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乐何须懂?”--这位专家的观点大家认同吗? [复制链接]

查看: 7035|回复: 33
11#

春节的时候不是有人贴了一个视频上来吗。这个讲座很好。音乐是不能像小说或者油画那样去懂的。听起来很好听,很喜欢听,很动感情,很有感慨,就是懂了,不一定非要讲出个所以然来。
TOP
12#

只要是发烧友都懂音乐,只不过音乐的类型不一定相同。
没有发烧友买了一套器材放在家里不听的。一般都是因为喜欢音乐而买的。
不管是不是发烧友,只要能从音乐中找到乐趣就可以了。
音乐是可以带给人各种感受的,如果有感觉、有共鸣我认为就是听懂了。
但对音乐过分热爱也不好的,会影响生活和工作。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

音乐何须懂,懂了不是更好吗?

音乐活动由创作、演绎、欣赏三个环节组成。音乐欣赏涉及创作者、演绎者和听众,只是欣赏的角度和层面不一样。作曲家不会欣赏音乐何谈创作,演奏者和歌唱者不懂欣赏也就成了人肉midi了,听众不懂至少可以满足建立在生理反应上的情感体验,懂了可以透过生理反应和情感体验进入文化、艺术和知识上的享受。
以上理论观点可以说是音乐学学生第一堂课就必须知道的。透过上述观点展开音乐学的课程就是音乐学--音乐与社会的关系。音乐学从拉磨、汉斯力克、梅耶贝尔到今天探讨的也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迄今还是没有说清楚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为了谁。我觉得音乐学学到一定时候就很无聊了。
周海宏老师说欣赏音乐何须懂,但是他为什么懂那么多呢?他的音乐欣赏讲座如此精彩不在于他懂得多吗?知识就是这样,懂了以后觉得没什么,不懂时要么不在乎懂,要么耐心积累慢慢懂,可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搞得自己被贻笑大方。
我认为音乐欣赏不懂凭感觉一样欣赏音乐,但是懂(相对的)肯定有助于更好地欣赏音乐。事实是搞音乐专业的由于不重视文化、偏废其它知识,懂,更多是局限于专业理论,只能从作品的结构和音响层面欣赏音乐,而大多数音乐爱好者的知识结构除了音乐专业知识,其它知识比搞音乐专业的丰富,欣赏的时候借助于联想的角度丰富,从文化层和情感层面上欣赏,得到的感受更多。这就是搞专业的容易对音乐生腻,而知识丰富的爱好者越听越着迷。艺术院校高考时文化分280-350分就上线。大家可以想一下一个文科考生高考总分才这么一点,他的知识量和表达能力有多强,可想而知。试想一下搞艺术的没有文化是什么样子,如果再没有生活阅历,那音乐出来不就白开水了。
周海宏老师的讲座精彩源于他丰富的生活阅历、音乐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相关于他的专业多年来积累的知识,还有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包括教书和讲座)。他说“何须懂”是他懂了以后才这么说的。
不懂,盲人摸象自得其乐。懂了,犹如盲人重见天日,或者至少是近视眼者戴上近视眼镜看得更清楚,不是更好么?
TOP
14#

终于看到一篇和我的观点基本一致的帖子了!

其实类似于这个的问题,著名指挥家陈佐煌先生早在几年前来成都演出之际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过。他认为,尤其是听一首古典作品时,如果你觉得它很好听,即使你不知道是哪位作曲家写的哪首作品,那没关系;你不知道这首作品要表达什么,那也没关系。
为什么现在的不少(注意,不是所有的)乐迷对古典音乐没什么兴趣?周海宏这位专家提到的“人家就说风凉话‘你听得懂吗?听不懂装什么高雅啊?装相’”是一重要的原因。换句话说,就是因为那些人说这样的风凉话,使一些爱乐者没兴趣,甚至不敢去欣赏古典音乐。
其实对于欣赏古典音乐,我同意陈佐煌先生的观点!当你听一首不知道谁写的古典作品时,只要觉得好听,TA自然会对这首作品的作者、名称、背景以及所要表达什么等方面慢慢产生兴趣。我觉得这样是最好的。
当然,对于古典音乐的入门人士甚至是“门外汉”而言,我觉得可以以一种稍微“另类”的方式去接触古典音乐。我把这种方式叫“Reference”。
对于这个世界你相当地古怪,对于我你一点也不奇怪……
TOP
15#

周老师这句话是针对没入门的乐盲说的,是在为总是感觉“听不懂”音乐的人打通接受上的障碍,可不是真的要说音乐不需要“听懂”。
TOP
16#

关于接触古典音乐的Reference方式

我这里所谓的Reference是怎样的一种方式呢?下面简单说一下。
大家知道,其实古典音乐在影视作品、广告、手机铃声,甚至流行歌曲里都会出现。我举个例子,《音响技术》的大草在《原音精选2006》介绍萨拉萨提的《流浪者之歌》里提到,现在不怎么听古典音乐的人都知道这曲子,那得拜周星驰的《功夫》所赐。这就是典型的一例Reference方式。
至于流行歌曲方面,台湾的金革有发行过一张《莫扎特不想长大》的CD。里面选的古典作品基本上是被2000年后发表的流行歌曲里用到的。比如S.H.E的《不想长大》和《波斯猫》分别取材自莫扎特《第四十号交响曲》第一乐章和凯特尔贝的《波斯市场》。
我觉得对平时很喜欢听流行歌曲的古典入门者甚至门外汉而言,这张碟的Idea非常好!这类人一旦对这些作品产生兴趣后,就会自觉地去了解这些作品的作者、名称、创作背景以及它表达什么等几个方面。
最后编辑Albert2008 最后编辑于 2010-03-16 10:32:09
对于这个世界你相当地古怪,对于我你一点也不奇怪……
TOP
17#

原帖由 和谐花园 于 2010-3-15 23:17:00 发表
看来不懂比懂还深奥...

hehe 说得好!
TOP
18#

先讨论何为懂,再讨论何为不懂。
文章太长了,滚轮都滚了很久...
TOP
19#

周先生无非是为了卖书
TOP
20#

说的还是有一点道理,也是有一点水平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