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请来说下《Violin Showpieces 流浪者之歌》 [复制链接]

1#
今天在家听穆特版的《Violin Showpieces 流浪者之歌》突然有所感触,想听听别的版本而手上刚好又没有,
于是又到网上听了几个其他演奏者的版本,发觉还是对海菲茨比较有感觉,哈哈
请各位说说那个演奏者的版本最能感动到你呢!
分享 转发
TOP
2#

自己先顶一下
TOP
3#

好的版本太多了,基本上出过唱片的小提琴家都拉过。当然个人以为还是海菲兹三十年代在百代的录音最好。
TOP
4#

原帖由 po 于 2009-6-21 20:20:00 发表
今天在家听穆特版的《Violin Showpieces 流浪者之歌》突然有所感触,想听听别的版本而手上刚好又没有,
于是又到网上听了几个其他演奏者的版本,发觉还是对海菲茨比较有感觉,哈哈
请各位说说那个演奏者的版本最能感动到你呢!

最喜欢的莫过于海菲兹与RCA乐团合作的版本。
海菲兹.jpg (, 下载次数:4)

jpg(2009/6/21 23:22:13 上传)

海菲兹.jpg

最后编辑雷笑天 最后编辑于 2009-06-21 23:22:13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5#

RCA出的,弗雷德曼演奏的此曲,也非常不错。录音一流。
TOP
6#

原帖由 雷笑天 于 2009-6-21 21:52:00 发表
原帖由 po 于 2009-6-21 20:20:00 发表
今天在家听穆特版的《Violin Showpieces 流浪者之歌》突然有所感触,想听听别的版本而手上刚好又没有,
于是又到网上听了几个其他演奏者的版本,发觉还是对海菲茨比较有感觉,哈哈
请各位说说那个演奏者的版本最能感动到你呢!

最喜欢的莫过于海菲兹与RCA乐团合作的版本。
其实,我就是一个“伪发烧友”!
TOP
7#

原帖由 铁血十字 于 2009-6-21 22:58:00 发表
RCA出的,弗雷德曼演奏的此曲,也非常不错。录音一流。

录音确实一流,不过也就只是录音一流而已...
TOP
8#

也推介
DORON
DRC4004
奧特諾波索夫(Odnoposoff) +日內瓦廣播交响樂團(立體聲)
DRC4004.jpg (, 下载次数:4)

jpg(2009/6/22 12:03:25 上传)

DRC4004.jpg

TOP
9#

上面两张都是好碟,恐怕难已找到了
TOP
10#

原帖由 po 于 2009-6-22 12:45:00 发表
上面两张都是好碟,恐怕难已找到了

DORON 淘宝有:
http://shop57519951.taobao.com/?catId=98289548&queryType=cat&categoryName=RG9yb24gyPDKvw%3D%3D&encodeCategoriesName=y&search=y
TOP
11#

看了,找不到以上的唱片!
因为爱乐,所以发烧
TOP
12#

回复 11# 无胆匪类 的帖子

應是缺貨,可预訂,不妨再試一下
TOP
13#

转帖几个网上搜到的评论
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六版本比较谈
今天突然心血来潮想写这个(悄悄的说,实际上是昨天错过了一场交响音乐会,神童的《安魂曲》,本想感受一下现场的感觉,可惜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实在郁闷)。其实我的古典音乐欣赏水平一直处在入门的阶段,不过即便这样,我还是喜欢上了对一部作品多版本演绎的比较,但毕竟经验和水平有限,目前也只比较详细的对比过几首小提琴曲——《梁祝》、维瓦尔第的《四季》和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

    初听这首名曲是在那张烧友中评价甚高的穆特《卡门幻想曲》中,当时纯粹只是为了测试耳机器材的水平,完全忽略了对音乐本身的鉴赏,只觉得这曲子的录音效果非常好。等到我啃完大学图书馆里许多与古典音乐的相关书籍后,再回过头来听这首名曲,却有不一样的感受,特别在经过了第三部分悲伤的情绪之后,突然进入到第四部分无比欢快的音乐中,我情不自禁地跟着旋律开始晃动脑袋,感觉仿佛自己也身在那群吉普赛兄弟中间,跟他们一起载歌载舞,好不尽兴。听到这里,我才发现自己在不经意中“听懂”了这首曲子,于是很是兴奋,原来听懂一首曲子的感觉竟是如此美妙。

