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人眼聽的看的就是A,無論前面是D還是A,最後在播放給眼睛看、耳朵聽之前都要轉為A。
理論上一種是錄音,認為MIC一下來就馬上由A轉為D,然後在處理,這在錄音剪接裡認為是最好的(比如DORIAN唱片公司)。
理論上一種是音響,最後在喇叭那裡再由D轉成A,認為這樣也損失最少,那表示喇叭裡要有一組擴大機和一組D/A。
以上一種是錄音,一種是實際的播放,所思考的都是最低的損耗。
但問題是這樣用,聲音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嗎?其他種的聲音都沒有這個好?這值得大家思考看看。
其實線材也有類似的理論,比如訊號線愈短豈不是損失最少?但以實際聽感上可能1.5公尺版比較符合一般燒友的聽感。
至於科技上當然是損失上愈少愈好,但是對發燒友來說可能一個問題就是少了再玩幾台的樂趣,也因此很多理論很成功,但實際面在銷售上卻不理想。
因為「玩」是燒友除了聽音樂之外的樂趣之一。
另外燒友「不相信」也是玩的樂趣之一,比如很多原廠建議這樣搭配,但燒友往往不這麼認為,就是要搞另外一套的搭配,這原因很多,比如國情文化不同、建築物室內軟硬配置不同等........。