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不错,很棒,恕我直言,我以为可以更加深入一些(只是个人认识)。
我以为马勒第四,其实要尖锐的多,第一乐章其实是对海顿莫扎特古典式维也纳古典套曲的一种滑稽模仿,也有孩童的调皮,同时也是一种嘲讽。全篇马四我以为反映了一个青年很深邃的苦恼,对**生活、性的一种潜意识的畏惧,所以最后乐章天国的情景,是一种遁世,一种逃避,一个温馨而虚幻的精神避难所而已。
对孩童温馨回忆的同时也是对其最后的诀别。可以说马勒把自己的童贞埋葬在了第四交响曲之中,因此楼主所写的最美的坟墓,我以为就是埋葬着这些东西。而之后马勒的音乐世界,则走向了更开阔的远方,童贞,童趣,童年的情景,恐怕只有在第八交响曲描绘载着浮士德灵魂的小天使合唱的仙乐之中去寻觅了。童这个字,在马勒今后的创作之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而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