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然去雕饰】莫扎特的一些小提琴作品 [复制链接]

201#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11-23 5:44:00 发表
原帖由 拂晓之歌 于 2009-11-22 16:12:00 发表
克莱默和哈农库特的莫小协,偶认为他拉得太慢了,一方面很优雅,另一方面也是有气无力,好像是要刻意制造非常深刻的内涵,灌注到莫扎特充满青春气息的早期作品中去。

穆特尚未听过……
因为有谢林、格洛米欧这些大师在前,很难超越了,尤其他们的文化底蕴、对艺术的赤字之心,这些音乐素养对拉琴影



是啊,老大师们不仅态度虔诚,而且那一代人经历过二战,人生历练是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人所不能比拟的。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11-23 5:54:00 发表
原帖由 拂晓之歌 于 2009-11-22 17:02:00 发表
如同言多必失,录音过多的音乐家,例如卡拉扬伯恩斯坦,高产量下乐坛和商业地位稳固了,然而非议也相应地增多起来。
艺术商业化的结果。看到朗朗到处去走穴赚钱,不是妒忌他,而是感到悲哀啊。



唉,DG如今的造星运作,跟娱乐圈炒作流行歌手差不多了。
TOP
202#

与拂晓之歌兄探讨:现在喜欢古典音乐的爱乐者基本上分为两派:一派喜欢新录音,他们认为艺术是在不断发展的。今天的艺术家水平更高。另一派是喜欢模拟录音的,尤其喜欢5、60年代的演奏家和指挥等等。他们认为那时候才是古典音乐的黄金时代,而今天古典音乐衰落了。我是属于后者,我听古董箱和黑胶。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其实我只要举一个例子,大家就可能明白我的意思了:有谁的指挥超过了福特文革勒了吗?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03#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11-23 10:00:00 发表
与拂晓之歌兄探讨:现在喜欢古典音乐的爱乐者基本上分为两派:一派喜欢新录音,他们认为艺术是在不断发展的。今天的艺术家水平更高。另一派是喜欢模拟录音的,尤其喜欢5、60年代的演奏家和指挥等等。他们认为那时候才是古典音乐的黄金时代,而今天古典音乐衰落了。我是属于后者,我听古董箱和黑胶。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其实我只要举一个例子,大家就可能明白我的意思了:有谁的指挥超过了福特文革勒了吗?


偶的感觉是,新录音更发烧,崇拜者更有追星倾向,像现在唱片封面,特别是女小提琴家,往往带点色情暗示(汗……)。

相比之下,老录音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我认为5、60年代及更早以前的演奏家和指挥,现在任何一个通常能见到的,都必定有其过人之处。

完全听单声道也不好,毕竟声音欠缺太多,光听早期录音的话,总不免带点幻想“听不到的声音”的yy感觉。

还是模拟黄金时代那二三十年最好,那一代人演绎技术之高早有定论,精彩录音不少,何况曲目也比现在要广泛得多。现在市场萎缩,曲目范围越来越小,很多曲目例如勃拉姆斯钢琴独奏作品,如今正当红的钢琴家几乎没人录它。
TOP
204#

这个话题挺有争议的,大家如果感兴趣不妨直言。
我再举一个例子:有谁超过了海菲兹了呢?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05#

我觉得古典音乐绝大部分的保留曲目,最迟到模拟时代晚期就都已经被大师们演绎完了,留下了大量典范性的录音,留给后人的余地真的不多。今人往往是另辟蹊径,搞新搞怪了。

顺带转一篇文章,多少也流露出了这个意思:

最后的伟大钢琴家

古典号外 诺曼•莱布雷希特专栏作者为英国著名乐评家、《旗帜晚报》专栏作家

  伟大钢琴家中硕果仅存的两位也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了。硕果仅存?是的,在过去的40多年中,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Brendel)和弗拉季米尔•阿什肯纳齐(VladimirAshkenazy)已经把所有古典曲目和大部分浪漫曲目挨个儿录成唱片,使得全世界有教养的家庭都能从唱片中体味到文化的精髓。

他俩都录过全套32 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27 部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布伦德尔甚至录过两次。

  他们还录过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李斯特,阿什肯纳齐还要加上肖邦。这位俄国流亡者还擅长穆索尔斯基、拉赫马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斯克里亚宾和肖斯塔科维奇。那位奥地利移民则着眼于海顿、德沃夏克,甚至挑战勋伯格的钢琴协奏曲。

  布伦德尔和阿什肯纳齐是音乐界最吃苦耐劳的人,更是金字招牌,从来没有恶评。阿什肯纳齐只与Decca合作。布伦德尔起先与Vox合作,在成熟期转投Philips。他俩一开始都住在伦敦,交通便利,社交生活丰富多彩。阿什肯纳齐从上世纪80年代起指挥乐队,现在带领悉尼交响乐团,本人则住在地球另一极的冰岛。布伦德尔则以写作为副业,其文时常得到桂冠诗人的好评,作为旅居英国的音乐大哲人,他力挺英国左派。

