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展的弦乐四重奏现场表演是对场内所有的音响的最大讽刺!!! [复制链接]

查看: 87113|回复: 307
31#

弦乐四重奏是由2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中提琴比小提琴大一点
TOP
32#

我还以为每天都是铜管五重奏,原来某天换成弦乐四重奏。这样的信息展会方面应早些发布,多好的免费听现场的机会就这样错失了。华富展厅的做法是非常值得提倡的。真希望HIFI168聚会时也来45分钟的现场弦乐四重奏。
TOP
33#

那天听的是钢管乐,感受很深,音响和现场比没法比
玩音响,就是玩细节!
TOP
34#

打错是:铜管
玩音响,就是玩细节!
TOP
35#

原帖由 空手 于 2010-9-6 14:53:00 发表
关于音乐厅楼主如果没有去听过那些欧洲久负盛名的音乐厅的话还是别太早下结论。

  没错,不同的音乐厅设计对声音的影响非常大。别迷信所谓的多大投资建起来的。我个人感觉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效果尚不如宁波大剧院音乐厅。在北京中山音乐堂在独唱音乐会的效果还敢不上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呢。前两年有一次和张建一先生交流,他也认为国家大剧院的演唱的效果和欧洲很多音乐厅比效果差了很多,而剧院硬件投资却是花了很多钱很有档次。
TOP
36#

我站的位置很靠后,也不算近场,看不清前面。但听起来比音乐厅好太多了,音乐厅少信息量,多染色。我听了四个音乐厅,从最前面坐到最后面,最左边坐到最右边,恶声的位置居多,好声的位置的声音也远远比不上这次站着听。这次音展后跟几个朋友交流在华富展厅听演奏的听感,都有同样的感慨。前一页残剑提到的ROCKPORT和威信差好远,但西湖和ATC也同样差好远,根本达不到。作为音箱来讲,往往有了丰满少了通透,有了通透少了丰满,低频多了线性又不好,线性好了又觉得清瘦不够力,质感好了又不够柔顺,太柔顺了又少泛音,反正各种各样的音响只能在某一方面稍微接近一点现实,别的方面差老远,而且各种优点几乎不可能同时兼备。
逗你玩儿
TOP
37#

听音乐感觉与享受到很重要。

我们伟大的作曲家耗尽毕生精力,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食粮。他们的作品还原途径方法各有办法,褒贬不一。早期电子音响工业较落后,音色、细节、表现及感染力还原较差,在音乐气氛较活跃的国外,多数以现场演绎为主,时至今日这种还原作家作品的方式最古老、最直接、最能表现且最接进作品原意的重要方式之一。毕竟这种方法是音乐工作者直接参与,作品还原真实、准确、自然。但毕竟方便性差、投资大等缺点被人列入珍贵、奢侈级别。
    随现代工业技术的成熟,基于现场演绎还原作品的缺性,同样有人发费毕生心血专研怎样把这种现场演绎美丽的感觉用现代科技记入下来并用其技术特点美化、弥补、修饰作品,我们称之为设计师。他们既想保留现场演绎美的一面又给出了这个作品如果我加以美化,弥补,修饰是不是可以是另一片天地。我个人是肯定的,巴赫可以给,卡拉扬可以给,工作在幕后的音响设计师同样可以给。
TOP
38#

做为领这些设计师工资的我们

实在不应该贬低,背叛他们。。。
TOP
39#

什么通通见鬼去啊?有能耐就娶个演奏家做老婆,然后生一堆儿女调教组成一支乐队,你就从地皇帝位天天听现场苏,那就不会白天见鬼了。。。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相逢何用藏名姓?世上于今半是君。
TOP
40#

上面说的道理我都懂,而且我本人对声音的要求并不高,去烧友家听到声音的亮点就觉得好,音乐厅现场跟HIEND系统比,我也觉得各有千秋。但这次听演奏的心理落差实在太大。

听说后来演示马田,跟实际演奏比起来,马田静电的优势完全变成了弱点。那天演奏的效果,什么音响拉过去对比都会死得很惨。音展上搞这样的活动,只能推广商家的知名度,对推广器材没有任何好处。
逗你玩儿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