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舒伯特——三首早期小提琴奏鸣曲
1816年:3首小提琴奏鸣曲(19岁)D384、D385、D408
让我们重新聆听这些优美的小提琴与钢琴的奏鸣曲吧,它们如此优美多情,充满了柔情蜜意,说明舒伯特的心情这时是多么和谐、美好,19岁的年华,19岁的音乐青年,刚刚经历了弥撒曲的巨大成功,并得到了来自老师——维也纳的音乐权威——萨列里的赞扬,并且还有迹象表明,作曲家这时正在恋爱(这些音乐表明他确实在恋爱,好像作曲家一恋爱就爱写小提琴奏鸣曲,也许这种形式最能表达他们心中的爱意)。D384、D385写于这一年的三月,D408写于紧跟着的四月,也许是春天的万物复苏让年轻的作曲家诗性大发;这时他正在他父亲的学校里帮忙作助教。从这些曲子开始,舒伯特已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师——这些曲子不比任何人的逊色,我也听不出什么别人的风格(我倒是听出一点克莱斯勒的味道,那不用说,一定是克莱借鉴舒伯父的了),更不用说那些使其名声大扬的艺术歌曲了(这时《魔王》已发表)。这些作品直到1836年才作为作者的遗作得以发表。请注意倾听伴奏钢琴的系列连动,这在舒伯特的钢琴作品中经常出现,表现那胁迫他的黑暗命运时刻在敲门——但在这里只是隐隐地,但也表明了舒伯特身上的“死”本能,即使在他最欢快地时候,他也时不时地来上一笔。在鲜花绽放的清晨,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聆听这些曲子,让你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就像这时的舒伯特感受到的那样——人生无常,且让我们享受这美好的音乐。
这张碟中的最后一首曲子B小调小提琴与钢琴的回旋曲D895值得仔细倾听——这实在是舒伯特的一首重要作品,是他生命将近终了时的创作,我猜想是他从病痛的折磨中抽身而出时的欢娱时分创作的。一开始的小提琴像是人的双手被反绑在背后——痛苦主题,表现出一种柴科夫斯基式的软弱,他这时已识尽“愁滋味”,早过了“强说”的阶段,痛苦每天像无边的乌云一样裹挟着他,让他欲死不能、欲生又罢;随即钢琴与小提琴的绝美配合像是戴着镣铐的舞蹈——但这些持续时间都不长,作品很快转入贝多芬式的昂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舒伯特身上的“生”本能,在这里,舒伯特向不断折磨他的命运打出了一记记重拳,作品在辉煌的昂扬中高傲地结束,表现出舒伯特身上的贝多芬因素起了主导作用。我再次感叹,要不是早逝,这位大师-----唉-----
-
-
gidon.JPG
(, 下载次数:5)
jpg(2009/5/24 20:30:05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