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年…那月…那些音符“之1” [复制链接]

查看: 37753|回复: 288
41#

原帖由 雷笑天 于 2009-10-8 23:20:00 发表
从艺术的角度上来说,八大样板戏并非“狼孩”,应该是“红孩”,江青也并非“狼”,从某个角度说,江青对中国的艺术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八大样板”对传统京剧的现代化做了些探索,但是,“狼孩”就是“狼孩”,其基因已然发生变异。
最后编辑溪秀兰 最后编辑于 2009-10-09 09:48:04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42#

雷兄说江 青于中国的艺术发展起“作用”,好象没人认同江 青于中国的艺术发展有什么“作用”或“贡献”。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43#

上山砍柴兄“最爱邓丽君其次爱奚秀兰”,溪秀兰“最爱奚秀兰其次爱邓丽君”,按照我前述的观点,换个角度考虑,某种意义上得拜“八大狼孩”的马前卒功劳之所赐。同样道理,这还得感谢一手奶大这“八大狼孩”的江 青了?这是什么逻辑啊 ?!哈哈哈……
最后编辑溪秀兰 最后编辑于 2009-10-09 09:43:41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44#

原帖由 溪秀兰 于 2009-10-9 9:20:00 发表
雷兄说江 青于中国的艺术发展起“作用”,好象没人认同江 青于中国的艺术发展有什么“作用”或“贡献”。


坏作用也是“作用”嘛!小人得志导致群体失控的范本。毛先生被那贼婆娘毁得不善,可惜~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45#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9-10-9 8:19:00 发表
当笔者由“下乡知青”考入地区“样扳团”,成为乐队一员时。样板戏便成为笔者工作与生活的核心了。当时正值排演芭蕾舞剧“白毛女”。同一谱台的是一位西安音乐学院毕业的青年。他学的专业是二胡。真是难为他,团里领导要他拉小提琴。记的在排练白毛女中八路军进扬各庄那段音乐时,小提琴声部是长时间快速十六分音符。这可难坏了他。他把每一拍的四个音符简化为二个,才勉强跟的上大伙。这


这故事正点~~~

其实把样板戏当作中国最早期的“乐与怒”(Rock&Roll)听,是很前卫的。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46#

顶万众兄的贴
一个时代不要全盘否定,难道一无是处吗,事事无绝对,若干年后看今天呢,不要把问题过分放大,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要有热爱生活的心境
享受生活,享受音乐,享受美
发烧新兵,CD尚未玩好,又开始折腾LP
TOP
47#

原帖由 溪秀兰 于 2009-10-9 8:49:00 发表
原帖由 雷笑天 于 2009-10-8 23:20:00 发表
从艺术的角度上来说,八大样板戏并非“狼孩”,应该是“红孩”,江青也并非“狼”,从某个角度说,江青对中国的艺术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八大样板”对传统京剧的现代化做了些探

在“八大样板戏”这个问题上,溪兄更偏向于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待它。
同时,看待一个事物或人,一旦认定它是XXXX,那么围绕它的一切就都是XXXX了。如同溪兄的签名“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一样。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48#

哟!在我的回帖里,溪兄的签名也这么醒目扎眼,请问各位,如何操作才能把它弄小了?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49#

      历史啊历史,在进样扳团之前,俺是倒媚透顶的年轻人。在66年那场史无前例的“革命”开始不久。俺就被“红五类”“专政”了。每天劳动挖莱窑、干各种杂活。吃发霉的米。
    “俺父是国民党知识分子,文革结束后又变为党委书记。”
      派系爭斗时,俺被造反派痛殴一次。因身体柔软,並无伤害。原因是那派人斗俺老子时让老人家跪铡刀。俺一时怒起,用磚块打伤一革命分子。

    那些往事多去了,能讲三天三夜。可是反思了这些年,却越来越沒有怨与恨。个人的命运永远是时代浪涛中的一叶小舟。人性的善与美在任何时空都在彰显。

    况且,古来今往,东西南北。历史总是以不同的面目在重复着。政冶、経济大潮中,沉浮生灭是多么稀松平常哟。
在G弦上……
TOP
50#

那年…那月…那些音符“之4”。

改革开放后,西方及世界各国的古典、现代、流行…所有的音乐艺术迅速市场化。在这三十年中,听过了各类音乐,许多经典后。回头再看“样板戏”,确实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式経典。熟悉这些音乐的朋友。谁都会记的“智取威虎山”中扬子荣打虎上山那段前奏。在弦乐队急速的音流群中,园号独奏出由京剧唱腔变化而来的旋律。这段行色匆匆中豪气冲天的管弦乐神来之笔,后来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独立乐曲而广为流传。懂京剧的票友们,谁又不说“杜鹃山”整出剧唱腔设计的精美。笔者常听杜剧中“乱云飞”的那个唱段时,每每惊叹这段音乐多侧面多层次的丰富。和整个唱段对心理刻画的复杂,微妙。其主旋律抑扬顿挫,交响乐队的织体,合唱的安排,浑然天成。人们常津津乐道普契尼、威尔弟歌剧中的某些咏叹调。依笔者看,这段“乱云飞”的音乐艺术性絲毫不逊于那些经典段子。而且是“我们自已”的咏调叹。
在G弦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