    要想听懂一段古典曲子,详细地查找资料了解作曲家的介绍及曲子本身的含义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是通向古典的一把钥匙。而事实上,今天要去听音乐会的朋友(几乎从没接触过古典乐,连交响乐分几个乐章都不太清楚 = =)要我介绍一下古典的基础知识,我这半桶水咋说得清楚啊,我就让他去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去看看专业的评析。所以在此贴上《流浪者之歌》的专业介绍和评论,不知道的朋友可以借此了解一下,而已经知道的朋友也可以再重温一遍。(注:以下如有涉及资料引用的部分,一概以分段加双引号来表明)

    “ 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又名《吉普赛之歌》,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萨拉萨蒂的作品自始至终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纯粹的小提琴作品。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吉普赛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但都是从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这个民族活泼、乐观、能歌善舞。作者萨拉萨蒂运用十分恰当的手笔描写了这一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技巧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本曲中的管弦乐伴奏部分,也是作者亲自编配的。

  全曲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板,C小调,4/4拍子。由强而有力的管弦乐齐奏作为开始,然后主奏小提琴奏出充满忧伤的旋律。这一部分很短,只是全曲的引子。

  第二部分:缓板,由小提琴奏出新的旋律,是一种美丽的忧郁,以变奏和反复做技巧性极强的发展,轻巧的泛音和华丽的左手拨弦显示出这一主题的丰富内涵。在这部分,管弦乐并不太明显,始终是以小提琴的轻柔旋律为主题。

  第三部分:稍为缓慢的缓板,2/4拍子。小提琴装上弱音器,"极有表情地"奏出充满感伤情调的旋律,悲伤的情绪达到极点。这一旋律广为人知。

  第四部分:2/4拍子,急变为极快的快板,有与第二、三部分形成明显对比的豪迈性,反映出吉普赛民族性格的另一面--能歌善舞。以管弦乐的强奏作为先导,小提琴演奏出十分欢快的旋律,右手的快速拨奏与高音区的滑奏无比欢愉;这一旋律告一段落后,又用小提琴的拨奏开始新的旋律,接着是由十六分音符的断奏所构成的像游丝般的旋律,充满舞蹈气氛;然后以更具技巧性的拨奏再现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渐朝气蓬勃地趋于高潮,最后像闪电般结束乐曲。”

      对整首曲子有了个大概了解之后,再来说版本的问题。人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往往是多样性的,音乐当然也不例外,即使是专业的音乐家,由于本身经历、技术甚至是天赋有差异,对同一首曲子理解不同,最后演绎出来的效果也截然不同。然而即使是同一个音乐家对于同一部音乐作品,不同人生阶段、与不同乐队合作、不同唱片公司录音发行,最后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这才有了各种版本之分,版本最多的古典作品应该非维瓦尔第的《四季》莫属了吧,据说各种版本加起来近2Q种,OMG,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阿卡多的演绎,这个留作以后有机会再谈吧。现在还是开始介绍我收集的《流浪者之歌》的各版本。

    首先是我最熟悉的穆特(Anne-Sophie Mutter)阿姨《卡门幻想曲》版,也是我第一次听的《流浪者之歌》的版本。这张碟的录音效果非常好,不愧为发烧碟中的精品,而穆特算世界最著名的女小提琴演奏家了吧?所以整张碟的素质非常高。还是引用段网上对该碟的发烧评价吧:

   “这是一张炫耀技巧的专辑,典型的showpieces,CD中大部分作品难度相当高,也被当作小提琴家的试

金石。穆特的演奏体现出非凡的气势,如骤雨暴风,摧枯拉朽,而细腻之处,又委婉曲迂,飘若游丝。

穆特在演奏中充分显示出对乐曲的驾御能力,各种演奏技巧表现得淋漓尽致。
  穆特冷峻而又不失女性柔情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小提琴的质感及音质、音色亦至真至美。伴奏也非常出色,列文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当时处于最佳状态。录音方面,全频相当平均,充满生气,动能

