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东方卫视正在直播梁祝小协诞生50周年音乐会——暨“上海之春”音... [复制链接]

1#
接上喇叭,真好听。
最后编辑庆庆 最后编辑于 2009-04-28 20:17:56
分享 转发
http://shop33881454.taobao.com/
QQ:305501652
Msn:zytkk@hotmail.com
TOP
2#

咱这里偏偏就没有东方卫视!
壮士豪情怀天下
英雄仗义本无名

江门市青年音响爱好者协会
TOP
3#

刚看完,看到诹访内晶子了,没有照片上年轻好看啊,失落ing!
     几个快速的段落,张国勇给的速度太快啦,把美女忙的,差点赶不上哈。
     火爆刚劲的现场梁祝,要记住指挥是在俄罗斯学的呦。
     镜头随着小提琴家轻轻摇摆,像在跳舞,感觉很美啊。
20060521084804670.jpg (, 下载次数:10)

jpg(2009/4/28 21:11:27 上传)

20060521084804670.jpg

最后编辑wangfeng202 最后编辑于 2009-04-28 21:12:49
TOP
4#

        俺是梁祝迷。。当然也看啦。。。。
      但俺老感觉着。。诹访内晶子。。拉的好象主要精力在跟着赶速度。。。有两次拉弓的节拍确实差了点点拍。。。。美女的表情稍显紧张了些。。。。。
      本次现场梁祝确实如楼主说的。。。火爆刚劲。。。。。。最后的化蝶。也没爆下来多少。。没体现出大气的。升华的感觉。。。。。。
TOP
5#

为什么会找她来演奏?
TOP
6#

我觉得主要是指挥过于强悍,有一个镜头老张严厉地对着乐队后排嘟囔,像是开骂,好像还嫌速度不够快。
老张好像从头到尾就没“照顾”过独奏一眼,我简直感觉他好像故意要“赶”得独奏出洋相才甘心似的。
协奏曲一般都是指挥迁就独奏,没有这样独奏时时看指挥眼色的。看把美女折腾的!
TOP
7#

哈哈,看美女的表情到后面是有点不对劲。
http://shop33881454.taobao.com/
QQ:305501652
Msn:zytkk@hotmail.com
TOP
8#

俞丽拿面授诹访内晶子

http://shop33881454.taobao.com/
QQ:305501652
Msn:zytkk@hotmail.com
TOP
9#

两位曲作者的关系很微妙啊。
按理接受采访该两人同时上场才对,可是不。言语之间双方都绝口不提对方。
何占豪极少上电视,我就见到这一次。这次老先生最后说了一句:感谢我的合作者陈刚同学。很可玩味的一句话。
陈刚倒是经常在电视上大侃《梁祝》,那口吻,仿佛《梁祝》完全是他一人所作,似乎根本就不存在“第一作者”。
两位老人的精气神叫人惊叹!呵呵。
TOP
10#

搜狐娱乐讯 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问世已经半个世纪了,该曲所造的辉煌众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梁祝》的两大主创何占豪和陈刚曾经为了“三大事件”有过“矛盾”。近日,为了庆祝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诞生50周年,《可凡倾听》特地请到了何占豪、陈刚前来做客。在和主持人曹可凡的交谈中,两人侃侃而谈,聊起了那“三件事”。

  事件一:金唱片

  何:第一件事情,我1983年第一次到香港去,一到香港,香港的一个唱片的老板就把我叫去,要发金唱片给我,去之后他给我看,我一看我就有点傻了,因为当时就是名字,因为实际上,开始我也不是计较名字,何占豪、陈钢什么的,因为开始是我代表一种实验小组,小提琴民族化,那他作为后来的协助者,当时我们也没有什么作曲,编曲,两个人写的,我们实验小组应该是主要的,应该是这样的。一到那里,我看了一张唱片,老板给我一张唱片,就是陈钢,何占豪作曲,陈钢改编,然后陈钢一个大照片。

  曹:没您的照片?

  何:没我的照片。当时我就问那个老板了,说他哪里改编了?有没有什么地方改编了?他说没有?那我说为什么加改编?他说速度改编了。我说速度么是指挥呀,今天慢一点,明天快一点,这怎么就改编了?还有什么改编吗?他说滑音,这部分原来滑到那里,现在滑到这里,我说滑音是以我为首,我们实验小组搞的,他不懂,他不会拉小提琴。我说不对吧,我说你们是炒作。那做这件事情我觉得陈钢好像是个人有些什么意识。

  曹:那我想问下,当时您到香港发现那个金唱片署名是变成陈钢,何占豪,而且陈钢改编,你回上海之后有没有跟他谈过这个事情?

