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请教各位,关于音场的高度 [复制链接]

查看: 19722|回复: 119
81#

通过这几天的继续试验

把扩散板拿掉,发现扩散板跟结像高低没有任何关系,和线材似乎有着一些关系。因为换了一条信号线上去,而扩散板摆上后,只是觉得声音好听了高频更柔顺了。

摆位调整音箱离后墙1.4米-1.8米,也不会影响声场的高低。只是声音更加饱满大气了。

发现了一个问题,两墙角的声场结像已经变高了,中间感觉矮。我不断思索乐林8T、松香味、避震梁几位大侠的帖子,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关键词:”低频驻波,中高频".无论是通过线材调整还是环境调整,我认为都是有效的。不过就像前面朋友说的,要打通经脉才可以,具体做起来比说的要难得多。

下面继续试验,换一条中低频延伸好一些的信号线,特别是高频。对室内低频加强吸收。我曾经在墙角也做过薄板共振,但是可能不标准。没有通过计算的低频陷阱,真得不应该随便制作。
TOP
82#

頂樓上的,關注繼續試驗。
手如柔荑 膚如凝脂 領如蝤蠐 齒如瓠犀 螓首峨嵋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TOP
83#

这么小的房间玩大喇叭, 要定位最好的办法就是全吸收.
把墙面和天花都改成吸声体, 要高中低频全面吸收.
房间太小, 没法摆位. 天朗对钉基本不敏感. 只有吸收这个途径解决音场问题.
逗你玩儿
TOP
84#



音箱障板较大而听音环境又太小    的确头痛,有一个摆位方法可能适合你这个情况,不妨试试:

1、后墙距离音箱前障板等于低音单元中心都地面距离的2倍;

2、左右两箱子完全靠往侧墙,向中心旋转一定(适当)角度后,前障板与侧墙产生的间隙【一定要】用物件填补上,使侧墙变成障板的延伸部分;(这样处理,理论上中低频的效率可获得提高,低频量感增加,同时较大程度上化解了侧墙界面反射干扰。)

不知道老兄低频吸收处理怎样?如果低频吸收处理“到位”,没有明显驻波,预测效果应该有明显改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85#

看样子没法离开后墙那么远.

松兄, 聚酯纤维吸音板听说过没有? 我感觉用他来做空腔体的面板效果会很好. 它在125-4000HZ范围内的吸音系数能达到0.94. 对中高频的处理很有用.
逗你玩儿
TOP
86#

其实声场和吸声程度密切相关,小房间以吸音为主,声场永远也达不到你期望的高度,再怎么折腾也白搭。要想达到理想效果,一是听音面积足够大,二是器材够班,其他是次要的。这是我花钱买来的教训,一般人不告诉!
TOP
87#

不同意mzi兄的说法.我的房间只有10.5平方,器材是全国产的,总价一万多.现在的声场宽抵两测墙,高度基本上和真人出演差不多.主要是采用了刘汉盛螺孔摆法,我认为是小房间的首选摆位法,对减少驻波比较有利.四面大部分空间都是书架和唱片架,扩散大于吸收.另外器材下垫材脚钉的材质对声场的高度影响很大,我实验的结果,上下可达二十厘米以上.建议试试含铜石墨.从上面的照片来看,箱子太大,离后墙太近,很少有腾挪的余地.换成书架箱肯定搞得定.
TOP
88#

我覺得音場的寬度跟深度都還容易搞,就是高度比較難。
手如柔荑 膚如凝脂 領如蝤蠐 齒如瓠犀 螓首峨嵋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TOP
89#

我还是同意几位说的,蹲着听,真他妈的没法了。h兄的感觉我想象不出来,顶楼上一下!
TOP
90#

我的系统听蔡琴的某些碟,其声像高度能到房顶,呵呵,有点高山仰止感。
我所做的:1、多用脚钉,机架、脚架、cd机、功放等等,多多益善。
          2、改造电源线,直接从电表出拉专线,这是效果最大的措施。
          3、音箱两侧及后墙用较高的扩散板。
          4、书架箱用厚实的铁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