  只要唱片业继续繁荣,他俩就能有条不紊地灌唱片,几乎每两个月他们就会出版一张新专辑,永无止境。其他大钢琴家比如阿格丽姬、巴伦博伊姆、波利尼也录过成堆的唱片,但没人能像这两位一样,如此有序、完整、数十年如一日地在作品编号中耕耘。然而在过去的10年中,唱片公司黔驴技穷,开始在电视真人秀上复制他们的天才。

  现年71岁的阿什肯纳齐在3个手指被诊断出退化性骨关节炎后放弃了钢琴演奏。77岁的布伦德尔12月要在维也纳举行最后的告别演出。

  我十分钦佩他们,但原因很不同。阿什肯纳齐的演绎是我们时代的奇迹之一,他弹的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开头部分,听起来像是把多年的练习和思考都融进了一段任何翻乐谱的人都能演奏的简单旋律中,然而我们听到的不是扭曲的错综复杂,而是一种通透无滞的心灵、清静澄澈的演绎。阿什肯纳齐70年代与普列文棒下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拉赫马尼诺夫协奏曲是一场革命,因为他避开了杂耍般的炫技风格,用一种对话般的亲切演绎了这些高难的作品。他还让斯克里亚宾的独奏作品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后来又对肖斯塔科维奇在战时创作的第二奏鸣曲发生了兴趣。他那种既富于洞见又不乏欢愉的风格,我还从未在别人身上发现过。直到今年问世的最后一张录音,阿什肯纳齐一直在挑战界限,哪怕他时常强调旧有经典的范围。

  阿什肯纳齐惯于保持沉默,他接受的采访屈指可数,大概只有隐居时的霍洛维茨才能与他相比。布伦德尔则没法不吸引人注意,他身材颀长、略微佝偻,时常坐立不安、眯着近视眼朝台下看,唯恐观众丢下他跑回家。他乐意展示自己的博学多才。他的舒伯特让人难以抗拒,哪怕在揭露维也纳的阴暗面时,用的都是一种习惯性的抒情风格。布伦德尔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模仿情绪的诀窍。只要听他让音锤敲在琴弦上那前几个音,你就知道这个夜晚将会怎样,不管你听的是音乐会还是唱片。

  他很幸运地找到了再合适不过的录音搭档—内维尔•马里纳爵士(SirNevilleMarriner)和圣马丁室内乐团。他们一起录制了莫扎特协奏曲,其中的巅峰是K595,空前绝后。他家里的壁炉台上放满了格莱美奖杯,然而始终萦绕在我脑海里的却是他早期在Vox的录音,那时年轻而充满渴望的阿尔弗雷德录制了李斯特对歌剧咏叹调的超技改编和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皇帝》,乐队是从维也纳爱乐中临时抽调的草台班子,指挥台上是默默无闻的祖宾•梅塔。布伦德尔证明了他可以演奏制作人放在他面前的任何曲目,而且令人信服。

  如今批量式生产唱片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也没有第二个布伦德尔或者阿什肯纳齐了,也许这并不是坏事(虽然我对他们敬仰有加)。音乐不需要铺地毯式的演奏。

  过不了多久,一尘不染的布伦德尔和阿什肯纳齐全集就会准时到位,所有的错音被技术处理掉,封面上会是演奏家授意的照片—要么像个成功商人,要么对着键盘深情闭眼,而唱片里的介绍手册肯定严肃得要命,好像就是为了要吓跑那些随意的听众。不同作品之间的区别在天衣无缝的产品线中模糊了。光看封底的目录,你很难从一座上好的矿山里捡出一块纯金。

  尽管布伦德尔和阿什肯纳齐的版税都不低,我不禁怀疑他们是否会同意忙碌的德国男中音费舍尔-迪斯考(DietrichFischer-Dieskau)的说法,他曾悲伤地向我承认,他为自己能够名垂青史已经工作得太多,没有给下一代留下什么竞争或者赶超的余地。从录音上来考量,布伦德尔和阿什肯纳齐无疑是最后的伟大钢琴家;但是在后录音时代,伟大的含义已经变了。当你用不那么机械、不那么以永恒的标准去衡量时,音乐的力量就有了新的定义。

  莱布雷希特推荐

  阿什肯纳齐最佳唱片: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康德拉申指挥,1963年莫斯科录制)贝多芬《克鲁采尔奏鸣曲》(小提琴:帕尔曼,1973年伦敦录制)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奏鸣曲》(2003年萨福克录制)布伦德尔最佳唱片:李斯特《歌剧选段改编》(1961年维也纳录制)舒伯特《A 大调奏鸣曲》(1999年斯纳普录制)勋伯格《钢琴协奏曲》(库贝利克指挥,1971 年慕尼黑录制)

  作者为英国著名乐评家、《旗帜晚报》专栏作家
最后编辑拂晓之歌 最后编辑于 2009-11-23 10:42:00
TOP
206#

S兄,再来一位,凑“三座大山”吧,哈哈哈哈
详解zxw2216:
Z:我的名字;  X:希望,信心,信念;  W:Winer;
22:四平八稳,二二得四,二四得八,音译“嗷嗷” ;16:要顺;顺利,无阻;
连起来:我相信我的成功是嗷嗷顺利的!我在获得成功的路途上稳健而畅通!势必达成!
TOP
207#