  何:我讲了呀!

  曹:你当面跟他讲?

  何:我当面讲的。

  曹:那他怎么回应呢?

  何:他说这不是我搞的,那我有什么办法?他说真不是我搞的,说他们有一次请我去,我讲了,我讲么他们就说我改编,不是我的原意,陈钢,何占豪这个名字也是他排的,他讲了呀。我能怎么说?曹先生,我能怎么说?我说你这样不对,以后把我名字摆到前面来,我说你为什么……但是先应该跟我说,你这样一个事情起码要给我,你唱片印出来你起码要跟我讲一声吧,也是因为我到那边,我才知道,你觉得这不大礼貌吧!

  陈:我这个事情,我觉得这个事情首先是不对的,第二是我是不知道的,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十年以前,就是那个在纽约演出梁祝,爱尔交响乐团,演出的时候他们把何占豪的名字漏了,这个事情我压根都不知道,就是谁演出,怎么演出,我压根都不知道,事后才知道的//这个事情我是全然不知,但是漏掉我的名字也是常常有的,我们不要太计较这个,但是梁祝已经不仅仅是我们两个人的梁祝。

  事件二:《黑色浪漫曲》

   (陈钢写过一篇文章,名“黑色浪漫曲”,讲述了他的个人一段爱情悲剧,但之后很多人包括何占豪也认为,陈钢是将“梁祝”指代为自己爱情悲剧的写照)

  曹:您写过一篇文章叫《黑色浪漫曲》,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你的初恋的过程,你还记得当时你跟她在北京分手的那样一个场景吗?

  陈:那当然记得,因为这个也是一个巧合吧,也是一个历史的巧合,因为写《梁祝》的时候,当时因为两个人,我是24岁,何占豪是26岁,两个很纯情的学生,在一个很纯情的时代写了一个很纯情的作品

  曹:那个女孩当时在什么地方?

  陈:那个女孩在北京,所以我们一直在通信,没见面。

  曹:那是部队文工团。

  陈:部队文工团,唱歌的,那我们大概在学校里见过一面,就是这样,也是,当时也是年轻很浪漫很单纯嘛,同时我在写《梁祝》的时候,因为就是我同她通信过程就是我同何占豪合作的过程,当时所有的两个人就是很快,三个月就把它写好了,写完以后呢,她就是在电台里听到了《梁祝》,然后六月份,我是5月份演出,6月份到上海,一见嘛,大家终于见面了,都很激动,但是第二天这个悲剧就发生了,因为她全家都是**员,他说你这个**员怎么可以同右派的儿子相好呢,这个这样就分开了,分开以后就是你刚才讲的,就是第二年我到北京去看她的时候,我们就在北海约会了,都是北海,北海公园,正好那个广播站在放音乐,放的就是《楼台会》,后来我就写了篇《黑色浪漫曲》,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我觉得并不是记录我个人的一个爱情悲剧,我是想写一个时代的悲剧,一个社会的悲剧,一个警示,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经常会发生一些1600年前梁山伯与祝音台那样的,这样的命运,所以我想写的并不是一个个人的一个故事,而通过这个,也是一个巧合吧,也通过这个,我觉得也是一个警示,当然你我们现在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当然只是个历史记录。

  何:《文汇报》,登出《黑色浪漫曲》,我的同事都打电话来,我也没看,当时我不定《文汇报》,当时我定什么另外报,我没看,说你陈钢写文章好像这蝴蝶啊,爱情啊,他的初恋啊,好像这《梁祝》是写他的恋爱啊。我说不可能吧,他说那当然啊,你看啊什么事情,我想当时怎么会有这种事情呢?

  曹:那这个写的时候,跟他的初恋,跟你的恋爱都没关系?

  何:《梁祝》啊?一点关系都没有!什么关系?哪有关系啊?

  曹:那时候就你失恋了,所以你特别痛苦啊?

  何:没有!没有!我刚刚不是跟你讲嘛,“楼台会”是怎样写的?是这样写的呀。我想怎么会全国这么风行说是,好像是陈钢恋爱的缩影。陈钢他自己不承认这个事情,昨天报纸上就登出来,是人家误会的。

  曹:我也看了文章,当然他也没有明确说哪一个旋律是他失恋以后所写成的。好像他没有具体的说这个事情。

  何:但是他写的很具体的呀,就是写“楼台会”的时候,写《梁祝》的时候,这个眼泪,心绞痛,眼泪直下,这个有的呀。创作“楼台会”的时候我一个人在男生宿舍,我体验,我写的呀,那么我拉给他听的时候,他也没有流泪呀,哪里心绞痛,没有绞痛呀。我觉得他炒作,你这么炒作人家当然要误会了,哦,是陈钢的恋爱。

