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战记(金宝12TC喇叭线听感在第4页) [复制链接]

查看: 17286|回复: 59
31#

收到12TC是星期五下午,之后两天阵雨连绵,正好在家试听对比。CV6 DBS和12TC轮番上阵,施展浑身解数,真的是斗得难解难分。我的手指因为换线拧来拧去,皮都蹭掉一大片。唉,何苦呢!
星期六晚,对比是CV6(我一直是拔掉电池盒的,没有DBS)和12TC。试听唱片是自己经常听的几张:1、郑京和《骷颅之舞》,试弦乐、音场、动态、空间;
第一首开头那几声大提琴弹拨,和之后的几秒合奏,两者的离箱感都一样,CV6胜在份量,12TC胜在线条;小提琴出来后,12TC以清晰甜美胜出,但在弦乐合奏部分,CV6一大片的酥麻感又胜出。在6分多钟时的高潮部分,CV6又是以份量和震撼力稍胜,12TC则以狠劲和稳定的音场扳回一城,双方互有胜负,以平手收场。
转第四手开头伴奏的小提琴和轻柔的几下拨弦,12TC以其出名的高频完胜,CV6暗淡无光,到主奏小提琴出来,12TC又是以甜美清秀取胜,CV6则在琴腔共鸣部分又扳一城。
综合评价,播放此碟,12TC小胜。
2、张学友《15周年》,试男声、音色;
CD2第三首,张学友开腔一声长音,CV6真个是荡气回肠,12TC却是温暖飘逸,接着的独唱,CV6以其浓厚的中频,略带刚毅的音色,把张学友浑厚圆润、中气十足的唱功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深陷其中,12TC则稍觉平淡;12TC只在陈慧娴开声时,以她千娇百媚、婉转清丽似不食人间烟火的表现扳回一城;CV6同样也表现出其扎实的唱功和清甜的声线,但就少了那一丝飘逸。
综合评价,播放此碟,CV6小胜。
3、《童话》,试女声、咀形、定位、空气感;
第二首开头的钢琴,CV6还是以气势和份量取胜,12TC则以气质和空气感还击;女声出来,CV6表现出来的是甜美之余略带成熟和沧桑,12TC则是清甜而带飘逸。从唱片名称看来,显然12TC表现更为正确。
综合评价,播放此碟,12TC小胜。
4、蔡琴《机遇》绿色早期版,试什么大家都知道。
第六首蔡琴的清唱(我没有去数青蛙),CV6圆润之余稍为成熟稳重,12TC则甜润而亲切感人;第九首的钢琴,CV6够深够重,12TC够快够准。再细听,CV6显出一点粗硬,12TC则更为细腻。
综合评价,播放此碟,12TC小胜。
TOP
32#

总体上金宝12TC以其控制力、速度和高频的飘逸(这个词我好象用得太多了),胜出AQ CV6 一些,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取向。只是尽管12TC的低频已经够快够狠了,中到中低的密度还是稍轻了一点,播男声有点欠缺,如果可以增加一些密度和粘稠感就更好了。试听的是两米半的标准版,许兄说三米长度的12TC会在这方面有进步,希望是真的。
夜了,接回CV6,插上电池盒,让它在周日晚变成CV6 DBS,再来对比。
据说AQ的DBS电池盒要接上后24小时才会生效,拔出后过24小时才能消除,我觉得应该是的。
周日晚先以AQ CV6 DBS 开声,在DBS的帮助下,声音的速度、冲击力、控制力、线条感更强,中低频的份量和密度不减,中高频到中频银钩铁划,HIFI性极强,似乎很过瘾。再细听,可能与我的音箱高频保守有关(老英国箱的痛病),高频能量强了,延伸不上去,憋在那里就显得粗硬了些,连带整体气氛也变得有些拘谨和束手束脚,不是很耐听。我的要求是听得舒服,金宝12TC的婉转细腻在这方面更占优势。
很明显,AQ CV6 DBS走的是跟金宝12TC完全不同的路向。望望自己的手指,再比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把12TC打包装好准备周一发回给许兄,顺便下单订两对三米的。
TOP
33#

又出了个12TC?
TOP
34#

楼主说得详细。
1.AV:DENON 3803 + PIONEER 989 + CANTON  150QX
2. HIFI:JADIS DA50 (银色)+ FOCAL  MICRO  UTOPIA + PHILIPS LHH700
3.稳压器:APC 5KB
TOP
35#