原帖由 ZXW2216 于 2009-11-23 23:02:00 发表
S兄,再来一位,凑“三座大山”吧,哈哈哈哈
那就霍洛维兹吧?今天的演奏家和他相比如何啊?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08#

i不知道你们说的古典音乐包不包括巴洛克、或更以前的音乐,这些音乐好像5、6十年代的指挥演绎的不多,那如何超越!
TOP
209#

布伦德尔最佳唱片:李斯特《歌剧选段改编》,这张谁有?里面有些啥选段?
TOP
210#

原帖由 亮亮2 于 2009-11-25 13:09:00 发表
布伦德尔最佳唱片:李斯特《歌剧选段改编》,这张谁有?里面有些啥选段?

Thibaudet 的版本,布伦德尔的没见过:
0.jpg (, 下载次数:2)

jpg(2009/11/26 5:24:57 上传)

0.jpg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9-11-26 05:31:12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11#

01. Rigoletto: paraphrase de concert (Verdi)
02. Valse de concert sur deux motifs de Lucia et Parisina (Donizetti)
03. Valse de l'opera Faust (Gounod)
04. Polonaise From Eugene Onegin (Tchaikovsky)
05. Spinning Chorus From Der fliegende Hollander (Wagner)
06. Recitative And Romance From Tannhauser (Wagner)
07. Lohengrins Verweis An Elsa From Lohengrin (Wagner)
08. Schluss-Szene aus Tristan und Isolde - Isoldens Liebestod (Wagner)
09. Fantasie uber 2 Motive aus W.A. Mozarts Die Hochzeit des Figaro (erganzt von Ferruccio Busoni)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12#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11-26 5:2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亮亮2 于 2009-11-25 13:09:00 发表
布伦德尔最佳唱片:李斯特《歌剧选段改编》,这张谁有?里面有些啥选段?

Thibaudet 的版本,Thibaudet 好像是第一位公开自己的性取向的钢琴家。
TOP
213#

谢谢二位兄台。Thibaudet版看到过,但曲目不吸引我所以没买。

好久以前在广播上听到类似的演奏,但那大多是Puccini的选段,印象深刻。不知道是哪张唱片。
TOP
214#

非常喜欢格律米欧的莫扎特小提琴作品,雍容华贵,谦谦君子的风度
TOP
215#

布伦德尔好多唱片都绝版了,DECCA快点换牌再售!
TOP
216#

古典音乐爱好者,一群年轻的老者。

传统是一剂迷魂药,它让一些年轻人变得保守,让一些文化人固步自封。这是历史的悲哀呀!


签名:
——我只听当代音乐和当代人演奏的古典音乐。
TOP
217#

原帖由 chenluchenluche 于 2009-11-27 14:02:00 发表
非常喜欢格律米欧的莫扎特小提琴作品,雍容华贵,谦谦君子的风度
在立体声时代,谢林和斯内德汗的莫扎特都值得关注,他们都是深得德奥真传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18#

原帖由 mgw 于 2009-11-29 21:53:00 发表
传统是一剂迷魂药,它让一些年轻人变得保守,让一些文化人固步自封。这是历史的悲哀呀!


签名:
——我只听当代音乐和当代人演奏的古典音乐。
过渡沉迷音乐是不好的。但我不太同意兄台的说法。就像今天,我们仍然非常欣赏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一样。艺术不会过时的。当然,如果严格要求自己,多学习新作品是对的。我在大学时期问过一位画家,我问他学习艺术要关注什么。他说有两点:一是研究艺术的发展规律,二是注意当代人关心什么?仅供大家参考。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19#

为什么说谢林擅长演奏莫扎特,这和他的师承也有关系的。
他主要跟三位大师学习过,就是黑斯、卡尔.弗莱什和蒂博。
黑斯是德国小提琴学派的代表人物,德国小提琴学派比较强调技巧,
而卡尔.弗莱什年轻时是在维也纳学习,后来去法国求学。
而蒂博是法国小提琴学派的代表人物。
所以谢林的演奏风格同时兼顾了德国小提琴学派和法国小提琴学派的精髓。
一方面具有高超的硬技巧,另一方面具有法国小提琴学派优雅、轻灵的特点。
这些特点都是演奏莫扎特比较需要的,
所以说谢林是比较适合演奏莫扎特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20#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11-30 11:23:00 发表
原帖由 chenluchenluche 于 2009-11-27 14:02:00 发表
非常喜欢格律米欧的莫扎特小提琴作品,雍容华贵,谦谦君子的风度
在立体声时代,谢林和斯内德汗的莫扎特都值得关注,他们都是深得德奥真传的。

说到我的心里去了,谢霖无论是和吉卜森合作的小提琴协奏曲还是和海布勒合作的小提琴奏鸣曲都是让我听不够的好录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