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738394041424344» / 5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0·房事】——独立视听室打造全记录 [复制链接]

查看: 304952|回复: 511
401#

原帖由 yabill 于 2010-2-8 17:34:00 发表
下次探访,带上这套DIY的分体唱放去听听看!










[/at......
这个是宝大的超级唱放吗?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402#

原帖由 无难 于 2010-2-8 23:20:00 发表
原帖由 yabill 于 2010-2-8 17:34:00 发表
下次探访,带上这套DIY的分体唱放去听听看!

[/at......
这个是宝大的超级唱放吗?



是的,我。。。。。。又在折腾另一套,这回是俺的啦!
TOP
403#

今晚和LP窝在沙发上静静地听蔡琴的《机遇》,一直听到《月光小夜曲》后,LP忍不住说:太动听了!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404#

原帖由 mylp 于 2010-2-8 23:18:00 发表
原帖由 zui 于 2010-2-8 18:12:00 发表
环境很舒适呢,不过是大师告诉你聚酯吸音板实贴到墙上的吗?那我只能无语了

是的,不知老兄有何高见?

聚酯吸音板在实贴的时候吸音系数很小,不过你这样做权当是装饰用了。任何多孔吸声材料不留背腔,吸音系数都很小,只对高频有作用。我看了下你的测试,基本上和我预想的一样,高频已经滚将了,不过这样听感可能很舒适。此外这样的测试还欠专业,比如没有瀑布图,没有脉冲响应,1/3倍程对判断低频问题有点笼统,这样很难全面判断问题所在
TOP
405#

楼上说得有点道理,不过这样的处理对控制混响是有作用的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406#

原帖由 zui 于 2010-2-9 7:50:00 发表
聚酯吸音板在实贴的时候吸音系数很小,不过你这样做权当是装饰用了。任何多孔吸声材料不留背腔,吸音系数都很小,只对高频有作用。我看了下你的测试,基本上和我预想的一样,高频已经滚将了,不过这样听感可能很舒适。此外这样的测试还欠专业,比如没有瀑布图,没有脉冲响应,1/3倍程对判断低频问题有点笼统,这样很难全面判断问题所在

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肯定是打龙骨留空腔塞吸音棉再铺吸音板,原本的方案也是这样的,但后来初步测试后觉得没必要了,就临时改了方案,这些做法都是很有针对性的,并非盲目地死板地按传统思维去做,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就早早将器材搬进来,边听边做,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纸上谈兵。我很少看到有烧友在施工未完成就搬器材进来的,有时我就觉得不解,没有器材在先,房间的处理是根据什么来做的呢?这样做出来就一定能保证发挥出器材应有的水准吗?
这个房间的精华不在于实铺的那些吸音板,而是那几个看似简单的声学装置,我曾经问过王先生这些装置的尺寸啊角度啊位置啊是如何确定的?他只是笑着说了一句:这就是吃饭的家伙了。我想不是他不愿意回答,而是要解释起来真不容易,俺可能也听不懂。。。至于他的测试是否专业俺可不想考究,对俺来说,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高频有滚降是器材本身的问题,房间是无法改变喇叭本身的物理特性的,器材的某些缺陷也许可以通过后期的搭配调整来补救一下,事实上后来换了一条信号线后,高频的表现确实有改善了。由于全频喇叭的限制,高频的延伸不可能去得太高,但起码可以尽量做到通透、顺滑和甜美。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407#

空谈理论的人很多,具能实践又能把事情整明白的人不多。
TOP
408#

原帖由 mylp 于 2010-2-9 14:2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zui 于 2010-2-9 7:50:00 发表
聚酯吸音板在实贴的时候吸音系数很小,不过你这样做权当是装饰用了。任何多孔吸声材料不留背腔,吸音系数都很小,只对高频有作用。我看了下你的测试,基本上和我预想的一样,高频已经滚将了,不过这样听感可能很舒适。此外这样的测试还欠专业,比如没有瀑布图,没有脉冲响应,1/3倍程对判断低频问题有点笼统,这样很难全面判断问
   非常羡慕和佩服你的听音室以及你的想法和执着精神,确实很棒!  但是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仅供参考:过多地依赖现有器材做参考,去调整音室,会不会影响将来一旦换了器材后的听感?最好是找一套或几套器材来多试试,这样是否更有把握一些?--------
TOP
409#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0-2-9 14:56:00 发表
空谈理论的人很多,具能实践又能把事情整明白的人不多。

呵呵,这位兄弟,我实践的可以说比任何烧友都多,只是俺比较低调,不爱显摆我的听音室罢了。
对于楼主,恭喜你得到一个环境优美的听音室,给你拍砖恐怕你不爱听吧。不过等到你见过真正专业的分析,就会明白我说的不是空话,另外房间模式不可能通过器材去改变。另外,像你这样做的案例很多很多,声学处理本来就不能按照死规律,你只见到其中一种。
最后编辑zui 最后编辑于 2010-02-09 16:32:50
TOP
410#

原帖由 lcj 于 2010-2-9 16:00:00 发表
非常羡慕和佩服你的听音室以及你的想法和执着精神,确实很棒!  但是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仅供参考:过多地依赖现有器材做参考,去调整音室,会不会影响将来一旦换了器材后的听感?最好是找一套或几套器材来多试试,这样是否更有把握一些?--------

谢谢你的建议。我现在的器材的声底正是我喜欢的那种,相当一段时间内也不会去作大改变的,就算以后要升级也会找同类风格的器材,所以目前来说还是很有参考意义的,房间打好基础了,以后换东西自然会心中有数。再说,以后真要大动作换器材的话还可以再请王先生来帮忙调整。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