对比强,独奏乐器与乐团的比例亦佳;4D是DG公司当时发展的新技术,很好地保留了小提琴的丰润和韵味,音乐的张力十足,棱角分明,声场定位均为一流。还给人以一格外松和透的感觉,所有的细节都纤毫毕

现,小提琴的“松香味”足到了十成。 这张CD“是典范中的典范”,“天碟级录音”。要买音响,拿这张CD去试,只要会有尖、涩、刺、瘦、粗、硬、薄等问题,那就不对。您所听到的管弦乐伴奏够松软丰润

吗?您所听的小提琴木质的音色够明显吗?在拨奏时那种琴腔的共鸣声够美吗?您听得到琴弦与琴弓摩擦时那种粗糙不平坦的摩擦质感吗?您感受到每一首曲子穆特刻意表现出来的不同音色之美吗?如果以上要

求只能听到一些,那还必须努力。
  这是一张被很多音响发烧友广为称道的唱片,突出的特点就是效果好,把乐曲中萨拉萨蒂想表现的吉卜赛人的放荡不羁的一面体现得淋漓尽致;穆特的演奏个性强烈、突出,有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只是没有在一些细节和技巧要求较高之处给予足够的重视。列文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音色华美、纯厚、歌唱性强,是众多录音中乐队部分最突出的。

    DG公司4D录音技术确有一手,这张几乎发烧友人手一张的CD就是其代表作,而且是上乘中的上乘,琴手的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琴声真实,堂音丰富。对了,你的器材能跟上穆特的速度吗?  
  穆特--卡门幻想曲,小提琴公认靓碟之一,音色通透艳丽,细节传神,爆棚片段动态凌厉,所选曲目
均为较通俗易懂的小提琴曲目。”

     因为录音效果好,且听的时间最久,所以这版的《流浪者之歌》是我最熟悉的。穆特的诠释还算到位。我最喜欢她拉的第1、2段,节奏沉稳,尤以一种女性的触觉和柔情来演绎这段悲伤的情绪,更觉敏感,特别是那种极高音部分,就像一位女性在哭诉,当悲伤情绪达到顶峰时,内心那块柔软的地方很容易被触动。但是这不足以掩盖这版的缺陷,特别是进入第4段高潮部分,已经明显感觉穆特有点力不从心了,特别是在听过海菲兹和弗雷德里曼的演绎之后,觉得穆特未能将吉普赛人悲伤之后载歌载舞的豪迈的快乐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简单的说就是心到手没到,速度上不去,爆发力总感觉有所欠缺,最关键的是很多拨奏和划奏的地方处理太模糊了,有种为了追求速度而牺牲了质量的错觉,这也为难穆特阿姨了,再怎么出色她也只是个女性啊,怎能和男人论爆发力呢?就像世间缺少优秀的女性钢琴家一样,只能说在《流浪者之歌》上穆特与海菲兹等男性有所差距,但是女性也有女性的优势,女性感情细腻,擅于表达内心的情感,我就觉得穆特版的《四季》别有一番滋味,不知穆特来演绎咱们的《梁祝》是个什么样的感觉(题外话,《梁祝》我倒是更喜欢女性的演绎,比如俞丽拿、西崎崇子、窦君怡等)。这版还有个小细节,在最后收尾阶段,高潮部分有个“当、当、当”的强调停顿(实在不知怎么用语言来表述这个 = =),各版本中,穆特这版是最慢的,间隔最大,感觉比较拖沓。之前说过了,虽然穆特这版个人认为或许不是感觉最到位的,但是一定是录音效果最好的,单是测试器材的话,绝对是不二的选择,所以听《流浪者之歌》必听这个赫赫有名的穆特版。

