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D转换器还有一个很特殊的情况,其实对于16位的AD转换器理论上的准确位(NO MISSING CODE)只有15位,这是因为最后面那位是不准的,于是后来有改良型号把它进行改变于是NO MISSING CODE有16位了。比如ADS8507I 和ADS8507IB的区别。
其实从SONY的20BIT录音以及2088开始,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一来高BIT能保证的NO MISSING CODE有16BIT以上,二来采样频率的提升能有效地消除模拟前端的影响(上文提到的抗混叠滤波器等)。理论上会好点的,但是还涉及其他的因素,比如大家业已习惯了的厚重而高频其实有欠缺音色音色习惯,另外,电路上的运放和分立器件的选择也会对音色造成影响,2088就像是日本人做音响,日本人一天到晚在实验室里面,但是英国人一天到晚是在音乐厅,有时候理论是合理的东西,实际上确实莫名其妙,逻辑正确但是实际是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在实际的设备设计的时候我们经常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