怀斯Robert Wise成功地掌握住本片的各项
吸引人要素,使它成为人见人爱的一部影片。
  根据音乐剧改编的《音乐之声》,至今仍流传着几首经典歌曲: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比
托普演唱的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有趣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
《晚安,再见!》等等,都成了我们记忆中最值得细细回味的旋律。
    放几首伴我成长,美轮美奂的黑胶录音。其中《哆来咪》一首,大家数数孩子人头,如果系
统足够好,你一定数得清。

http://u.115.com/file/f8b26b568e
最后编辑carry 最后编辑于 2011-04-28 12:14:27
TOP
33#

回复 1212# eric 的帖子

E版确实耳朵了得。昨天是唱放地线开路了。今天搞好了,重新上传。


http://u.115.com/file/t85253e13c
TOP
34#

回复 1229# zl2211 的帖子

这两天不知咋的了,老出错。
重传24bit文件,看看老兄人头数得是否更清楚些,哈哈。
http://u.115.com/file/t8b21c304b
TOP
35#




      卡伦·卡朋特(Karen Carpenter)和理查德·卡朋特(Richard Carpenter)一个欧美兄妹组合,是欧洲是上世纪70年代家喻户晓的乐团。他们共演唱500余首歌曲,几乎都是自己做词作曲。在全世界各地开过许多演唱会。主唱是妹妹卡伦.卡朋特(1950---1983),伴唱,演奏是哥哥理查德.卡朋特。
    卡朋特的歌是我们60后上学时的最爱,那时只能从收音机和磁带中聆听到她的极具磁性的嗓音,其中《昔日重来》,我连做梦都会吟唱。
    卡伦因慢性厌食和神经过敏于1983年2月4日死在深爱她的父母怀中。她死时只有三十二岁。

    也许卡伦在天之灵能够接受一个中国的粉丝在清明节时对她的纪念!

   今天我分享一段《Yesterday Once More昔日重来》http://u.115.com/file/t54e736ded

最后编辑carry 最后编辑于 2011-04-06 20:49:09
TOP
36#

回复 1353# eric 的帖子

非常感谢,我还喜欢TOP OF THE WORLD,有吗?

TOP OF THE WORLD(世界之巅)也非常好听,而且是兄妹一起唱的。
来也:
http://u.115.com/file/t910556152
TOP
37#

水星公司的录音都很牛B,这张匈牙利著名的指挥家多拉蒂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一改严肃、保守、固板、深沉的风格,演得如此豪放、疯狂!
大家熟悉的CD封面是这张:


今次放的黑胶头版封面:



http://u.115.com/file/t932629962
http://u.115.com/file/t99be49cf9
TOP
38#

原帖由 eric 于 2011-3-22 21:01:00 发表
欧博录制了著名的三星带花 Decca  《巴伯:弦乐柔版 马里纳》里面的点题作《弦乐柔版》,同样是24、192黑胶高清制作。
http://u.115.com/file/t7d894fb85



转帖:巴伯最有名的作品,就是这首《为弦乐而作的


记得111页E版分享了这首巴伯的《柔板》,相比大家也听了。
   今天我想说的是,音乐真是生活中不可缺的东西,是你情感宣泄的引子和载体。相同的曲子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心情下,感受是不同的,这就是魅力。
    前些天是清明,今天又是玉树地震一周年,听着《柔板》,想起了故人,难免泪洒前襟。在午后阳光下,坐在屋门外,用耳机听《柔板》,给我的感受好像躺在妈妈的怀里,闻着妈妈淡淡的香味,温暖·放松。
    今天,我想分享给大家一首非常著名的柔板的姊妹曲-《乡村骑士间奏曲》。诞生于1890年的独幕歌剧《乡村骑士》是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的代表作,也是使他在一夜之间成为举世闻名大作曲家,其中的间奏曲更是以其荡气回肠、孤寂沧桑又惆怅百转的特质迷住了无数人。
   摘自一位朋友的新浪博客:“今天难得的阳光灿烂,闲来无事,忽然想起了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间奏曲》,费了好大的劲把这首曲子弄上来作了背景音乐。第一次听这首曲子,是看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男主人公在夏日温暖阳光下,坐在屋顶上,怀揣少年初恋的激动与温馨,音乐响起,就是这首曲子,乍听,立刻让我想到了我青春年少时的夏天和夏天温暖阳光照在身上的感觉,那种熟悉的温暖让我感动良久。据说姜文就是听了这首曲子后萌发了要拍这部电影的冲动。第二次听这首曲子,是在电影《教父第三集》的结尾,麦克尔垂老在故乡老院子时,音乐响起,历尽人生苍桑后,当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身边的亲人离他远去,只剩下内心真正的宁静。
    从此爱上了这首曲子,每当阳光灿烂,四周宁静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首曲子,曾经在午后的咖啡馆里、在家中客厅的沙发上、在办公室的躺椅上,一个人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静心聆听这首曲子,整个人完全放松的那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曾经给自己算过命,能活九十一岁,今年正好是我活过半生,活在不惑与知天命之间,却经常以知天命的心在惑中沉浸,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些什么,时刻想继续走遍天涯寻找我的家,却又逃避不了现实生活的羁绊,腊月里回了趟旅顺,就那么漫无边际地在故乡的街道小巷里走,享受午后阳光的温暖,奶奶的墓地一片白雪皑皑,阳光从松树间照射进来,那一刻的温暖如小时候奶奶的怀抱。”
     另一位朋友是这样写的:“最早是在马丁.斯科西斯的电影《愤怒的公牛》里,听到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间奏曲》。这部凌厉的黑白电影是马丁.斯科西斯背水一战的作品。至死地而后生的作品总是会格外的感动人。所以至今《愤怒的公牛》仍然是我最爱的一部电影。这是在美丽的西西里岛上演的爱情故事,在主人公爱情启程转合之际,舞台上空无一人,乐队奏起了《间奏曲》,全曲只有四十八个小节,预示着悲剧的来临,却充满圣洁和悲悯情怀,动人心弦。电影《教父3》里,同样也是西西里岛的故事,这首曲子便荡漾起来,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及〈浪客剑心〉里也可以听到这支曲子。”
     你看,相同的曲子,不同的电影,你去体会不同的感受,多有意思!