    第2张是拉宾(Michael Rabin)的版本,这个版本也广为大家所熟悉,主要这张碟比较好找,而且价格也便宜。当然便宜不等于不好,实际上个人认为拉宾的版本在各版本中也算中上之作。首先嘛,来点拉宾的个人简介:
    “Michael Rabin 拉宾(1936-1972) 美国小提琴家,4岁从父母学琴,有神童之称,9岁进朱利亚德音乐学院,是加拉米安的得意门生.1947年还不满11岁就作首次职业性公演,1949年在美国音乐俱乐部联盟举办的音乐比赛中获一等奖,1950年两次与美国国家交响乐团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获辉煌成功,从此引人注目.拉宾的演奏,音色浓烈,富有激情与动力感.他演奏的帕格尼尼、维尼亚夫斯基、伊萨伊,是他激情与辉煌技巧的结晶.拉宾成名后,很快就染上毒瘾,因**而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因神经系统不平衡而英年早逝.”

    针对这份简介说点题外话,关于拉宾的死众说纷纭,有说法称实际上他是在家中毒瘾发作,摔倒时太阳穴碰到了桌角,但也有说法认为完全是意外,理由是他当时已经戒毒。无论那种说法,年纪轻轻的拉宾因为**而断送了自己的艺术生涯,这对于广大乐迷来说是一件莫大的损失。

     而这个版本的《流浪者之歌》是单声道最后期的录音,效果还可以,这版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很浓,特别是是第3段的处理上,有评论称“让人感觉真是整个世界都沉入了那股流浪者的情怀之中”,足见一斑。我觉得在这个感觉上,拉宾和帕尔曼很像:演奏优雅且发音甜美(关于帕尔曼,后面当然会详细谈到了)。听起来感觉炫技成分不浓,要听炫技当然还是海爷的最高了,不过拉宾的演奏给人的感觉是感情非常真挚,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那些小提琴的高难度技巧,非常自然而顺滑,回味无穷。不过最令人惊奇的是,完成这个版本录音的拉宾只有12岁!我的妈呀,12岁就能把《流浪者之歌》演绎到如此水平,神童就是神童,想起自己12岁的时候,还是个不懂事的淘气包呢!不过或许正因为年级小的缘故,对整个作品还吃得不太透吧,个人认为他的演绎如论技巧,自然与海菲兹、弗雷德里曼有着差距,论感情的流露,又与帕尔曼有差距,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地位。我没有听过拉宾成年后对该曲的演绎,不知那时的他又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最后编辑po 最后编辑于 2009-06-22 19:28:09
TOP
14#

第3张是鲁杰罗.里奇(RUGGIERO RICCI)的XRCD版本。对于这位演奏家,说实话我并不太了解,于是找了段他的介绍,也算是给自己充个电吧。

    “美国小提琴家,8岁从珀辛格学琴,11岁首演于旧金山,第二年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门德尔松协奏曲,有神童之称,1932年在欧洲各地,先后得到皮阿斯特罗和库伦坎普夫指教,1933-1937年再拜珀辛格为师.黎奇1970-1973年任教于印第安纳大学,1975年起任朱利亚德学院教授,他属于炫技型的演奏家,爆发力强,喜欢偏快的速度,他演奏帕格尼尼、萨拉萨蒂等人的技巧高深的作品极有自己的特色.”
    跟拉宾一样,又是个神童么?对于这版的《流浪者之歌》,我实在不知该说些什么,或许就像我对演奏者里奇不了解一样,我对他拉出来的音乐也感到陌生,不知道他的特点在什么地方。仅从音乐发烧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他的技巧在弗雷德里曼之下,当然比穆特阿姨要好上一些,第4断的几个关键音很准确,拨弦滑奏部分也很干净,不过给人的总体印象并不太深刻。在录音效果上,这版确实发挥了XRCD的音质,非常棒,丝毫不逊于穆特版,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接着是帕尔曼版(ITZHAK PERLMAN)。帕尔曼是我喜欢的小提琴演奏家,但他的风格与琴皇海菲兹完全不同,海菲兹炫丽的技巧达到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而帕尔曼的琴声更多的是感情的流露,那种浑厚的、真挚的感情流露,小提琴在他手中就是一件有生命的艺术品,那声音的优美只有听过的人才能感受到,怪不得一直有“帕尔曼声”的说法。