  事件三:斯卡莫奖

  (2002年,陈钢获得了美国斯卡莫奖的荣誉,何占豪对陈钢以《梁祝》为成绩去领取一个国际奖,是不妥当的。)

  陈:斯卡莫奖是这样,是2002年,我也是很意外,接到了这个通知,当时评上奖的是四个人,他是个领域奖//当时签证来不及了,所以我们没到美国来领奖,那么他们很慎重,到北京来颁奖,那颁奖以后,它这个证书上是这样写的,因为我觉得这个是最说明问题的对吧,你看它的获奖通知书上写的,授予您超级明星金杯奖,就是那个上面,以表彰您在音乐作曲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这是一个,另外奖状中间就写,您用卓越的艺术搭起了国际交流的桥梁,这个就是两个,一个是艺术的成就,一个是国际交流。

  曹:我插一句啊,这个是他颁给您的时候您是不知道的,不是您自己去申请的?

  陈:我不知道,我怎么会知道,不是我申请的,就是它颁给我,但是当时媒体上是有一个报道是不够准确的,就是音乐周报上,陈钢因梁祝得这个,所以我想这个引起这个

  何:我不想去追究他获了这个奖,好像我生气,不是,绝对不是,是中国的权威音乐报,《音乐周报》登出来的,陈钢因为创作《梁祝》而获美国斯卡莫奖,这是《音乐周报》登出来的,不是我猜出来的,作为代表性、权威性的音乐报登出来的,这当然我要问他了。

  曹:这个报纸是你们音乐界的权威报纸?

  何:权威报纸!《音乐周报》。

  曹:因为《音乐周报》是一个专业报纸,所以可能就引起何占豪先生的一些想法。

  陈:对对对,我觉得也是这个理解,但是别的各种报纸报道都不一样,有的没有这个话,但他们是从网上剥下来的,不是正式文件,但是当时我是把这个何占豪还有他女儿都打电话问了,我是把这个都读给他们听了,因为我觉得别的我没什么好讲的了,因为这个是给我,我怎么他们给奖,我该不该得奖这不是我的事情,

  何:不管你申报不申报,人家给你这个奖,你要问问,这个你不好给我的,这个你不好讲的,这个音乐是大家的东西//那么我想可能是报纸搞错了咯,没有那个了,我也就不响了,好了,过了没多少天,他自己写了一篇文章《蝴蝶的爱情感动斯卡莫》//这是他自己写的,他有许多作品,我不好评论他的作品,哪一个好,那么他自己讲的《蝴蝶的爱情感动斯卡莫》,并不是什么《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不是另外的小曲子,这个协奏曲,这么大的标题,说明你这个得奖,主要第一位是《梁祝》

  陈:那个题目不是我写的,那个题目是他们《音乐周报》记者加上去的,我就是讲讲为什么斯卡莫的经过,但是我在另外一篇文章写过就是这属于中国作曲家整体的光荣,我还特别提到,这虽然是个综合奖,并不是给梁祝的奖,但是我的成就里当然应该包括《梁祝》,也当然应该包括何占豪。

  何:那么既然《梁祝》不是你一个人写的,即使你不申报,你怎么能一个人去拿这个奖呢?你现在又否认,这是你自己讲的,而且他自己也讲,就是与何占豪合作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站到了一定的位置,他这里边有话的,占了一定的位置,这么大的标题不是站了一定的位置,可能是首要的位置,所以我说这个是讲不通的。

  后记 今年是《梁祝》诞生50周年,两位也已经在去年摒弃前嫌,在多个场合里握手出现,甚至友好拥抱,正所谓一世缘分,和蝴   ...
TOP
11#

乐曲歌唱的是人性之美,作者之间的名利之争却演绎了人性的弱点。
唉!
还有杨振宁和李政道呢!
TOP
12#

(依据录音日期的先后)

1.余丽拿演奏,陈爕阳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协奏(中唱上)

2.西崎崇子演奏,林克昌指挥、名古屋爱乐乐团协奏(HK Records 1978)

3.盛中国演奏,谭利华指挥,中央乐团协奏(中唱北京)

4.窦君怡演奏,韩中杰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协奏(PHILIPS 1985)

5.薜伟独奏,汤沐海指挥,柏林电台交响乐团协奏(巨石1990年4月)

6.西崎崇子演奏,甄健豪指挥,捷克电台交响乐团协奏(MARCO POLO 1990年6月)

