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deRud 于 2009-10-25 10:47:00 发表 昨天去听了。那种块状的一坨一坨的音响实在是惨不忍睹,细节全无,圆号和长笛的错音让我有点意外。看来夏伊在阿姆斯特丹晚期搞了太多的现代音乐,试图把玩现代的方法强加于格万德豪斯身上,于是弄出了这样古怪的音响。当然,像我这样想的并不是我一个。我身边坐的是曾经在莱比锡听过布隆姆施泰特的格万德豪斯的台湾中国时报记者,她也惊叹格万德豪斯的混沌音响与布隆姆施泰特时期迥然不同。期望全在今晚的门德尔松和布四了。 |
你们都是这个感觉?
我们一起在大剧院听现场的朋友很多,其中肖老师也在莱比锡听过,还在伦敦芭比肯听过。芭比肯那个厅的声音惨不忍睹,但现场英国人的反应还是非常热烈的。她当时打电话说太奇怪了。我在香港听海汀克和芝加哥时候,也遇到一位搞专业的,他在莱比锡和香港都听过格万特豪斯,他说觉得香港这个场所不是太好,在莱比锡的现场太好了。他个人喜欢莱比锡胜过德累斯顿。有的朋友觉得莱比锡的声音粗,当时他解释喜欢莱比锡胜过德累斯顿的原因就是,莱比锡的声音更细腻一些。
质疑一些北京乐友的听感,有二个方面。一个是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问题。大家都看到,把浮云都压成了水平,就该知道这个厅的建声问题很大。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内的绝大部分区域和座位,声音都很糟糕,或传不过来,或发蒙发浑,或发干发涩。阿巴多指挥马勒第四,池座中间靠后(不是后面),女高音都听的像次高音。这次不知道你们都坐在哪里,那位来自台湾的媒体朋友坐在哪里?
第二个方面,就是个人的口味。风格问题,确实不好说是否每个人都能接受。至于差错问题,奇怪的是,阿巴多带的卢塞恩这个临时季节性乐团,现场毛病那么多,怎么很少听到有人提及差错问题,反而一片叫好!你说的音效问题,我更纳闷。以马勒第一来说,阿巴多和卢塞恩用的第一小提琴20人,中提琴15人,大提琴16人,竖琴2把;都比夏依和莱比锡多,阿巴多不想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