关于帕尔曼其人,我就贴一份百度百科的资料让不知道的朋友大概了解下吧:

http://baike.baidu.com/view/153698.html


再说这版的《流浪者之歌》,无疑这是我听过的版本中节奏最慢的,但这也是我听过的最感人的一版,他与其它人不同,在一些感情的巅峰部分,他选择了比较凄婉缓和的处理方法,与其说是哭诉,不如说是娓娓道来,语气缓慢而坚定,那种悲伤之情是孕育在平静之下的,使人闻之落泪,这才前三段中表现得尤为强烈。终于到了情感爆发的最后一段,那感觉就像积攒了太多悲伤的能量,然后在这一刻如绝提洪水,倾泻而出。阳光总在风雨后,悲伤之后的快乐是那样纯洁,之前的阴霾也一扫而光,即使听了前3段已眼中含泪,但在这一刻也会破涕而笑,加入到吉普赛人的欢庆队伍中,与他们一起欢快地扭动身体,为这幸福而庆祝。这就是帕尔曼琴声的魔力,在这一刻你已经忘记了速度,忘记了各种高难的技巧,忘记了这里还有几个拨弦……剩下的唯有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之中,细细感受它撞击着我们内心的东西。所以我要说,帕尔曼版的《流浪者之歌》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版本,因为他打动了我的心。


这个也是《流浪者之歌》中的名版了,弗雷德里曼版(Erick Friedman),堪称演绎和录音的双料极品。

首先当然是对这位小提琴大师的一个简单介绍了:
   “埃里克·弗雷德里曼 Erick Friedman (1939-2004)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纽瓦克(Newark)。父亲是一位业余小提琴手,6岁开始教他学习小提琴。后从阿普勒鲍姆(Samuel Applebaum)学习,10岁之后曾先后师从加拉米安(Ivan Galamian)、海菲兹(Jascha Heifetz)学习。1954年初次在纽约登**奏。1956年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同年开始随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学习。50年代后期,海菲兹从频繁的音乐会演出中退出后,弗雷德里曼成为他的第一个正式学生。海菲兹很看中他的才华,曾在1960年邀他合作录制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这是海菲兹惟一一次与他人合作的双小提琴演奏唱片。

  此后他开始自己的音乐会演出生涯,曾与许多乐团和著名指挥有过合作,诸如波士顿、芝加哥、伦敦、柏林、费城等乐团,以及斯坦伯格(Steinberg)、萨金特、小泽征尔、普列文等。此外他也为 RCA 录制唱片,其中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获得过最佳销售排行。1965年,他至莫斯科参加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受到不公正待遇,事业也因之受到影响;不久,左臂和手又在一次交通事故受伤,致使演奏生涯突然中止。此后,他开始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在学校教授小提琴课程。1989年开始在耶鲁大学音乐学院任教。此外他还担任马里兰州的加勒特湖音乐节乐团的音乐总监和指挥。”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弗雷德里曼曾师从海菲兹,所以在风格上有很多与海菲兹相似的地方,特别是在许多技巧上,这在《流浪者之歌》的第4段各种高难度的技巧上可以真切感受到,那几声干净利落的拨弦声简直和海菲兹如出一辙,速度感也是一流。在感情的演绎上也很到位,只是我有点不满他对于小提琴音色的处理,感觉声音稍微有点尖,特别是在极高音上,仔细听甚至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除此之外,从各方面来说都堪称完美。只是“既生瑜,何生亮 ”,因为风格和海菲兹太相近了,但后者被誉为“琴皇”又太深入人心了,所以人们往往记住了海菲兹,而忽略了他的徒弟弗雷德里曼,这对于弗雷德里曼是不公平的,同时也为弗雷德里曼感到惋惜。有传闻称当年海菲兹感受到自己学生弗雷德里曼的强大实力,害怕他的风头盖过自己,于是就强压着他不让他出头。我不知道这个传闻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海菲兹在我心中的地位就要下降好几个档次了,即使不是真的,那也说明弗雷德里曼技艺青出于蓝,是个实力派的大师。

