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家说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干巴巴的历史录音还值得听吗? [复制链接]

61#

回复 60# 古典之最168 的帖子

关于这个问题很早之前论坛上就讨论过,按道理科技越进步,录音技术是应该越来越好的,不过很奇怪的是情况并不是这样。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一些强调录音质素的发烧唱片公司都常强调“使用单点录音技术”,用“古董胆咪来收录”“使用模拟技术作后期合成”之类?而这些所谓的“发烧录音技术”在60年代是所有立体声录音都普遍采用的录音形式。为什么立体声录音技术经过超过半世纪的发展历程,现在又回到当时所使用的技术?我们不是专业录音从业人员,无法确切回答这个问题,但我和很多录音师接触过,他们却都赞同使用上面提及的这些“古老技术”会得到更好的录音效果。
TOP
62#

其实录音也是一门艺术,且不在于技术先进与否,而在于人。立体声黄金年代的录音师 K. E. Wilkinson,Jimmy Lock,Lewis Layton, Christopher Park, C Robert Fine 等也是了不起的艺术家,他们的成就我以为不在那些他们为之录音的演奏家之下。
最后编辑jimmyhq 最后编辑于 2010-09-12 20:49:37
音乐是唯一不带罪恶感的感官享受
TOP
63#

回复 61# Dr kuang 的帖子

其实KUANG版所说之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科技发展并不是推动科技应用同步发展的唯一的因素,甚至有时候在商业化的环境中这是一个很靠边的因素。这个问题就像一间药厂生产药物,到底是以运用最新科技来生产出能克服或者治愈疾病的药来造福人类为第一目的,还是以取得利益为第一目的,又或者兼而有之?这当中要涉及的因素太多,不会是一个因为A,所以B的命题。
一个被熟练使用三十年甚至五十年的老技术,未必会输给看起来风头正劲但是本身又问题多多的新技术。这是一种较劲,也是一种博弈。磁悬浮已经飞奔起来了,但是至今汽车还是在马路上用轮子跑来的比较实惠。
潜水是王道,王道未必是正道.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TOP
64#

有了保鲜水果,水果干就没必要存在了?那是不是有了树上成熟的水果,我们就不必吃保鲜水果?保鲜水果BS水果干大可不必吧?有本事的自己种果树,施肥,爬树摘果子吃,就算如此,说不定还羡慕别人的果树结的果子好吃。
TOP
65#

原帖由 simontian2399 于 2010-9-12 17:19:00 发表
这个问题必须要举实例来说明了,还有同一个版本不同的转制效果也是不一样,再有不同人的标准不一样,比如新星堂的维格的单声道贝四重奏全集,我认为历史录音的声音很好了,但另一个乐友觉得声音很差,这里面不同的系统声音肯定也不一样,讨论起来比较复杂啦。总之,演录俱佳的首选(标准也是不同的),历史录音也收之最好了。

      非常赞同此为兄台的观点。无论录音如何好,不同人聆听或者用不同的器材播放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即使是市面上名噪一时的音效碟,都会出现这种问题,只能相对而言。我虽然觉得单声道的历史录音不够理想,因为没有立体声的定位感,无法分辨出器乐的具体位置和发声点,但很多单声道录音还是能清晰分辨出各种器乐,只是没有定位感而已。
       比如上面这位兄台提及的“新星堂的维格的单声道贝四重奏全集”,我刚开始听,,也觉得比较干,后来我调整了线材和搭配,就完全没有了干沥。这是因为我原来的的搭配都是以清晰、精制为主,相对声音比较单薄,不是很厚润,后来换上了较为润泽的线材,情形就改观了。所以有时并非单单录音的问题,器材也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不能说历史录音就不好,也不能说现在的录音有问题。不管什么情况下,都会有正反、好坏同时存在,所以聆听音乐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调整和取舍。
     我个人觉得有几点要肯定:1、50/60年代很多录音都是经典,至今无法超越;2、历史录音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个人不排斥。但部分确实是非常糟糕的,底噪大得离谱,连主弦律都很难听清,却非要说的天花乱坠,那就不应该了;3、现代很多录音音效虽好,但大多有人工修饰的痕迹,就像做菜加佐料一样,喜欢因人而异,并非就一定合你口味;4、不同器材播放差异还是比较大,有时器材才是罪魁祸首。
     所以得出结论:自己喜欢就好
最后编辑yudeanwu 最后编辑于 2010-09-13 12:50:21
TOP
66#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0-9-13 12:49:00 发表
  所以得出结论:自己喜欢就好  

