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这样理解贵气 [复制链接]

查看: 14780|回复: 83
71#

"贵气" ,本来就不是 "理解" 的东西

全国各大医院中,提高水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人才互动性交流,  所谓的理性的理解是可以用医学理论的资料来传播 --- ---   但仅仅这样行吗 ??? !!! --- --- 当然不行, 不然就不会花费如此高昂的费用派出人去交流和学习了,   感性的东西是最难通过文字的解读来传递的,  你如何能让先天"无痛感" 的人"理解" 疼痛是怎么回事 ????, 知道有多难吗 ----  只有让他(她)产生痛感才是真正让他" 理解" ---什么是疼痛 ,所以国内音响工程师们" 闭门造车" 是无法达到对高级音响还原声音的要求的,  实际视频也一样, 真正正确还原" 色彩" ,很难的, 极品级的专业监视器才能做得好些
TOP
72#

顶胖兄一下!!!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73#

原帖由 胖没有错 于 2009-9-6 20:52:00 发表
全国各大医院中,提高水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人才互动性交流,  所谓的理性的理解是可以用医学理论的资料来传播 --- ---   但仅仅这样行吗 ??? !!! --- --- 当然不行, 不然就不会花费如此高昂的费用派出人去交流和学习了......



能否感觉到疼痛,这个比喻有些道理。但是" 闭门造车" 并不一定只是限于国内音响人,哪里都有" 闭门造车" 的人,国外也会有。当然哪里也会都有不" 闭门造车" 的人,国内也有不" 闭门造车" 的人。这只是数量多少而已。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74#

大舞台、神韵、灵气。。。。。
这样的声音才叫好声音
TOP
75#

所追求的贵气,是音响无法完全还原现场的情况下所要求的美感。
听完女儿弹钢琴,有一种想把音响砸掉的冲动,就感觉所谓的音响就是两只喇叭而已。根本就无法相比。
除却西电不是线!http://shop34851791.taobao.com/
TOP
7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77#

原帖由 胡敏强 于 2009-9-6 12:12:00 发表
谢谢空手朋友的理解。西方的古典音乐其实属艺术类音乐范畴。相比较流行音乐而已的一种称谓。其实我国的古典或者叫艺术音乐起源比西方要早得多。当然,这些不是我们发烧友一定要去讨论研究的问题,这些会有相关专业的单位去研究。但是,我们应该懂得,并不是哪里的音乐早了或者晚了,哪里的音乐就如何如何了。不要这样去理解音乐。无论何时何地,音乐需要审美和审美能力。这才是关键。
东、西方之间存在着文化背景的不同的因素,所以,会对相互之间的文化有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

这个过程同样需要相应的审美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正如我国出了许多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钢琴家、大提琴家一样。我们也希望西方出现著名的二胡家、琵琶家、古筝家、甚至古琴家一样。
对于器材的看法同样如此。无论东、西方的器材,同样需要对音乐的相应的审美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断的提高。

我国的音乐不仅比西方的古典音乐起源早,而且据说12音制都是中国传到西方的,要知道没有12音就不会有巴赫了!但即便真是如此,西方的古典音乐后来发展起来了,中国没有。把西方的古典音乐仅定义为与流行音乐不同的一种音乐范畴恐怕轻描淡写了,西方古典音乐是人类文化的一件瑰宝,虽然现在即便在西方也日渐式微,但流行音乐要达到这个高度恐怕还远需时日,甚至有可能根本不会再有这样的音乐艺术高峰了。

当今世界中国文化不是主流文化(我丝毫没有贬低中国文化的意思,只不过陈述事实),西方出现二胡、琵琶、古筝、古琴的演奏家可能性很小,除非中国音乐出现重大的发展。胡兄太乐观了。

说回音响,“无论东、西方的器材,同样需要对音乐的相应的审美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断的提高。”完全同意!在这方面西方的设计师条件好多了,一是文化积淀,二是要听个现场太容易了。中国的设计师就难了,好声的音乐厅本来就少,顶尖的乐队就来得更少了,很多都是拿着别人的器材作比对。没听过顶尖乐队在顶尖音乐厅里的顶尖演出,后果就是动不动就自称老子天下第一!哈哈哈哈~~~~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78#

老兄压块金砖在器材上,保证可以让爱浪CAV的声音变的比MBL还贵气。
TOP
79#

原帖由 空手 于 2009-9-7 13:4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胡敏强 于 2009-9-6 12:12:00 发表
谢谢空手朋友的理解。西方的古典音乐其实属艺术类音乐范畴。相比较流行音乐而已的一种称谓。其实我国的古典或者叫艺术音乐起源比西方要早得多。当然,这些不是我们发烧友一定要去讨论研究的问题,这些会有相关专业的单位去研究。但是,我们应该懂



空手朋友很有意思的描写。
“完全同意!在这方面西方的设计师条件好多了,一是文化积淀,二是要听个现场太容易了。中国的设计师就难了,好声的音乐厅本来就少,顶尖的乐队就来得更少了,很多都是拿着别人的器材作比对。没听过顶尖乐队在顶尖音乐厅里的顶尖演出,后果就是动不动就自称老子天下第一!哈哈哈哈~~~~”


还是让我们认真欣赏音乐吧,无论是听现场还是听器材,毕竟对美的东西人类还是有共识的。记得从小就经常听的锡剧的露天演出现场,完全的不插电,演奏和演唱都是凭的真功夫啊,那是非常美好的记忆,那种感觉就是在异常昂贵的系统也是很难再现。
我想发烧本来也就是为了再现那样的美好感觉,艺术的魅力。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嘛。



最后编辑胡敏强 最后编辑于 2009-09-07 17:41:42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80#

贵气感觉得到,是那种绕梁三日的感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