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yuerman 于 2011-12-26 20:47:00 发表 谢谢 可以 介绍下 是什么内容吗 |
这个开盘带收录了安塞美指挥的拉威尔《鹅妈妈》和德彪西《夜曲》
谷歌了一下:
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鹅妈妈》组曲,原来是四手联弹钢琴组曲,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儿童组曲 — 采用儿童题材、为儿童创作、供儿童演奏的组曲。采用儿童题材 — 内容取材于法国作家贝洛(1628—1703)、奥努瓦夫人(约1650—1705)和 博蒙夫人(1711—1780)的童话;为儿童创作 — 这部组曲是1909年拉威尔为他的好朋友哥台勃斯基的两个孩子创作的,并把这部作品献给了他们;供儿童演奏——1910年4月,这部组曲在巴黎独立音乐协会的一次音乐会上初次演出时,担任钢琴四手联弹的是六岁的韦尔热尔和十岁的拉米。《鹅妈妈》作为一部地道的儿童组曲,似乎只差作曲者不是儿童了。但拉威尔告诉我们:“我写这部组曲,目的是要唤起童年时代的诗意,因此手法就必须单纯,一切表面的效果只好摒弃不用。”可见作曲家也是怀着一颗童心来创作的。
1911年,拉威尔把《鹅妈妈》改编为管弦乐组曲,后来又加上了两个乐章,改变了各乐章的次序,并用间奏曲把它们贯串起来,成为舞剧音乐。舞剧由拉威尔根据贝洛等的鹅妈妈故事编剧,让娜·于加尔编舞,1912年1月首演于巴黎。这是一出别有情趣的儿童舞剧,拉威尔特地设计了一个小舞台,演出弗罗丽娜公主之梦的童话故事,显得分外小巧玲珑,稚态可掬。两个扎着黄头巾的黑孩子担任司幕和换景。故事以睡美人为蓝本,纺车之舞一场,公主在花园里跳舞,她的保姆坐在纺车旁。公主跌倒在纺车上,锭子刺痛了她的腰。当她着了睡魔,沉睡在卧榻上的时候, 朝廷群臣们围着她跳林中睡美人的帕凡舞。接着是一系列的梦:在缓慢的小型圆舞曲伴奏下,开始了美人与野兽的对话,后来野兽变为一个漂亮的王子。
两个黑孩子在间奏曲的乐声中调换布景。下一个梦是小拇指(矮子)和他的小兄弟们穿过树林,一路撒下面包屑,作为回家时的指路标志。但当孩子们睡着时,小鸟把路上的面包屑吃了个精光…… 下面的场景是摆设着十八世纪中国古玩的皇宫,宝塔皇后(丑姑娘)和她的情人青蛇在一起。五声音阶的叮当声和锣声伴奏着东方风味的舞蹈。王子登场,发现弗罗丽娜公主睡在仙园里。他吻了她一下,公主就醒来了。《鹅妈妈》舞剧在英、美演出时,常常删了拉威尔为舞剧音乐增写的两乐章和间奏曲,完全按照 《鹅妈妈》组曲五乐章的布局:帕凡舞——魔园——小拇指——睡公主——美人和野兽。演的是一个小女孩梦中的奇遇,每一乐章都是以她为主角。
德彪西的《夜曲》作于1897—1899年。这首作品据说是受怀斯勒《黑色与金色的夜曲与焰火》(作于1874年)及斯因邦的诗《夜曲》(作于1876年)的影响,德彪西自己这样说明:“夜曲的标题,在这里应作较一般性,尤其是较富装饰意味的解释。它不采用夜曲惯有的形态,而以特殊的印象与光影为焦点,烘托出所包括的所有意象。”其中共包括《云》、《节日》和《海妖》3段,均为3段体。《云》为以淡彩描绘而成的一种前奏曲。《节日》为谐谑曲风格,其热闹气氛是五度音程充满活力的伴奏音型引导下呈示的主题。当竖琴的上行滑奏有如烟火般灿烂辉煌时,天上有云彩在移动,最后是一支队伍的走近,主题回想后,队伍远去,倦怠随之而来。《海妖》以波状旋律的女声合唱为主要主题,合唱无歌词,只是一种发音,它表达的是女妖那种妖惑而又独具魅力,足以使船只沉没,水手置于死地的神秘力量。德彪西对这3曲的解说为:“《云》是天空中常有的情景,柔软,洁白如絮,消失于灰色的苦恼之间的云。它悠缓、宁静的移动姿态仿佛就在眼前。《节日》如耀眼炫目的强光突然涌现,以独具舞蹈气氛的旋律、节奏来表现。有插入乐句表示参加节日庆典而加入其中的游行(眩惑如梦般的幻影)。游行的基调以后仍连续不断地出现,这是节日庆典,由音乐和整体节奏呈现华丽灿烂而又尘土飞扬的热闹节庆场面。《海妖》里可以听到海的音乐,以及无限细致的节奏。在月光映照下,海面波光粼粼,远远可以听到海妖的神秘喧闹的歌声。”
http://115.com/file/aq5pfcdohttp://115.com/file/dnojqd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