同意。“值不值得听”本来就是因人而异。现在都3D电影了,那些黑白时代的经典影片,可能很多90后瞄都不瞄一眼,可喜欢的也大有人在。
蓝铁矿古典阁,最专业的古典正版唱片专卖店:
lantiekuang.taobao.com
新货信息、好碟推荐、心得交流请加微信号:983783458
TOP
67#

原帖由 蓝铁矿 于 2010-9-13 13:03:00 发表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0-9-13 12:49:00 发表
  所以得出结论:自己喜欢就好  

同意。“值不值得听”本来就是因人而异。现在都3D电影了,那些黑白时代的经典影片,可能很多90后瞄都不瞄一眼,可喜欢的也大有人在。

阿凡达固然好看,但黑白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也好看啊
http://shop36036486.taobao.com/
TOP
68#

回复 1# 古典之最168 的帖子

"听古典乐也有好几年了,收碟也有上千张了"从而得出“干巴巴的历史录音还值得听吗?”结论,我的意见是:非历史唱片录音原因,而是听着需检查自身原因。
TOP
69#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0-9-13 12:49: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imontian2399 于 2010-9-12 17:19:00 发表
现代很多录音音效虽好,但大多有人工修饰的痕迹,就像做菜加佐料一样,喜欢因人而异,并非就一定合你口味;


基本赞同。
如果用烹饪来形容唱片制作非常形象。一般来说,越好的东西越不需要复杂的烹饪,以牛肉为例,最顶级的牛肉可以刺身或者用白开水稍烫一下,醮上酱油就搞定,厨师只负责选料和切片;比较好的牛肉解冻之后猛火煎到半熟,淋上调味酱汁即可,厨师要掌握好火候和调好酱汁,既要保留原来味道口感,又需要用烹饪技巧和调味料来弥补不足;差的牛肉就要用上很多调味料腌制,扭曲原来味道,口感。总之食材越差,烹调手法越复杂。回到唱片上来,在早期,因为技术限制,无法在后期对原始录音进行太多的后期制作,于是好的演奏或演唱,制作出来就好,差的出来就差,唱片公司要做一个好录音,就要找来好的音乐家,把麦克风摆设到好的位置,音乐家严谨的进行录音才能做到,如果效果不满意就只有重录;后期技术发展,稍差的素材可以通过后期制作弥补,音乐家演奏或演出有不足的还可以后期修补,素材差点就后期制作调整多一点。反正是前期工作可以大量减少,后期制作工作更多。
这么说大家可能觉得难道现在就没有用原汁原味的方式来录制的唱片了吗?坚持使用这样方式录音的唱片的“发烧”公司一直还是有的,不过因为这样录音所需功夫时间比较多,而且因为翻版盛行,音乐家的唱片销量带来收益有限,大牌音乐家不太愿意花太多时间精力去录制唱片,而愿意花更多时间在收益更高的现场演出。“发烧”公司通常规模小,资金不足又请不起大牌音乐家,只能请二三流音乐家,结果是用劣质牛肉来做刺身;大唱片公司有能力签下好的音乐家,但双方都要注重效益,好的牛肉也被腌制了。
TOP
70#

我用单声道粗纹唱头听30年代的78转周璇的唱片,虽然有一定的低噪,但那种滋润甜美的人声绝对是LP和CD没法比的,所以我觉得声音的载体是主要应该考虑的,其次再是根据载体来配搭器材,才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也即是说听老录音应该用几十年前的器材播放几十年前的唱片才应该是正道也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71#

