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打开艺术教育之门"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复制链接]

查看: 6332|回复: 25
1#
李岚清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内主讲的《音乐·艺术·人生》,开启了面向社会公众的“打开艺术教育之门”。但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甚至口头上也没停留!
我国的公众音乐艺术教育非常落后!
1、因为体制问题,最厉害的华乐团算是新加坡华乐团,下来是香港、澳门,再下来是中央,而各省的乐团日子过得很困难,公众欣赏不到乐团高水平的演出,艺术之门如何打开?
2、全国的小琴童不记其数,但被变味的考级害的琴童对音乐失去兴趣(老师不注重基本功和音乐艺术教育,用大量的时间强化考绩曲目,大半年反复练习三首曲子,考过八级的换一首四级的谱子就瞪大眼睛了!)伤害了大批的潜在的音乐积极分子!
3、省级音乐学院师资力量不足(但你如果有能耐还不一定要你来当老师,这最要命),老师各自干各自的事,学生综合能力差,以乐队的形式锻炼的机会很少(没人管),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实际素质平平,而就业更难,以至于姑娘们只好穿上三片羽毛做的演出服,提着骷髅一样的电提琴,在闹混混的场所给酒气熏天的观众演奏.......
4、权威音乐院校算中央和中国音乐学院,如果培养一个差不多的学生,家长至少得投入五十万元,以及家长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毕业后的就业依然存在很大问题!许多有天赋的苗苗早早就被挡到艺术大门之外了!
5、音乐普及教育比较好操作的还是对大学生的音乐欣赏引导,比如教育主管部门可一有计划的组织音乐学院或专业乐团进入大学校园演出交流,年轻人的接受能力快,对他们的引导效果会持续到其后代身上......但这种交流目前是空白!看起来每个人走路都挂个耳机子,实际欣赏的都是“快餐式”音乐。

希望我们都能大踏步的走进艺术之门!
最后编辑难忘的战斗 最后编辑于 2009-04-06 02:13:11
分享 转发
TOP
2#

顶一下!!!

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好样的。

但有些事说来好笑,严肃淫乐在40年前是属于“被禁”之列,因而我们出于逆反心理去偷偷地尝味,结果反而喜爱上她。

现在好东西没了神秘感,家长又喜欢配合老师玩填鸭式,小孩不反感才怪。

学一样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肯定能学会,但要“精”就难!!!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3#

说得好。整个社会大环境就这个样
TOP
4#

原帖由 难忘的战斗 于 2009-4-6 2:07:00 发表

5、音乐普及教育比较好操作的还是对大学生的音乐欣赏引导,比如教育主管部门可一有计划的组织音乐学院或专业乐团进入大学校园演出交流,年轻人的接受能力快,对他们的引导效果会持续到其后代身上......但这种交流目前是空白!看起来每个人走路都挂个耳机子,实际欣赏的都是“快餐式”音乐。

  呵呵,有啊。现在每年都有高雅音乐进校园巡回演出活动,从开始到结束一般持续1个月左右。演出我也参加过。还有,《音乐鉴赏》课我可是每学期都在代课哦。呵呵
TOP
5#

国民的艺术素养会随着国家综合实力提升而不断提升,而这一切任重而道远!
TOP
6#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9-4-6 7:32:00 发表
顶一下!!!

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好样的。

但有些事说来好笑,严肃淫乐在40年前是属于“被禁”之列,因而我们出于逆反心理去偷偷地尝味,结果反而喜爱上她。

现在好东西没了神秘感,家长又喜欢配合老师玩填鸭式,小孩不反感才怪。

学一样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肯定能学会,但要“精”就难!!!






中国的音乐审美取向一直和教化的观念联系在一起。所以孔子才有:“乐则韶武,弃郑声”的观点,而难道郑声真的就不好听吗?恰恰相反当时的郑国之声旋律非常优美,有中国传统小调的悠扬。但孔子认为其属于靡靡之音,达到教化于民的作用,所以应弃之。只推崇舜和周武王是的大乐。这种观点基本上忽略了音乐本身审美功能和审美价值的体现。而国人千年来秉承这种观点在进行这音乐教育,音乐的教化功能占了主导地位,自然审美情趣和主动参与审美体验的意识就变得单薄了。
TOP
7#

[quote] 原帖由 残剑831 于 2009-4-6 11:22:00 发表
呵呵,有啊。现在每年都有高雅音乐进校园巡回演出活动,从开始到结束一般持续1个月左右。演出我也参加过。还有,《音乐鉴赏》课我可是每学期都在代课哦。呵呵/[quote]
太好了!如果每所大学每学期能有一次欣赏的机会就好了!
TOP
8#

原帖由 难忘的战斗 于 2009-4-6 11:53: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残剑831 于 2009-4-6 11:22:00 发表
呵呵,有啊。现在每年都有高雅音乐进校园巡回演出活动,从开始到结束一般持续1个月左右。演出我也参加过。还有,《音乐鉴赏》课我可是每学期都在代课哦。呵呵/[quote]
太好了!如果每所大学每学期能有一次欣赏的机会就好了!


支持你!!!短暂的音乐进校园对学生的一生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有总比没有好啊,但愿能像李岚清总理那样用行动支撑着音乐艺术的欣赏普及。
TOP
9#

打開條毛。教育產業化就是李XX這廝搞出來的。
學校的升學率就是營業額。升學率高,家長就講子女送向這學校,然后學校收取高額的“跨區學位”費。
音樂課這種與升學率無關的科目,學校根本不理,可有可無。
李XX這廝竟好意思說
手如柔荑 膚如凝脂 領如蝤蠐 齒如瓠犀 螓首峨嵋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TOP
10#

教育的体制问题是李(包括你我)都改变不了的,呵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