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东方卫视正在直播梁祝小协诞生50周年音乐会——暨“上海之春”音... [复制链接]

21#

我认为整体创意(包括题材的确定、体裁的选择、乐曲构思、对越剧素材的借鉴使用等)、主旋律都是何占豪的功劳,署名为第一作者是恰当的;陈刚的作用主要是“作曲实现”,署名为第二作者,谈不上委屈。
呵呵!
TOP
22#

原帖由 wangfeng202 于 2009-4-28 21:10:00 发表
刚看完,看到诹访内晶子了,没有照片上年轻好看啊,失落ing!
     几个快速的段落,张国勇给的速度太快啦,把美女忙的,差点赶不上哈。
     火爆刚劲的现场梁祝,要记住指挥是在俄罗斯学的呦。
     镜头随着小提琴家轻轻摇摆,像在跳舞,感觉很美啊。

不是美女忙不过来,是电视机声话不同步!
不过这速度实在太快了,谈恋爱那么性急干什么?
TOP
23#

暂且不说“梁祝”
陈钢的“金色的炉台”,“苗岭的早晨”,“鼓与歌”,“恩情”,“恋歌”,“我爱我的台湾”,“王昭君”,“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哪首不是中国小提琴作品中的经典力作啊。
何占豪有什么作品?至少我没有拉过什么,对了,五岁的时候拉过一首“小海军进行曲”,那是何占豪写的,过了这个初学的年龄,就再也没有拉过他的什么作品了。
在梁祝的创作上,到底是陈钢占了何占豪的光,还是何占豪占了陈钢的光,明眼人都很清楚的。。。
我相信陈钢的创作灵感是丰富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好作品,在梁祝的创作上也是倾注了全部的精力
光会构思一些旋律不能算是作曲家,至少历史上没有这样的作曲家。
最后编辑yhviolin 最后编辑于 2009-04-29 16:34:32
TOP
24#

格什温写《蓝色狂想曲》,配器全是格罗菲做的,格罗菲根本没有署名。
老肖揭露:普罗科菲耶夫根本不懂配器,配器全是他人代笔。
阿炳只会拉《二泉》,记谱的人杨荫浏先生一定加工过,也没有署名。

当然陈刚的工作不仅仅是配器这么简单了。署名一定是当时大家协商好的,肯定是反应实际情况的。
呵呵
TOP
25#

原帖由 yhviolin 于 2009-4-29 16:24:00 发表
暂且不说“梁祝”
陈钢的“金色的炉台”,“苗岭的早晨”,“鼓与歌”,“恩情”,“恋歌”,“我爱我的台湾”,“王昭君”,“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哪首不是中国小提琴作品中的经典力作啊。
何占豪有什么作品?至少我没有拉过什么,对了,五岁的时候拉过一首“小海军进行曲”,那是何占豪写的,过了这个初学的年龄,就再也没有拉过他的什么作品了。
在梁祝的创作上,到底是陈钢占了何占豪的光,还是何占豪占了陈钢

呵呵,说到底两人是协作的关系,缺一不可,互相沾光!
TOP
26#

看看下面的例子:
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作者只署改编者的名字,只字不提阿炳,合适吗?
我认为正确的署名应该是:华彦钧  吴祖强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主旋律完全照搬动画片的主题歌,署名只字不提主题歌作者,合适吗?
呵呵
最后编辑wangfeng202 最后编辑于 2009-04-29 17:08:15
TOP
27#

梁祝的旋律也不是何占豪写的,只能说是何占豪从越剧里挑的。而且就这两个人的争执来看,两人根本没达成什么“协议”,就算有也只是组织安排的。。。。。。

何占豪既不是作曲家也不是指挥家,他是一个典型的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家。
TOP
28#

梁祝的诞生经过:
1、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一年级小提琴专业的几个同学,何占豪、俞丽拿、丁芷诺等……。他们提议并组建了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其奋斗目标为,早日结束西洋作品一统小提琴乐章的历史。在去农村劳动的途中,他们商议创作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以响应院党委的号召。起因有:何占豪等……。但与系党支部书记刘品老师大力支持分不开。
2、选择题材,最后集中在3个题材上:1、全民皆兵(女民兵);2、大炼钢铁;3、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音调基础上创作。后报到上海音乐学院党委。选题起因有:何占豪等……。
3、题材的确定,功臣是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孟波。否则就不会有“梁祝”这个题材。
4、动手创作。其中的乐曲构思、对越剧素材的借鉴使用、主旋律等。功劳是何占豪,但与刘品的关怀、支持、鼓励、辅导分不开。而又与实验小组的成员配合、试奏、协商修改也是分不开的。
5、补充陈钢。因为何占豪毕竟只是学小提琴专业的学生,从未学过作曲。他虽有一肚子越剧音乐,但素材不等于作品,就像从布料到成衣,需要技术一样。这时的创作是素材有啦却不知如何连接到一起。孟波向副院长、作曲家、教授丁善德"求援"。丁教授优选学生后把作曲系四年级的一位高才生陈钢介绍给孟波。陈钢和何占豪,同院不同系的两个名字,就此“联姻”,与“蝴蝶”同时成对高飞。
6、作曲实现。曲式创意、曲式体裁的选择及乐队演秦版的器乐改编等。主要功劳是陈钢,如果没有陈钢的加入,梁祝即使有,其结果肯定不是现在这种结果。
7、修改成型。作曲期间,学生们不断得到孟波、刘品、丁善德等老师的指导。但在实验小组将作品试演后,孟波明确地提出了最后必须有“化蝶”才算完整的建议,之后,作品确定成型。

综上所述,其实功劳是大家的,并不是哪一个人的。就其现在署名及顺序:何占豪、陈钢。我认为是何理的。也没有必须在加XX改编。
TOP
29#
http://shop33881454.taobao.com/
QQ:305501652
Msn:zytkk@hotmail.com
TOP
30#

原帖由 wangfeng202 于 2009-4-29 15:51:00 发表
我认为整体创意(包括题材的确定、体裁的选择、乐曲构思、对越剧素材的借鉴使用等)、主旋律都是何占豪的功劳,署名为第一作者是恰当的;陈刚的作用主要是“作曲实现”,署名为第二作者,谈不上委屈。
呵呵!
何占豪估计仅仅对越剧素材的借鉴使用方面做了点贡献,刚从越剧团里到音乐学院读书的他那时候也许连奏鸣曲式都搞不明白,还怎么谈乐曲构思?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