奇怪!我试过在一台四面有贴金绘画,专门用在小型舞厅,当年最顶级的78转手摇上链留声机上听几乎全新的古典音乐唱片,完全没有体会到甜美的感觉,声音效果绝对比不上红灯711。如今这台机子还叫价3万元,相信已经是古董留声机中最高价品种了。
如今现代技术修复过的历史录音唱片,用现在的音响播放效果肯定比听手摇留声机播78转唱片好,但像楼上这样用电声器材直接播放78转唱片我还没听过,单声道粗纹唱头好像不用连接带RIAA线路的唱头放大?如果能把78转粗纹唱片放出比重制CD或LP好的效果,我也比较有兴趣。
TOP
72#

回头俺录几段大家听听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73#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0-9-13 17:31:00 发表
奇怪!我试过在一台四面有贴金绘画,专门用在小型舞厅,当年最顶级的78转手摇上链留声机上听几乎全新的古典音乐唱片,完全没有体会到甜美的感觉,声音效果绝对比不上红灯711。如今这台机子还叫价3万元,相信已经是古董留声机中最高价品种了。
如今现代技术修复过的历史录音唱片,用现在的音响播放效果肯定比听手摇留声机播78转唱片好,但像楼上这样用电声器材直接播放78转唱片我还没听过,单声道粗纹唱头好像不用连接
听听这个留声机的效果,那才安逸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4aa6c30100dz0i.html    单声道粗纹唱头也应该有高音衰减的,包括65年以前出版的唱片高音衰减的曲线都有一定差别的,一个理想的唱放是应该有多组衰减线路才好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74#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0-9-13 16:38:00 发表
大牌音乐家不太愿意花太多时间精力去录制唱片,而愿意花更多时间在收益更高的现场演出。“发烧”公司通常规模小,资金不足又请不起大牌音乐家,只能请二三流音乐家,结果是用劣质牛肉来做刺身;大唱片公司有能力签下好的音乐家,但双方都要注重效益,好的牛肉也被腌制了。


所以就造成了小厂的发烧录音,演绎不够好;大厂的著名音乐家演奏好,但是录音就不够好?
多建一间学校,就少建一间监狱。
TOP
75#

回复 74# 古典之最168 的帖子

近年确实有这样的现象,但不是大公司的录音不好,而是不如发烧小厂牌好;另外也有录音也不好,音乐家也蹩脚的唱片。
如今音乐家对于录音的态度也和早年不同了,当时卡萨尔斯分开三年录巴赫大无,克伦佩勒坚持不许把两次各有瑕疵的同一乐章拼接而坚持要完整重新演奏到整个乐章满意;放在今天,新一代音乐家都不愿花这么多时间精力在录音上,而且唱片公司也不想浪费这么时间和金钱在录音过程上。
TOP
76#

听富特1944年乌拉尼亚的贝3,已经忘记录音的好坏,哪怕是日本一些公司用原始LP翻制的,带炒豆声音的CD,也听得很入耳,不觉得干巴巴啊!
自打听惯了富特演绎的贝多芬交响曲,其他人的演绎基本上听不下去了,没办法,就好这口了。
TOP
77#

历史录音也有烂的,那就不必听了。历史录音这东西,就要选择、批判的接受。演绎超级强的,录音烂就无所谓了。
最后编辑hav 最后编辑于 2010-09-15 17:02:26
转盘:树莓派3+moOde / 原创A8S  解码:PS-AUDIO NUWAVE  功放:PSAUDIO-GCP200/GCA500 音箱:JBL-4331A
TOP
78#

现实之一是:除了历史录音,真没有什么可听的了。
TOP
79#

原帖由 yuan2005502 于 2010-9-16 10:33:00 发表
现实之一是:除了历史录音,真没有什么可听的了。


mostly  agree
TOP
80#

回复 79# knap 的帖子

其实还是有一些独立小厂牌的录音值得一听,选曲优良,品味独特,录音甚好。大厂的作品,现如今十件里有八件是商业推广吹出来的,正所谓盛名之下难符其实也。只不过那些小厂牌通常价格都比较高,因为销路少,所以不提高价格就等着死翘翘,但是我想即便是卖的贵也赚不到什么钱,多数还是靠老板的兴趣在支撑。
潜水是王道,王道未必是正道.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