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转一帖
感人的旋律 ——《流浪者之歌》几版有代表性的演绎
今天,每当说到小提琴演奏艺术,人们可能马上会想到帕格尼尼。的确,帕格尼尼以其传说中魔鬼般的技艺和他那些广为流传的小提琴作品给大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是,音乐爱好者们也许同时还会想到另一个伟大的名字——萨拉萨蒂。
著名的西班牙小提琴大师巴布罗·德·萨拉萨蒂也是一位作曲家。恐怕没有哪一位喜爱小提琴作品的朋友会没听过那首脍炙人口的《卡门幻想曲》,而它就是萨拉萨蒂听到比才的歌剧《卡门》后产生灵感改编创作的。当然,他所独具的个人魅力更集中体现在他的那首《流浪者之歌》中。
《流浪者之歌》是一首以吉卜赛人情感、生活为背景的乐曲。在这样一首短短不足十分钟的乐曲中,萨拉萨蒂以其精妙的笔触把吉卜赛民族的本质与特性表现出来,那感人肺腑的旋律使人听后久久难忘。
《流浪者之歌》的录音我们经常能见到的也有几个,如帕尔曼的EMI版、沙汉姆的DG版、莉拉的Philips版等,而在这里,我仅以三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版本做一简单介绍。
我第一次听到此曲是由海费茨担任小提琴演奏的,这张名为《Showpieces》的唱片(RCA 09026-61753-2)也是我目前听过最多次的,每次聆听,我愈发觉得它魅力无穷,旋律中散发出的吉卜赛风格感人至深,而海费茨的演奏把全曲的神韵充分体现了出来。由于萨拉萨蒂本人就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大师,所以他的作品在演奏技巧上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而海费茨在这一方面绝对无懈可击,尤其在乐曲结尾处那些难度很大的段落,海费茨的演奏让听者在感到无比精彩之余又产生出由衷的赞叹!然而,不仅萨拉萨蒂与海费茨在技术上占据同样的高度,他们的风格和气质也有着相似之处,正如著名的匈牙利小提琴教育家奥尔描述的:萨拉萨蒂总是开朗的,面带微笑,并是有着高尚情怀的人。”同时,他对他的爱徒海费茨也有过评价:“演奏时,他站在那里完美得犹如一尊大理石雕像,他的目光中流露出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在今天,我们已经无缘听到萨拉萨蒂本人演奏的这首乐曲,也许从独奏者角度来说,海费茨是其最好的“代言人”。这版录音的乐队部分是由斯坦伯格指挥RCA胜利者交响乐团完成的,这是50年代初期,即晚期单声道录音,当然,在音响效果方面不尽完美,但也足以清晰地再显海费茨的演奏。
在这里介绍的第二个版本是由女小提琴家穆特与詹姆期·莱文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录制的此曲(DG 437 544-2),这是一张被很多音响发烧友广为称道的唱片,采用了先进的“4D”录音技术。的确,这张唱片突出的特点就是效果好,从而把乐曲中萨拉萨蒂想表现出的吉卜赛人的放荡不羁的一面体现得淋漓尽致;穆特的演奏个性强烈、突出,有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只是没有在一些细节和技巧要求较高之处给予足够的重视。莱文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音色华美、纯厚、歌唱性强,是众多录音中乐队部分最突出的。
最后,还有一个录音,我想是不能不提到的,这就是由小提琴家迈克尔·拉宾和费利克斯·斯拉特金指挥好莱坞露天圆形剧场管弦乐团录制的杰作(EMI CMS 7 64123 2)。英年早逝的迈克尔·拉宾是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加拉米安的得意门生,是帕尔曼等人的师兄。过早的逝世使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只给人们留下了为数不多的录音,而这中间,最有代表性的就要数这首《流浪者之歌》了。演奏中,拉宾的琴声质朴、真切、与海费茨相比,他的演奏气息悠长、宽广;与穆特相比,他在乐曲高潮处的处理精致、立落。在全曲中,拉宾的演奏无一处不体理出大家风范,他的技巧足以与海费茨媲美,而且,与其他演奏家不同之处在于,他更加注重了表现吉卜赛民族颠沛流离伤感的一面,真是高潮处令人激动兴奋,凄婉处催人泪下!让人听着听着,仿佛感到自己也加入到了“流浪者”的行列中……这是50年代来的录音,虽然与海费茨那版相去不到十年,但是正赶上录音技术飞跃的时代,立体声的效果已完全可使听者满意,这些都无疑为此版锦上添花。
《流浪者之歌》的录音已经相当不少了,而我特别期望的是在当今乐坛十分活跃的吉卜赛小提琴家拉卡图斯有朝一日为DG公司录制这首带有他们民族风格的作品,不知那又会带给听者一种怎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