    为了写本文查找相关资料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国产电视剧《天道》(我N久没看过国产电视剧了)里面有一段关于《流浪者之歌》的评论,有点意思,先摘录一段供大家品味:“丁元英有些无奈,不得不点点头,说:“我个人觉得,穆特拉的《流浪者之歌》还不足以冠一个‘好’字。”
  冯世杰质问:“为什么?”
  丁元英说:“同一首《流浪者之歌》的曲子,以穆特与弗雷德里曼的小提琴相比较,穆特诠释的是悲凉、悲伤、悲戚,弗雷德里曼诠释的是悲愤、悲壮、悲怆,不一样,穆特多了点宫廷贵妇的哀怨,少了点吉普赛人流浪不屈的精神。”
  冯世杰听呆了,芮小丹也听得入了神。
  丁元英说:“海飞兹是伟大的小提琴大师,但是单就《流浪者之歌》这首曲子,他的诠释也不一定是最高境界。也许他太在乎技艺精湛了,反而染了一丝匠气,淡了一丝虔诚。以他们3人各自演奏的《流浪者之歌》相比较,我觉得穆特是心到手没到,海飞兹是手到心没到,只有弗雷德里曼是手到心到。”
  冯世杰不解地问:“你刚才说穆特是少了点东西,怎么又说她是心到手没到呢?”
  丁元英说:“心是愿望,神是境界,是文化、阅历和天赋的融汇。咱们都相信穆特想演奏好,但她的性别底色是上帝给她涂上去的,只要她不能超越上帝,她就抹不去性别底色的脂粉气。穆特的手,是一双女人的手。”
虽说作为电视剧剧本来说,这种台词语略显矫情,不过那种感觉还是很到位的。只是没想到对于弗雷德里曼版的评价这么高,心到手到,悲愤、悲壮、悲怆(这词汇用得真是……有人能帮我解释一下这与所谓穆特版的悲凉、悲伤、悲戚的区别么 = =)。虽说这评价夸张了点,但也算对该版的一个肯定。
    最后压轴的当然非琴皇海菲兹(Jascha Heifetz)莫属了。毫无疑问,海菲兹是最伟大的小提琴大师,他的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技巧上无懈可击,他那孤傲、冷峻、潇洒的演奏风格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独孤求败”这个词,“琴皇”这个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再次奉上海菲兹的生平介绍:
http://baike.baidu.com/view/179028.htm

         再说这版的《流浪者之歌》,听惯了穆特版的我第一次听被惊得目瞪口呆,这风驰电掣般的速度,这一丝不乱的运弓,干净利落的拨弦,丝毫不差的音准,行云流水的演奏,绝妙音色中透露出的大师风范,完全把我震住了,穆特版的就见鬼去吧(希望阿姨不要生气),这才是我想听的《流浪者之歌》啊。只要听过了海菲兹的演绎,你就会产生一种错觉:其他版本什么悲愤抒情都基本可认为是一种不得以而为之的另辟蹊径。甚至还有评论称,即便是萨拉萨蒂本人的演奏也未必能在海菲兹之上,据萧伯纳(曾经听过萨拉萨蒂和海菲兹的现场演奏)讲,他觉得海菲兹的技术甚至比当年的萨拉萨蒂还要完美。能得到如此高评价的,恐怕至今就只有海菲兹一人了吧?我觉得,没听过海菲兹演绎的《流浪者之歌》是不能完全感受到这支名曲的含义的,没听过海菲兹演绎的《流浪者之歌》的音乐生涯是不完整的,是有缺憾的!
————————————————————————————————————————————
    花了几乎一整天时间终于断断续续的把这篇比较谈弄完了,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真的是小提琴曲中不朽的名曲,以前想要接触古典音乐却又望而生畏的朋友可以借此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当你真正听懂了这支曲子时,就会明白音乐的伟大,继而喜欢上古典音乐。我只是个古典音乐的入门者,没有太高的理论水平,写这篇东西也只是为了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点有意的事情,希望自己的这篇粗浅的介绍和对比评论能稍微帮你一些忙,为你听懂这支名曲作一点指引。以上介绍的《流浪者之歌》6个版本中,如果非要我按照自己的喜好排个序列的话,我想应该是:

