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 《马四》—— 世上最美的坟墓 [复制链接]

查看: 12908|回复: 82
11#

    写的不错,很棒,恕我直言,我以为可以更加深入一些(只是个人认识)。
    我以为马勒第四,其实要尖锐的多,第一乐章其实是对海顿莫扎特古典式维也纳古典套曲的一种滑稽模仿,也有孩童的调皮,同时也是一种嘲讽。全篇马四我以为反映了一个青年很深邃的苦恼,对**生活、性的一种潜意识的畏惧,所以最后乐章天国的情景,是一种遁世,一种逃避,一个温馨而虚幻的精神避难所而已。
    对孩童温馨回忆的同时也是对其最后的诀别。可以说马勒把自己的童贞埋葬在了第四交响曲之中,因此楼主所写的最美的坟墓,我以为就是埋葬着这些东西。而之后马勒的音乐世界,则走向了更开阔的远方,童贞,童趣,童年的情景,恐怕只有在第八交响曲描绘载着浮士德灵魂的小天使合唱的仙乐之中去寻觅了。童这个字,在马勒今后的创作之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而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
TOP
12#

以前和现在的一段时间长期沉浸在马四中,也是个人最喜欢的交响乐之一,听的次数甚至超过了贝多芬的英雄交响乐.
TOP
13#

楼上MM高见!读后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说出了我想说而没有说出来、也说不出来的话。pfpf。
TOP
14#

原帖由 wangfeng202 于 2010-4-14 16:00:00 发表

版权所有,谢绝转帖      o(∩_∩)o

                                                《马四》—— 世上最美的坟墓


wangfeng同学好帖,这个音乐可以作为咱墓地前的音乐背景。
1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4/14 21:17:33 上传)

19.jpg

TOP
15#

回复 14# alma 的帖子

maazel在cbs中mahler中最经典的当属第2,第4,第8
TOP
1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7#

回复 15# hanson681 的帖子

谢谢Hanson先生,这张第八我会去找找。
TOP
18#

回复 17# alma 的帖子

不敢当  maazel第8风格趋缓  其成功一大部分归功于其中的男高音 RICHARD LEECH
这个名不见经传(至少对我来说不熟悉)的男高的演唱令人落泪 是我目前听过最好的演唱
TOP
19#

原帖由 CJ御姐控 于 2010-4-14 20:48:00 发表
     写的不错,很棒,恕我直言,我以为可以更加深入一些(只是个人认识)。
    我以为马勒第四,其实要尖锐的多,第一乐章其实是对海顿莫扎特古典式维也纳古典套曲的一种滑稽模仿,也有孩童的调皮,同时也是一种嘲讽。全篇马四我以为反映了一个青年很深邃的苦恼,对**生活、性的一种潜意识的畏惧,所以最后乐章天国的情景,是一种遁世,一种逃避,一个温馨而虚幻的精神避难所而已。
    对孩童温馨回忆的同时也是对其最后的诀别。可以说马勒把自己的童贞埋葬在了第四交响曲之中,因此楼主所写的最美的坟墓,我以为就是埋葬着这些东西。而之后马勒的音乐世界,则走向了更开阔的远方,童贞,童趣,童年的情景,恐怕只有在第八交响曲描绘载着浮士德灵魂的小天使合唱的仙乐之中去寻觅了。童这个字,在马勒今后的创作之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而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


cj这段点出马四的核心了——“逃避”才是这部作品的关键词。
实际上,作品折射出来的马勒这会儿还是从骨子里羡慕他那些早夭的兄妹,一切美化性质的东西都是在方方面面为此做装饰和铺垫。他们不必面对成年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苦闷和难堪(包括婚姻),他们可以享受无边无际的安宁,而人间即便天高云淡风轻,却仍然不得不面对那些现实恐惧。于是,天堂好,天堂妙,仙乐闻,天使笑,天堂里头乐陶陶......
联想到马老师当时在维也纳音乐圈里被娇宠得跟个小皇帝似的,那些真正在底层挣扎的人们也不知该做何感想?!所以,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欧洲评论家曾尖锐地指责这部作品“装腔作势”&“浮夸空洞”,真也不算冤枉了它和它的作者。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20#

回复 19# bodyheat 的帖子

so u'll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bodyheat老师这个签名很有意思。听完马勒第四现在正在听弗雷安魂曲,晚上又睡不着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