7.孔朝晖演奏,胡炳旭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协奏(HUGO 1990年11月)

8.薛伟演奏,黄胤灵指挥,俄罗斯爱乐管弦乐团协奏(Hugo 1997年4月)

9.吕思清演奏,陈燮阳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协奏(Marco Polo 1997年)

10.陈军(二胡演奏),胡詠言指挥,广州乐团协奏(Marco Polo 2000年1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

林克昌指挥这个版本是香港发行的第一张黑胶:
0.jpg (, 下载次数:3)

jpg(2009/4/29 11:38:50 上传)

0.jpg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9-04-29 11:54:09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

好好的一台音楽会
可惜画面和声音不同歩
声音比画面快了半秒左右
従頭到尾、東方衛視的工作人員就没有発現?
想到可能是「有線」的問題、就換到用DM500来直接収衛星上的東方衛視
誰知、衛星上的東方衛視在放其他的節目
TNND的、東方衛視也是一台二制啊!
TOP
15#

拉的不好,人很紧,一点没有余丽拿当年的味道(82年和上交的那个版本永远无法超越!)
十八相送和哭坟那一段,滑音和运弓都有问题,没有哭泣的感觉
真是想不通,为什么要让日本人来拉梁祝,以前那个西崎崇子已经够恶心的了。。。
余丽拿的学生王之炯拉得好多了,也是国际上得大奖的
本来很盼望曹鹏来指挥,他是推广梁祝第一人,是他把梁祝介绍给了世界
总之祝福梁祝,感谢陈刚、何占豪!感谢曹鹏、陈爕阳,余丽拿!这是我们自己的协奏曲!
最后编辑yhviolin 最后编辑于 2009-04-29 14:58:01
TOP
16#

转自网络:发生在一次《梁祝》演出现场的一幕

主持人四眼哥哥王勇的一席介绍明显偏重了陈钢,这就激怒了何占豪,在楼座大声地嚷嚷着什么,很多都没听清楚,只有一句听清了,“……是我写的!……”义愤填膺的声音。究竟谁写的,谁写了多少,我们不得而知。这才明白为什么,陈钢坐楼下,何占豪坐楼上,这当时的拍档,早就一拍两散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可惜,数十年过去,上音都没有再出过一部真正可以和《梁祝》相媲美的雅俗共赏的交响乐作品了。这,才是最最可惜的。
TOP
17#

原帖由 wangfeng202 于 2009-4-29 8:39:00 发表
我觉得主要是指挥过于强悍,有一个镜头老张严厉地对着乐队后排嘟囔,像是开骂,好像还嫌速度不够快。
老张好像从头到尾就没“照顾”过独奏一眼,我简直感觉他好像故意要“赶”得独奏出洋相才甘心似的。
协奏曲一般都是指挥迁就独奏,没有这样独奏时时看指挥眼色的。看把美女折腾的!

张国勇的速度没有任何问题!
哭坟那段日本人拉得明显慢了,谱子上的速度是presto=160,余老师那个版本144,日本人最多120
不过最要命的是味道不对,太硬了,没有生不如死的哭泣感。。。
TOP
18#

原帖由 wangfeng202 于 2009-4-29 15:04:00 发表
主持人四眼哥哥王勇的一席介绍明显偏重了陈钢,这就激怒了何占豪,在楼座大声地嚷嚷着什么,很多都没听清楚,只有一句听清了,“……是我写的!……”义愤填膺的声音。究竟谁写的,谁写了多少,我们不得而知。这才明白为什么,陈钢坐楼下,何占豪坐楼上,这当时的拍档,早就一拍两散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可惜,数十年过去,上音都没有再出过一部真正可以和《梁祝》相媲美的雅俗共赏的交响乐作品了。这,才是最最可惜的。

呵呵,主旋律是何占豪引用的,就是那个“越剧的唱段”
编曲和配器基本是陈刚弄的,何占豪基本不懂什么作曲,他是拉小提琴的。。。
但是,由于何占豪拉得实在不咋地,首演只好让余丽拿来拉
陈刚因为受到他父亲的牵连,所以名字放在了第二位,其实他的贡献要大多了啊
TOP
19#

呵呵,其实也算不错了。
我们听《梁祝》听了50年,要求自然很高;日本美女估计还没练到50天,上场还离不开谱子呢,更不要提文化上的生疏和隔膜了。
TOP
20#

说的没错
咳,就是不喜欢日本人拉我们的梁祝,日本人总体风格偏硬,不柔美。
好不容易自己有部协奏曲,不能让自己人来拉吗,呵呵
最后编辑yhviolin 最后编辑于 2009-04-29 15:46:0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