比较的详细,学习中。
TOP
36#

(二)数码线

反正线材篇已经是从近到远来说的了,下来这篇就说数码线好了。
当年进了华韵DAC-1之后,找到一条AS的灰色数码线,此线温暖油润,听感很是舒服,只是速度、瞬变、动态等都稍慢,分析力和高低延伸也是一般。后来在某相熟店家见到一条TCM的数码线,线身比5号电池还粗,柔软之余带一点韧度,中频饱满多汁,声音流畅顺滑,高低频稍为保守,其余全频结实绵密,速度、控制力和分析力都相当可以。只是价钱让我当时天人交战了好久(其实现在看来并不高,只是当时环境不好),先款试听了两次之后实在抵挡不住再来第三次,终于还是留下了。
一直用到Digidesign 888/24解码器进驻,配合路遥ROTEL RCD-975 CD机作转盘,中低频过浓过慢,几番调整后略见起色,为求更进一步,在朋友的介绍下试用欧阳的蓝精灵数码线。此线做工一流,线身细上两圈,但是却更加坚硬,声音一如其外形,凝聚力强,控制力和下潜力都更好,中高频圆润温暖,只是中频的宽松大气稍有不及,以价论声确是超值,已经可以收货了。
到THETA BASIC 转盘上场,两线温暖厚实的特性在它身上被夸张放大,尤其是TCM,已达臃肿的地步,简直令人喘不过气来;蓝精灵数码线稍好些,但也是举步维艰,在庞大的中低频下,高频弱不禁风,什么空气感、泛音等等无影无踪。那几天真是度日如年,什么心情都没有了。
TOP
37#

回想起转让解码给我的那位仁兄,虽然他也有DIY线材,但是却力赞其自用的金宝KS-2020 数码线,说是用过最好的数码线云云。于是上网搜寻,居然比那台解码还少见,唯一一条在新陶街,居然是我买第一条数码线的那间店。可惜一直没有时间,实在等不下去了,虽然知道后果可能会很严重,但是还是咬咬牙,向LP大人主动提出:去广州北京路逛逛怎么样?
去到后百般推搪,LP大人终于受不了了:各走各的,别在旁边碍手碍脚!哈,等的就是这一刻。
飞奔到店,一番唇枪舌剑后成交。包装是绒布盒加纸套,袋子一装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当下施施然的走回去汇合LP大人,嘴脸马上变得特别殷勤,哄得其芳心大悦。没办法,总得为自己铺定后路吧。
回家后接入去开声,果然不出所料,如清风吹散乌云,一轮明月洒清辉,高频明而不亮,甜美中带着清新,中频凝而有神,温暖中带着亲切,低频快且稳准,沉实中带着干练,各种乐器各归其位,各呈其能,音乐中带着一种令人愉悦的美感,使人不由自主地投入进去。
TOP
38#

其实此线是在中高频稍加染色,再稍加强调,相对使中低到低这一频段的份量略轻,速度略快,全频凝聚,人为制造出一种轻灵飘逸的效果。只是人为得恰到好处,保持了整体的协调均衡,只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稍作美化,不得不让人佩服设计师的功力。此线恰好与THETA BASIC 转盘形成互补,水乳交融。
如果我用的是其他的转盘,我还真的不敢随便试用金宝KS-2020 数码线。此线个性很强,合适了就好好声,不合适就好难听。台湾《音响论坛》87期(还是89期,我记不清了)中有THETA专辑,介绍THETA BASIC 转盘时就提及用金宝的数码线可以略减其稍浓的中低频,我很认同。
TCM的那条数码线其实也是好东西来的,它有所为有所不为,放弃高低频的延伸和一些控制力,换来绵密甜美的中频和宽松大气的氛围,在越来越强调分析力和频响的数码世界中,为你寻回音乐中的韵味。
欧阳的蓝精灵数码线则与TCM的取向稍有不同,走的是高传真路线,高中低分布均匀,中性之余稍带阴柔,分析力、控制力、动态等结合得相当均衡,在搭配比较合理的系统中有着稳定良好的表现。
TOP
39#

结语

到这里,自己那套音响系统近几个月来一系列的调整就基本结束了。有时候回想一下,也不禁要问自己一句:耗费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值得吗?
唉,不做无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
做了就做了,何必再去考究那么多呢?!
但是一直以来我在音响上面都有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量力而为,能负担多少就做多少,不要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毕竟音响是为生活服务的。
二是家庭为重,不要为音响而牺牲家庭安乐,家庭始终是第一位的。我追求音响系统听得舒服,不仅仅是自己听得舒服,家人也要听得舒服,为此而不得不放弃一些过于HIFI的东西,但这是必须的。
愿各位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好声。


最后上几张自己音响房的照片。没有什么特别的处理,因为还是要考虑到家居的使用。
照片 03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6/2 17:17:39 上传)

照片 033.jpg

照片 03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6/2 17:17:39 上传)

照片 034.jpg

照片 03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6/2 17:18:35 上传)

照片 032.jpg

最后编辑细钊 最后编辑于 2010-06-02 17:19:23
TOP
40#

恭喜兄台发烧又进一大步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