柔板和乡村骑士间奏曲,异曲同工之妙,好好欣赏!
http://u.115.com/file/t9c1b6c745
最后编辑carry 最后编辑于 2011-04-14 20:28:56
TOP
39#

人们现在越来越讲究本真了,立体声是技术进步,但是如果单声道更能表现音乐,那人们还是它,毕竟人耳是要真实的东西。

        就像今天我要上的这个录音,霍格伍德指挥古乐协会乐团演奏的海顿《D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完全用原本主义的演奏方式即乐器和演奏手法都是复古的,很纯粹。原本主义者认为,现今的乐队编制虽然庞大完善,乐器也进步合理,但要表现当时古乐的风韵,还是要和过去同步。


      据说这部作品是为海顿当时供职的艾斯特哈吉乐团中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克拉夫特所写的。整部作品充满着温婉、柔和的气质,旋律极其优美。
http://u.115.com/file/t994db37b5
最后编辑carry 最后编辑于 2011-04-17 21:14:57
TOP
40#

原帖由 Lilybaba 于 2011-4-19 22:52:00 发表
E版这几天连续分享的烧片中,有两张同时都出现了一段曲子,它就是:

斯美塔那《 我的祖国——伏尔塔瓦河》
      “《我的祖国》由贝德里希·斯美塔那创作。 贝德里希·斯美塔那是捷克著名的民族乐派作曲家,生于布拉格以东的利托 米什尔,这首伏尔塔瓦河是《我的祖国》的第二乐章,描绘的便是捷克民族的母 亲河伏尔塔瓦河的风光,所以可以算得上是斯美塔那的力作。 这首交响乐不同于其

我很欣赏老兄的这种引领,我们拥有了这么多好的音乐,不单是听效果,还要用心去聆听,去理解,去体验,才不枉来此一生。
    《我的祖国,伏尔塔瓦河》是一首非常好听的音画般的交响诗,由景至情,让你脑海中闪现一幅幅的画面:涓涓细流汇成大河,大河边善良的人民祥和的生活,狩猎,耕种,载歌载舞。夜晚,月光,爱情交织于平静的河。太阳出来,平静被侵略者打破,战斗,最终胜利,皇家的号角响彻母亲河---伏尔塔瓦。
  你有没有发觉,在我们中国也有一首与之惊人相似的曲子--《黄河钢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黄河颂》,第三乐章《黄河愤》,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你看,和上面像吧。
    我今天上的是老外诠释中国作品的珍贵录音。这是美国费城乐团1974年的访华演出,唱片封底上是当时的国母接见指挥奥曼第及担任钢琴独奏的依布斯坦。



   我的感觉是,这个录音的最大特点还不仅仅是世界一流的指挥和乐队,而是按照《伏尔塔瓦河》的意境去演绎了中国的母亲河。不像其他版本,乐手和乐队心里都默念着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去演,难免有些声嘶力竭之感。尤其最后乐章中的《游击队之歌》,《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结合得天衣无缝,优美至极,让我们饱受这些旋律“摧残”的60后,眼前一亮。



http://u.115.com/file/f2ef38d75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