帕尔曼 > 海菲兹 > 弗雷德里曼 > 拉宾 > 鲁杰罗.里奇 >穆特

而《流浪者之歌》也绝不仅仅只有我介绍的这6个版本,其它名版还有吉尔.沙汉姆(GIL SHAHAM)、格鲁米欧(Arthur Grumiaux)、盛中国、吕思清、郑京和的版本,由于我没有亲耳听过,所以就不敢妄评了。由于自己水平有限,文中如有错误欢迎朋友们指出。
美丽的古典音乐殿堂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去体会,你一定会喜欢上它的!
    在写完本文之后,我又找到了另外两篇关于《流浪者之歌》不同版本的对比阅读,写得可比我这小破文强多了,推荐有兴趣的朋友都阅读一下,作为补充资料吧。不过我发现有些观点大家都存在相同的地方,我可以认为是“英雄所见略同”么,呼呼……
TOP
15#

我少年时期最喜爱的小提琴shower piece,那时听得最多的就是RCA那张Silver Seal的弗里德曼。对那张唱片,录音水准可以说是RCA弦乐录音中的扛鼎之作(另一张是奥伊斯特拉赫的《音诗》)。我始终不觉得弗里德曼技巧在外,表情苍白,只是他的演奏还是圄于中规中矩了点,在第二段还不够奔放,也就是这一段拉得还不够利落,没能达到乃师海飞茨激越到摧枯拉朽之境的动态,前一段的用情已经可以了。
另一个值得推荐的演奏是阿龙·罗桑德,只是我没见过唱片,我是从电台上转录的。
超级歌剧迷
TOP
16#

只听过穆特版的和弗里德曼版的,好像有一个华人女小提琴家也弹过,但是感觉不深~
TOP
17#

我的三个版本:
1.萨拉萨蒂  1904  PEARL
2.海费茨    1937   REFERENCES
3.里奇      1959   DECC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TOP
18#

原帖由 po 于 2009-6-22 19:03:00 发表
第3张是鲁杰罗.里奇(RUGGIERO RICCI)的XRCD版本。对于这位演奏家,说实话我并不太了解,于是找了段他的介绍,也算是给自己充个电吧。

    “美国小提琴家,8岁从珀辛格学琴,11岁首演于旧金山,第二年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门德尔松协奏曲,有神童之称,1932年在欧洲各地,先后得到皮阿斯特罗和库伦坎普夫指教,1933-1937年再拜珀辛格为师.黎奇1970-1973年任教于印第安


辛苦,谢谢分享
TOP
19#

也推介
華人之光~胡乃元
專輯名稱 胡乃元.琴韻如詩/The Poetic Violin of Nai-Yuan Hu  
專輯編號 8516
音樂類別 小提琴管弦樂
作曲 蕭頌 / Chausson, Enrst拉威爾 / Ravel, Maurice聖桑 / Saint-Saen, Camille薩拉沙泰 / Sarasate, Pablo
演奏 胡乃元 / Hu, Nai-yang
樂團 皇家愛樂管弦樂團 /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指揮 陳秋盛 / Chen, Chiu-shen
專輯特色 比利時「伊莉莎白皇后音樂大賽」得主的首張專輯,薩拉沙泰「流浪者之歌」等小提琴名曲
CD8516.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6/23 12:59:52 上传)

CD8516.jpg

TOP
20#

原帖由 po 于 2009-6-22 19:03:00 发表
....帕尔曼版的《流浪者之歌》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版本,因为他打动了我的心。

---听过几个版本,3欧元在德国Saturn超市买的帕尔曼这版是折中演绎和录音的(虽然有人对小帕的炫技不感冒),实话说,这是正版碟里性价比很高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