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紫银合金AQCD:又一全新的制碟方式 [复制链接]

查看: 16324|回复: 63
21#

原帖由 sega88 于 2010-5-9 13:27:00 发表
三盘刻录碟,绿色,黑色,蓝色,刻同样文件,有人能盲听出不同吗?或者,用刻录碟翻刻AQCD,谁敢盲听区别?

自己木耳就请闭嘴
TOP
22#

原帖由 啊飞 于 2010-5-9 17:34:00 发表
希望价格能大众化,那么广大烧友有福了

现在的定价都是90元。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23#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10-5-9 19:14:00 发表
这种唱片对于声音的提升是很明显的!!!

在网络下载已经严重到唱片公司前途的情况下,唱片公司必须求变,用高素质的压碟就是其中之一,就算你下载了,你硬盘或者刻录碟播放都达不到原版碟的音效,这样正版唱片才可以生存下去。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24#

原帖由 hopeman 于 2010-5-9 17:44:00 发表
既然讲到实验数据
拿一张CD用自己电脑刻录一张CDR, 把两张拿到CD厂去分析, 结果是根据科学理论, 数据差异完全不会影响音频重放, 就是说重放是数码信号是一样的
94年就在一家正版CD厂实验过, 是全新德国生产线路设备
请问那么多大侠鄙视刻录碟, 很明显他她们是不以数据为根据的
为何现在又拿数据说话??????????????????

用不同的刻录碟有不同的声音,这个早用定论,不然,就不会有音乐专用刻录碟了。
当然1毛钱一张的、和10元一张的刻0101这个数据,1毛钱的不会变成01001,所以,你说的重放数码信号是一样基本没有错,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光的反射,1毛钱一张的反射率可能是90%,而10的可能是99%,这个才是我们讨论的关键所在。
举个例子,你在宣纸上写0101和在一块木板上写0101,那个看得更清楚呢?都是0101啊。这时,你的眼睛就光盘的拾讯系统。
也再举个例子,你在一辆颠簸的车上写0101,和在家里写字台上写0101,都是0101啊,那个好呢?这个就是误差率了。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25#

发烧友不讲科学数据, 耳朵收货, 不是吗?
突然讲起数据, 那就再说一点

生产CD的过程大家所谓大侠高烧见过吗? ????????原理想过吗?????

同一合金母盘压的片子, 第一张CD和第一千张CD的误码率绝对不一样
生产线有自己的检测机制

那大家追某版CD好的时候, 你如何知道你买的是第一张还是第一千张?????
它们的误码, 误差率绝对是不一样的, 按ERIC的宣纸理论,
不能单讲版本, 还要讲压片时第几张哦???????????????

不要和我讲不懂科学, 只听出区别
那么很多文盲都可以是亿万富翁, 是否大家都应该不要上学???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TOP
26#

收藏头版CD、老版CD的大仙们认为那些CD音郊好,既便贵价难求,也是乐此不彼,那些都是普通CD的碟片,为何音效与普版差别那么大?莫非唱片公司早已在使用AQCD?
关键还在于制作质量吧!唱片公司即便用普通CD,只要制作认真精细,也能达到这种效果,可他们不敢这样做,因为消费者会据此认为其它普通版本也可以达到这种质量但唱片公司故意降低品质不做。
把制作精良的CD唱片以一个全新的概念推出来,既让消费有新鲜感而去尝试消费,又能以似是而非的新科技暂时保住市场。
TOP
27#

原帖由 hopeman 于 2010-5-10 9:05:00 发表
发烧友不讲科学数据, 耳朵收货, 不是吗?
突然讲起数据, 那就再说一点


我从来没有说过不用耳朵收货,请不要误导大家!
已经有网友在耳朵收货了,我也建议您耳朵收货,我已经听过了,您呢?我从来不喜欢纸上谈兵。
原帖由 abrams 于 2010-5-9 14:58:00 发表
我手裡有三張,初聽之下有著EMI一般中價位少有的平順感。
而價位是大廠唱片的中價位。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28#

原帖由 eric 于 2010-5-9 12:15:00 发表
原帖由 GXDFLC 于 2010-5-9 11:31:00 发表
AQCD是在香港华纳压片?

在上海的联合光盘,国内的HQCD也是由这厂压制。

又一个“BMG69元”系列???
希望不是
TOP
29#

你的确不是纸上谈兵, 是金上谈兵

一涉及到商家利益,  太阳从西边升起都可以的
TOP
30#

好象是70元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